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6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作者:小脸肥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到这里,眼窝子浅的观众还是没忍住:“呜呜呜,演员的演技太好了。”、“这也太虐了。”、“友情提示,这是纪录片,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不是剧本哦。”、“哭得更惨了。”


    李萌萌听着周围响起的呜咽声,抬起头,一头雾水:“怎么都哭了?”


    她看向大屏幕,心想,真有这么虐吗?


    第二篇章故事结束。


    镜头切换到相对平静的小县城。


    一间低矮的邮局内墙上,贴满了层层叠叠的寻人启事。


    邮差李伯(历史亲历者本人出镜)坐在长条凳上,手中抓着一封泛黄的信,面对镜头时,他眼眶蓄满了泪水。


    “我有时揣着十几封信……都是前线的兵娃子攒下的纸笔写的。”


    “翻山、过河、躲飞机……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废墟啊!一片黄土!什么都没有了!”


    李伯眼眶泪水滚落:“我得回去啊,得回去给人家一个交代,看到那些等在门口的老太婆、小媳妇期盼的眼神……那个亮啊……”


    老人用力抹着脸,哽咽道:“查无此人、地址全毁、牺牲了,我找不到人啊,我怎么跟她们说?这几个字眼跟刀子似的,捅一回,人心就死一回,看着她们从希望到空洞的眼神,腿软的站都站不住,跌在地上哭都哭不出声,我这心里啊难受……”


    老人摇头,泣不成声。


    弹幕里:“唉。”、“爷爷,您已经尽力了。”、“最可怕的就是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镜头切换到码头。


    “阿秀,等我!最多三年,我一定回来!”


    陈志明站在甲板上,朝岸上的妻子拼命挥手。


    妻子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她张了张嘴,发不出声音。


    船开了。


    陈志明不知道,这一别,竟是四十年。


    这个时候,地点变成了某家医院。


    病床上,陈志明颤抖握住儿子的手:“我……我想看看阿秀和女儿……”


    儿子红着眼眶,拨通了刚开放的大陆长途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女声:“爸?”


    陈志明愣住了,他离开时,女儿才刚满月。


    看到这里的时候,夏国日报大楼内部的放映厅里,一位特别的观众,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泪流满面。


    她是陈志明的女儿。


    影片的画面明亮柔和了许多。


    宝岛,某公寓狭窄的阳台上。


    一位白发稀疏、手持拐杖的老先生,正无比珍重地打开一个紫檀小木盒。


    里面整齐摆放着十几封信件。


    老人取出最上面的一封信,颤颤巍巍戴上老花镜,用手指一行行划过熟悉的字迹,仿佛能触摸到写信人指间的温度。


    老人在念信的内容:“兄如晤:家中一切安好,阿爹旧疾已无碍……门前河边的老梨树去年遭了风,断了一根大枝,然今年春花依旧繁盛,雪白如故……”


    “内容是什么意思?”拍摄的工作人员在画面外询问。


    老先生面对镜头,脸上浮现温暖的笑意,解释道:“这是我阿姐写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爬树偷梨,经常被她打。”


    老人眼中泛起泪光,“她问我梨树好不好,其实是想知道,她的弟弟,我……还在不在。”


    镜头忽然拉远,切换到大陆南方一个宁静的小院内。


    阿姐同样已白发苍苍,她坐在摇椅上,膝上放着一个几乎相同的盒子:“这是我弟弟以前寄回来的信,我给你们念念……”


    画面里,两位垂暮老人隔着相片和信纸,在特写中画面缓缓交叠……


    时间线跳回到现代。


    高耸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


    繁忙的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步履匆匆,情侣依偎欢笑。


    弹幕:“突然回到现代有点不习惯……”、“就好像是隔了很久远的时间,其实这些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情。”、“这片子拍的有心了。”、“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啊。”、“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字幕:烈士陵园。


    一位身穿旧式军装,胸前挂满各式勋章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一座衣冠冢前。


    没有鲜花,只有一方干净发亮的石碑。


    老人从怀里取出一封信纸复印件,放在石碑的基座上。


    “我没有食言,东西我带到了。”


    至此。


    影片结束。


    屏幕先是纯黑,接着一行字体被慢慢放大:【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离散的灵魂与无言之爱。】


    也就是这个时候。


    悠然的音乐缓缓响起……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


    “……”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


    “……”


    这首《千里之外》在刚响起的刹那。


    李萌萌猛地抬起头,一脸不可思议:“这歌不是...”


    大礼堂,至少有一半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听这首歌。


    再结合漫长的观影下来。


    那真实、沉重、压抑的气氛终于被一首歌引爆。


    李萌萌听见邻座有人呢喃:“这歌……像是把刚才所有故事都唱出来了。”


    “原来那个年代,那么艰苦……”


    “谁有纸巾啊,救命!”


    “我妆都哭花了。”


    “……”


    这时。


    讲台上的老师用纸巾擦了擦眼泪,拿起话筒道:“经校团委决定,明天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献花。”


    “洛狗的歌,被用在了纪录片里?!”


    李萌萌终于回归神来,为苏洛感到高兴,她拿起手机啪啪打字:“继续叫啊,看看夏国日报拍的纪录片,放的是谁的歌!”


    不停有刚看完纪录片的观众,在网上发表观后感、转发个朋友圈、分享给同学。


    “一定要去看!”


    “这不像一般的纪录片拍的那么冗长。”


    “真的太好哭了。”


    “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这么幸福的年代……”


    “……”


    ……


    十分钟前。


    江城。


    “你能不能去一边擤鼻涕,我这吃饭呢。”


    苏洛放下筷子,一脸无奈。


    陆子铭卷起一张纸巾,塞着进鼻孔,“不好意思啊洛哥。”


    “这纪录片拍的太好了,没想到以前那个年代的生活会这么艰苦,这才短短几十年啊,没想到世界变化那么大,感觉就像是隔了几个世纪一样。”


    “没有老一辈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


    苏洛点头:“你这话说对了。”


    纪录片的最后。


    伴随着《千里之外》的音乐响起。


    陆子铭惊叫道:“洛、洛哥,这不是你和叶总唱的那首《千里之外》吗?”


    这首歌,陆子铭可不陌生。


    见到苏洛承认。


    陆子铭内心愈发震惊。


    洛哥和叶总的那首歌,被夏国日报用在了纪录片里?!


    这面子忒大了吧。


    “洛哥,你还别说,你这首歌和这部纪录片真的很搭。”


    “如果不是你录歌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我甚至要怀疑,这首歌是官方找你专门为《烽火家书》写的歌。”


    “但我想不通,那么好听的一首歌,为什么打不赢龙丞佑的歌。”


    陆子铭一手托着下巴,为苏洛打抱不平。


    苏洛道:“别急,让子弹在飞一会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