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巨型沉船

作者:长耳朵的兔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商船驶入“冥火海域”的时候,船上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船长张军民,更是站在船头甲板上,两只手紧紧握着栏杆。


    虽然张军民是听命于郑有为的,但他怎么说也是船长,一旦出现船毁人亡的悲剧,他是负不起这个责任的,所以张军民是最紧张的那个人。


    其他人也一个个表情肃穆,全都沉默着,不说一句话,船上的气氛相当凝重。


    我知道,虽然说他们都选择相信我的结论,但毕竟谁都没有碰见过这种神秘的海上火焰,谁也不敢肯定这究竟是冥火,还是灵火?


    我倒是自信满满的盯着海面,我相信自己的判断。


    终于,商船闯入了那片被映成惨绿色的地狱之海,整艘商船都被笼罩在诡异的绿色光芒中,我们的脸庞也被映成了绿色,活像一张张鬼脸。


    那些幽绿色火焰就在商船周围燃烧,事实证明,那些火焰根本就没有温度,根本不可能烧毁船只的。


    而且,当商船从中间穿行的时候,那些幽绿色火焰甚至还会被船头给荡开。


    沉默几分钟后,船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实践胜于雄辩,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海面上燃烧的幽绿色火焰,其实并不是火,而是灵气。


    而这些灵气,只有在特定时候,也就是满月的夜晚才能见到,这就是鱼皮地图上同时出现月亮和“龙”的原因。


    当然,如果按照鱼皮地图上的启示,只要在满月之夜碰上“龙”,我们就能找到古沉船。


    现在我们已经满足了前提条件,我相信那艘神秘的古沉船距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谁留下的鱼皮地图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留下了那艘古沉船?沉船里面又有什么东西?


    “小陈,你说那艘古沉船会在这里吗?”郑有为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这是他第三次组队寻找古沉船,终于有眉目了。


    我点点头:“从地图上的标注来看,我推测那艘古沉船就在这片海域下面,让老张用声呐探测一下就知道了!”


    “老张,探测一下海底下面的情况!”郑有为对张军民说。


    张军民点点头,通过对讲机,把郑有为的指示传达给驾驶舱。


    现在的科技都很发达了,船只上配备的声呐系统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能够详细描绘海底地形、识别水下物体,并进行各种环境监测。


    静等片刻后,驾驶舱里给张军民汇报情况,张军民面露惊讶之色:“什么?!好的,我知道了!”


    看见张军民的反应,郑有为连忙问道:“下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军民带着郑有为往驾驶舱走,边走边说:“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一个?”


    我微微一怔,怎么还有坏消息?


    郑有为蹙眉道:“又不是三岁小孩了,你还给我打哑谜呢,直说吧!”


    张军民说:“是这样的,刚刚声呐探测结果是,这片海域下面确实有沉船!”


    我和郑有为对视一眼,郑有为顿时眉开眼笑,拍着我的肩膀赞赏道:“小陈啊,我要是早认识你就好了,也不至于浪费那么多钱,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张军民说:“别急,还有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什么?”郑有为收起笑容。


    张军民抿了抿嘴唇:“下面是一个足有百米的海底深坑,那艘古沉船就在深坑里面,想要下去的话,危险系数很高!”


    我们跟着张军民走进驾驶舱,来到一台仪器前面,但见屏幕上,已经清晰地绘制出海底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这片海域下面有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几条巨龙静卧在海底。


    山脉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深坑,类似于陆地上的天坑,数据显示有近百米深,深坑里面,果然可见一团船形黑影。


    令人惊奇的是,那团船形黑影巨大无比,直径起码超过百米,而且是船底朝上倒扣在天坑里面的,活像一只巨型海龟。


    要不说那是一艘古沉船的话,还以为是一只来自上古的海底巨兽。


    一刹那,科幻片里面的那些海底巨兽形象全都接踵而至,在我的脑海里晃荡。


    “这是一艘古沉船吗?”巨大的船体令郑有为一脸震惊。


    “是的!”张军民点点头。


    郑有为惊叹道:“太壮观了,它就像是一座海底神迹,咱们古代能造这么大的船吗?”


    “能!”


    祁教授走了过来,扶着眼镜说:“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明朝时期达到定点。明朝的很多沿江沿海地区都设有造船厂,所造之船既能民用也能商用还能官用,尤其燕王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漕粮北运,极大的促进了造船产业。


    而明朝造船业的巅峰之作,当属郑和七下西洋的郑和宝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综合国力的象征,从太仓的刘家巷起锚,率领船队两百多艘,近三万随从,出西太平洋,途径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部,沿路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的航海时间早几十年,规模也是欧洲的几百倍!


    当时郑和乘坐的郑和宝船,罗盘、火炮均是世界一流,所以一路航行畅通无阻,极大的宣扬了国威,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史·郑和传》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意思是造的大船,四十四丈长的有六十二艘。


    其中,郑和所乘坐的郑和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排水量比后来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大一百倍,说是航空母舰也不为过!”


    长148米宽60米?!


    我滴个乖乖,这面积比现代化的足球场还要大。


    不敢想象,当时那艘郑和宝船行驶在大海上的时候,有多么的霸气威风。


    这样的巨无霸,也就现在的航空母舰,或者是那种万人游轮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吧!


    试想想,一艘比足球场还大的巨型船只停在你的面前,而且还是一艘木帆船,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一支由上百只大船组成的大明船队,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浩浩荡荡的航行,所过之处,所向披靡,就算是海底的龙王见了这阵势,也得夹着尾巴绕道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