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9章 觉悟

作者:陈年老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扩地计划已经展开,双叉岭向西四百里,尽收入大唐版图。


    新增之地另设州县,名为界州,下辖四县,刺史县令即刻选派上任。


    街上押送的并非俘虏,而是在界州捕获的山贼盗匪。根据大唐律法,他们要去服苦役,修筑巩州和界州的道路。


    “长老若是要西行不妨等上几日,待这些人修好了道路再出发。”


    唐王御弟到来,巩州官员怎敢不来迎接,当即就有属吏建议玄奘在巩州多住几天。


    玄奘怎么可能同意,在巩州城休息一夜,天不亮一行人继续出发。


    走了两日,来到福原寺。


    福原寺众僧忙着收拾行李,见玄奘前来,立刻放下手中的事。


    “长老从何处来?”


    福原寺方丈提前得到过信,但还是忍不住确认。


    玄奘实在是太年轻了,让人忍不住怀疑。


    玄奘拿出通关文书,福原寺方丈这才打消疑虑。


    “僧纲请室内待茶。”


    主持领着玄奘入后堂,随从在知客僧的引领下安置马匹行李。


    一路上大小和尚忙着收拾经卷行李,看得玄奘疑惑不已。


    “敢问方丈,寺中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玄奘想问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可大小和尚喜笑颜开,高兴得很。


    方丈回答:“界州新立,陛下仁慈,着我等寺僧前往界州宣讲佛法,与刺史共同教化。”


    李世龙和方镜约定,让方镜出手帮忙,他就听方镜的向外开疆拓土。


    可是整个过程中,方镜什么作用都没起到,完全是魏征他们自己摆平了手尾。


    然而李世民还是决定遵守约定,派出河州卫向西夺取鞑靼数百里领土,建立新州。


    不是怕了方镜,而是怕了佛门。


    在李世民心中,佛门比方镜要可怕太多,天子的生死在他们手中不过是随意操弄的存在。


    虽然游览地府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佛门中人出现,但这种伎俩怎么瞒得过李世民。都不用猜,谁是受益者,谁就是幕后黑手。


    所以李世民急需一个能够抗衡佛门的存在,方镜就是他选中的人。佛道两家相互制衡,他这个皇帝才能坐得安稳。


    道门不是要开疆拓土嘛,那就顺了他们都是心思。但要让佛门插手参与治理,将佛道两家的战场放在大唐之外,无论输赢都影响不了大唐的根基。


    于是在指派河州卫出兵的同时,李世民给佛门下旨,让他们前往教化。


    天下佛门简直不要太高兴。刚刚召开了规模最大的水陆大会,影响力正大。又派他们前往新州宣讲佛法,朝廷的偏向已然确定。


    福原寺只是占了地利,天下各大寺庙都有派人前来,要将界州上下都打上佛门印记。


    道门的表现比较迷惑,不仅没有游说亲近的官员上书,甚至连今年的收徒都暂停了。


    要知道李唐皇室认祖宗都认到了李耳身上,道门在大唐具有天然的优势,可面对这种情况竟然主动退却,实在令人费解。


    费解归费解,佛门动起手来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抢占市场,将信众转化到自己这里。


    “阿弥陀佛。方丈莫非看不出,我佛门以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


    玄奘不只是精通佛法,对另外两家的学说也不陌生。


    毕竟佛法是外来物,要是不进行本地化,根本没有传承的机会。


    千年竞争下来,三家把对方的那些东西都快研究烂了。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其中问题。


    佛法有一项致命缺陷,那就是不事生产。不是说真的什么都不干,而是不交税。


    因此佛门越是兴盛,距离灭佛也就越近。


    方丈双手合十,如此局面他如何看不出。但利益得失大网已经织就,无人可以破坏,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所以我等生路只在界州。”


    大唐境内的名寺已经商议好了,界州他们只传佛法,不再放贷,侵占土地。


    还要拿出部分积蓄帮助建设界州,向朝廷展示诚意。


    玄奘虽然这僧纲那僧纲的,实际是只是一个虚名,真正涉及利益,没有人在乎他的意见。


    “阿弥陀佛。”


    玄奘感觉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可他又看不出任何破局之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乘佛法上。


    修整了一夜,玄奘再度起程。


    “长老不妨再等几日,届时有官兵护送,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虽然抓了很多强人盗匪,但路上难免遇见野兽,尤其是河州卫搜山惊动不少猛兽。


    玄奘拒绝了方丈的好意:“早一日取来真经,便能早一日度尽人心贪念,等不得。”


    方丈听出玄奘的言外之意,一言不发,只是领着寺中和尚向他行礼。


    “长老保重。”


    玄奘起程,身旁随从扶他上了马。


    “你等回去吧。”


    随从不知所措,他们是皇帝指派,怎么敢就此回去。


    “你们非我佛门中人,取经之事与你等无干。”


    玄奘一夹马腹,甩开两人向西而行。


    两个随从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与方丈谈完话,玄奘突然怀疑起了佛法的正当性。


    佛法能度一切苦难,可要是苦难就是佛法带来的呢?


    远的不说,为了应对佛门,皇帝派兵侵占了鞑靼土地,鞑靼之民何其无辜。只是为了给佛门腾位置,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俗。


    自小在寺中学习佛法的玄奘,一出世就挨了现实当头一棒。


    一路向西,平地越来越少,山路越来越多。


    玄奘下了马,独自走入山中。


    他前半辈子不能说养尊处优,但也的确没有吃过太多苦。最苦的就是给父亲申冤的那次,可是相比山路而言,简直不足称道。


    山里走了没多久,玄奘就迷路了。到处都是树丛,头顶树荫遮蔽,几乎连日月都无法分辨。


    四周虫鸣声、鸟叫声、隐约传来野兽的咆哮,让玄奘几乎胆裂。


    “阿弥陀佛。”


    玄奘解开马匹的缰绳和辔头,“走吧,不要和贫僧一同葬身于此。”


    马匹很有灵性打了个响鼻,转身消失在了玄奘眼前。


    玄奘:认路你早说啊。


    然而此时说什么也晚了,玄奘只好原地盘坐,念诵佛经。


    自记事起他就念经,早就养成了条件反射,没一会儿玄奘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死都不怕,难道还怕迷路吗?


    玄奘的起身,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马匹离开的方向前进。


    走了不知道多久,一座奇特的山峰出现在面前。


    “师傅,往这里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