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与楼下的人声鼎沸和老街的狂热喧嚣就像是两个世界。
苏衍之正坐在待客的沙发上,面前的平板电脑亮着,屏幕上赫然是那条足以让三江口市所有公务员心跳加速的官方新闻。
《关于将梧桐老街打造为“三江口市文旅示范区”的初步规划公示》。
标题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加粗的黑体打印出来的,带着一种官方认证的、不容辩驳的分量。
陆明远推门进来,苏衍之抬起头,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动作——同时举起了自己的手机,屏幕上是同一条新闻推送。
“老板,我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城市规划,见过画大饼的,见过吹牛的,就是没见过直接把火箭发射架安在自家后院的。”
苏衍之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框,试图让自己看起来镇定一些,但语调里的震动出卖了他。
“这不是火箭发射架,这是直接把咱们梧桐老街打包,准备送上月球了。”
陆明远拉开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白开。
“我看了初步规划,文件里提到了十六次‘梧桐老街模式’,八次‘社区内生式发展’,还有五次‘烟火经济新范式’。”
苏衍之的手指在平板上滑动,“这些词,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翻烂了文献才凑出来,结果市里直接拿去当先进典型了。”
“这已经不是商业成功的范畴了,这是……这是社会学样本,是城市更新的活教材。”
“所以,压力更大了。”陆明远一句话总结。
苏衍之重重点头:“对!以前咱们是在自己的田里种菜,种得好不好,自己说了算。”
“现在是全国的农业专家都搬着小板凳,围在咱们田边上,看着咱们怎么浇水施肥,还要做会议纪要的。”
他看着陆明远,表情严肃起来:“老板,接下来一步,至关重要。”
“示范区一旦挂牌,无数双眼睛都会盯着。”
“我们必须拿出比之前更惊艳的东西,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陆明远没有立刻回答,端起水杯,看着窗外那棵巨大的梧桐树。
树冠繁茂,阳光从叶子的缝隙里洒下来,光影交错。
“我在想,这么多人因为一道菜、一家店来到这里,他们想带走的,不应该只是一张照片,或者一个吃撑了的肚皮。”
说着,陆明远放下水杯,转向苏衍之。
“我在想,我是不是可以办个学校?”
苏衍之愣住了。
“学校?厨师学校?像新东方或者蓝翔那样,学成包分配,月薪过万那种?”
“不完全是。”陆明远摇头,“就叫‘陆家厨艺学堂’。”
“不光教想当厨师的年轻人,也欢迎那些想给家人做顿好菜的街坊大爷大妈。”
“不设门槛,不看学历,只要想学,就可以来。”
“我们教的,不只是怎么切菜,怎么调味。”
“我们教食材的本味,教火候的艺术,教怎么把一份普通的家常菜,做出‘家’的味道。”
“把我们的标准,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手艺,教给所有愿意学的人。”
陆明远的话很平淡,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苏衍之的心湖,激起千层浪。
苏衍之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
“我的天……我的天……老板,你这个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
“我之前还在琢磨,文旅示范区的‘文化核心’到底是什么?”
“是老建筑?是美食?都不完全对!文化是活的,是需要传承的!”
“一个厨师学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
“但一个‘厨艺学堂’,培养的是生活方式,是文化认同感!”
“它把‘陆记膳业’从一个商业品牌,直接升维到了一个文化符号!”
“这比开一百家分店的意义都重大!”
“分店是复制,学堂是播种!”
“将来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无论是在家给孩子做饭,还是自己开个小馆子,他们都带着‘陆家’的印记。”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筑梦师!”
苏衍之越说越激动,冲到墙边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就开始疯狂勾画。
“我们可以分设‘专业厨师班’和‘家庭厨艺兴趣班’!”
“我们可以和社区合作,开设‘老年人健康餐’公益课程!”
“我们甚至可以开发线上教学视频,把影响力辐射到全国!”
“老板,你这不是在抢人,你这是在制定行业标准,在定义未来的餐饮文化!”
就在这时,陆明远的手机在桌上“叮咚”响个不停。
是“陆家快餐炊事突击队”的群聊。
王聪像是打了鸡血,正在群里疯狂刷屏分享战报。
【聪明的一休】:[@全体成员] 兄弟姐妹们!最新战报!
《三江口日报》头版头条!《一条老街的蝶变:梧桐老街现象深度剖析》!
点名表扬咱们是“有温度的城市商业毛细血管”!
【聪明的一休】:[链接] 江东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已上线!
标题——《从十五元自助到城市名片,‘国民食堂’如何炼成?》
【聪明的一休】:[截图] 市文旅局王钟局长的朋友圈截图,配文:
“与有荣焉,与有荣焉啊!”
下面一排全是各个单位局长领导的点赞!
【聪明的一休】:[截图] 连国内最著名的社会学教授都下扬了!
发微博称赞咱们的‘老街共同体’模式,是‘现代城市邻里关系重构的完美范本’!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陆哥的忠诚小蜜蜂007】:“我滴个乖乖,我黄杨这辈子就是个厨子,现在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
【你的强来了】:“社会学教授?他懂怎么颠勺吗?不过听起来很牛的样子!”
【莫吉托少女】:“家人们,我刚给我妈打电话,我妈说明天要带她们广扬舞姐妹团来参观我工作的地方!我要出息了!”
苏衍之看着那些不断跳出的消息,又回头看了看那个正在勾画学堂蓝图的陆明远,最后把目光落回到自己那篇还没发表的论文标题上。
《论内生式社群发展模型的自发性建构——以三江口市梧桐老街为例》。
他突然觉得,自己那五万字的理论分析,在眼前这个男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人家根本没想过什么模型,什么范式。
他只是想让大家吃上一口热乎饭,让街坊们过上好日子,让这手艺能传下去。
结果,一不小心,就做成了所有教科书里最渴望的那个样子。
“老板,”苏衍之放下手里的马克笔,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敬佩,
“你这是凭一己之力,给三江口市的天,镶上了一圈金边。”
陆明远笑了笑,随即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缓缓写下四个字。
“陆家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