眼看着谢梳说不通,女秘书转过头,眼光中带着恳切和哀求,看着宋御,颇有些楚楚可怜之意。
宋御轻笑一声,对着张天嗳和谢梳说道:“既然如此,你们两个就在这吃饭等我吧,我去会会这位老板。”
女秘书眼中露出喜意,说道:“感谢宋御先生和两位女士的理解。”
“这边请。”
谢梳还要说些什么,就见宋御微微挑眉,仿佛胸有成竹,于是将话吞了回去。
见宋御跟着几人,出了餐厅。
谢梳看着眼前没心没肺,还在继续吃喝的张天嗳,说道:“天嗳姐,宋御哥跟人出去,你都不担心吗?”
张天嗳摆了摆手:“有什么好担心的,你放心你宋御哥很厉害的。”
“对了,你还没说完,刚刚你说的黑白棋是什么意思呢?”
谢梳淡淡一笑,道:“白棋是宋御哥。”
“嗯?所以我是黑棋?”张天嗳好奇问道。
“嗯,挺黑的。”
......
宋御跟着女秘书走出餐厅,向着旁边的拐角走去。
刚进拐角,便有几名保镖站在一扇门前。
“宋御先生,里面请。”女秘书拉开门,宋御迈步走了进去,几名保镖立在门外,并未跟进来。
房内确实是一个私密的茶水间,檀木色为色调主旋律,总体设计偏柔和,空气中隐隐透着一股茶香味道。
墙面上嵌着智能面板,可以调节灯光色温与背景音乐,还可以将房间变为遮光私密模式。
房间十分静谧,透着一股宁静的意味。
一张榆木制成的茶桌,摆在中间,桌面上泛着琥珀光泽。
茶桌旁,坐着一个颇具风韵的女人。
一身女士西装,乌黑浓密的波浪长发,笔直坐在那里,气质格外的高贵清冷。
“宋君,请坐。”女人从椅子上起身,声音温柔,倒和气质颇为不符。
宋御搬开椅子,表情自然的坐了下来。
见宋御坐定,李富贞轻轻坐下,朝着一旁的秘书挥了挥手:“金秘书,先出去吧。”
“好的,社长。”女秘书微微鞠躬,压下心中的好奇,走了出去。
此时,茶室中,只剩下宋御和李富贞两人。
“李社长,请我过来,有何贵干?”宋御开门见山道。
见宋御一眼便认出了她的身份,李富贞没有惊讶。
“宋君莫急。”李富贞提起银质提梁壶,将热水注入到盖碗中,又将烫过盖碗的热水顺势公道杯,再分进三只品茗杯里温着。
李富贞的动作,十分轻柔熟练。
“韩式泡法讲究慢润,不像华夏的岩茶要高温激香,宋君且等片刻。”李富贞将茶叶倒进盖碗,指尖轻轻叩了叩碗沿。
宋御轻笑一声:“三瑆的长公主,商届铁娘子给我奉茶。”
“李社长如果不说清来意,这百年老枞乌龙茶怕是难咽。”
李富贞捋了捋波浪长发,淡淡道:“我倒是觉得,宋君没那么胆小。”
见宋御嘴角带笑,没有答话的意思,李富贞从一旁抽出一沓文件,递给宋御。
宋御接过文件,扫了一眼。
上面是这两个月,三瑆仁寺洞免税店的财报,同比下滑21%,华夏游客的消费占比,更是从43%跌至25%,损失不小。
“李社长,这是要向我兴师问罪吗?”宋御将文件放在一旁,恍然道。
李富贞轻轻摇头说道:“宋君的行为,我很认可。”
“对制假造假的商户,我们内部做了清洗,又对古董重新制定了鉴定标准。”
“在这点上,我很钦佩宋君的才华学识。”
“去年,我在伦敦的拍卖行,拍到一件老物件。”
“自己拿不准,不知道宋君可不可以,帮忙鉴赏一下。”
见李富贞拿出财报文件后,话题又转到鉴宝上,宋御嘴角一勾,说道:“当然可以,我对老物件,一向颇具兴趣。”
见宋御应下,李富贞眼中精光一闪,随后点头道谢,从随身的紫檀木锦盒中,取出一件物事。
锦盒打开,一方巴掌大的砚台静静卧在绒布上。
砚台的表面呈淡金色,有点像月光下的流沙,还带着极细的蟹爪纹,却看不到寻常砚台的墨痕。
李富贞将砚台轻轻推到宋御身前,眼神里带着莫名的期待:“我看着像是高丽时代的澄泥砚台,不过查不到文献记载。”
“华夏文房历史悠久,宋君能否看出些不一样的?”
其实这砚台,李富贞找了不少国立博物馆的鉴赏师都看过,得出的结论,都是模糊不清的答案。
宋御伸手接过砚台,随意打量了起来:“不是纯高丽澄泥。”
“哦?”李富贞有些惊讶。
“宋君刚上手,便有收获吗?”
宋御轻笑一声,对着李富贞招了招手:“过来,我给你看点好玩的。”
从小极重规矩、又是财阀出身,李富贞哪里见过宋御这种命令的姿态,心中不由升起些许怒意。
不过想了想,李富贞还是将头凑了过去。
一股幽香传来,宋御将砚台展在李富贞眼前,指尖沾了点茶席上的温水:“看好了。”
李富贞微微颔首,美目盯着宋御手中的砚台。
只见宋御将沾着水的手指,轻轻摸过砚台。
砚身的蟹爪纹渐渐露出层次,纹路里竟然藏着极淡的青蓝色。
暗刻的云纹突然清晰起来。
李富贞眼睛一下子亮了,语气中带着惊讶:“我之前怎么没发现?”
“这云纹好像不是高丽常见的卷草状,反而看着像华夏字。”
宋御点头,轻嗯一声:“这是华夏汉隶的云字。”
说完,宋御又倒了些温水,在砚池里,对着李富贞说道:“给我块细纱布。”
又是这种命令的口吻,李富贞这次倒没有怒意,反而心中有些怪怪的感觉。
李富贞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纯棉手帕,递给宋御。
宋御接过手帕,轻轻研磨起来,很快砚池里的水渐渐泛出淡墨色,而砚底原本模糊的印记,竟随着研磨慢慢浮现。
左边是华夏篆书“永乐年制”,右边是高丽文“高丽供”,字体刻得极浅,若不是水磨后墨色晕染填充,根本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