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 造反

作者:叶天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前两个是萧岱造反本来就有的原因,而第三个才是萧岱为何早不反晚不反偏偏此时反的原因。


    谢玉真回忆了一下《江山帝王业》里面的剧情,李玄朔知道长沙王萧岱早有反意,但一直想要寻一个合适的契机,于是他给萧岱提供了这个契机。


    造反的借口多的是,比如现任梁帝萧悯沉迷女色不务正业,或是萧悯的诸多政令中有的违反了先帝的国策,可视为不忠不孝,萧岱为了重振朝纲高举反旗讨伐他。


    借口有了,但萧岱不确定的是此时造反能否成功,造反这种事要是不能一次成功那就只有死的下场,所以没有万全之策萧岱是不会造反的。


    李玄朔给萧岱传了信,除了给他部分他不知道的梁国军政秘密,还有必要时魏国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承诺。


    虽然接受魏国的助力有通敌卖国的嫌疑,但你不说他不说又有谁知道呢,萧岱自己有兵马,不到万不得已不用魏国出手,魏国也只是给他提供一个保障而已。


    或许在魏国出手以前他就已经打进建康城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魏国与梁国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萧岱也曾经在战场上没少杀魏国的将领,但至少此刻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萧岱想着等他杀了萧悯小儿登上帝位,那自然还是要与魏国划清战线重新为敌的。


    李玄朔深入梁国策划了很多事件就是为了削弱梁国的国力,这一次也不例外。


    无论萧岱造反最后有没有成功这对于梁国来说都是一场劫难。


    最好他们两败俱伤萧岱能把梁国的兵马给消耗得多一些,这样日后魏国攻入梁国也就更容易了。


    谢玉真心里不得不感叹起李玄朔的机敏,在原著中,萧岱隐藏得很深,梁国中几乎无人察觉到他早有造反的心思,然而李玄朔却仅凭自己探寻来的只字片语就推断出了萧岱的意图,还将梁国朝堂局势分析得很透彻。


    宣正殿内,萧悯正在与一众朝臣议事。


    长沙王萧岱造反一事的动向被八百里加急传回,各位朝臣关于此事各抒己见吵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不过说来说去,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该派谁去平叛。


    “臣以为,应当派陈兴道将军前去。”


    这大臣刚说完,另一位大臣就立刻反驳道:“不妥!陈兴道将军驻守在荆州,荆州与郢州是我梁国北面的门户,一旦有失魏国便会南下直入,到时候我梁国恐有亡国之危啊!”


    “那你说该怎么办?”


    反对让陈兴道前去的那位大臣又道:“应该让钟离璋将军前去,钟离璋将军与陈兴道将军齐名,都是我梁国能征善战的大将,派钟离璋将军前去定能平定叛乱!”


    话音刚落,又有人站出来反对,“不行!你刚刚还反对他呢,你让钟离璋将军前去不是一样的道理?钟离璋将军驻守在益州防范蜀国,他若离开益州前去平叛蜀国趁虚而入怎么办?”


    这人解释道:“不一样,魏国兵强马壮,蜀国兵寡将少,纵使蜀国来袭我们也能很快作出反应抵挡,以蜀国的实力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到建康来的。”


    此话一出,又是招来一阵反对的声音。


    国土不容有失,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驻守在边境上的将军是万不可召回平叛的。


    朝臣们议论纷纷,对于这平叛的人选各有各的看法,后面又说了几个人然而都没能得到统一的意见。


    萧悯被他们吵得头疼,真是的,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能说出一个合适的人选,都是吃白饭的吗要他们有何用。


    徐安童的小眼睛滴溜滴溜转动,要打仗对于他来说可是一个捞油水的好机会,后勤调动这可是个肥缺,当然了,如果能把主帅安排成他的人那他就能捞得更多了。


    想到此处,徐安童便站出来道:“陛下,举贤不避亲,臣认为臣的表弟于广是最合适的人选,臣的表弟自幼习武熟读兵书,虽然现在只是个校尉但他一直都渴望着能为陛下征战沙场报效国家,臣恳请陛下给他一个机会。”


    未等萧悯说话,武陵王萧岳就站了出来,他对徐安童怒目而视,“徐大人是何居心?据我所知你那位表弟文不成武不就,于功业上毫无建树,就连校尉这个官职还是凭借着你的关系得来的,你让这样的人领兵出征是想葬送我大梁将士的性命吗?”


    徐安童被他这话一噎,不敢反驳,因为他说的没错,他表弟确实啥也不会,不过武陵王萧岳说话未免太直接了些,就不能委婉一点给他留些颜面,徐安童有些厌恶萧岳的态度。


    徐安童想了又想,让他表弟领兵出征确实难以服众,他刚刚也是着急了只顾着举荐他的人,却忽视了有没有真才实学。


    不过还好,与他交好的人当中也不全是啥也不会的,他想起有两人似乎也算是有点本事的,便道:“刚才是臣着急了,诚如武陵王所言,臣的表弟确实少了些经验,所以臣现在举荐两人,郑延和卢迁,他们两人虽然年轻,可也是上过战场有功绩在身的,如今朝中无合适人选,陛下不妨任用他们一试?”


    刚才否决他表弟是因为他表弟确实没什么本事,但他现在举荐的两人可是有点真材实料在身的,想来萧岳应该不会再反对了吧。


    徐安童想错了,萧岳这回依旧反对。


    萧岳讽刺一笑,“徐大人所说这两人上过战场有点功绩在身原来就是指平过几次匪乱啊。”萧岳看向龙椅上坐着的萧悯,道:“陛下,郑延和卢迁这两人还不到三十岁,领兵的经验也只不过是短短几次剿匪,出动的兵马都没有过千,长沙王昔年随太祖皇帝征战沙场,所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不知有多少,他深谙兵法能征善战,这两人太年轻了,以他们现在的经验恐怕不是长沙王的对手。”


    徐安童生气了,这武陵王是故意跟他对着干吗,怎么他举荐的所有人他都要反对?


    徐安童阴阳怪气道:“武陵王虽说是宗室王爷,但更是我大梁的中书令,还望中书令大人以国事为重,莫要因为私人恩怨而频频出言反对,若是延误了战机岂不是大人的罪过?”


    萧岳因徐安童这种阴阳怪气的语气心里很不舒坦,便嗤笑一声,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602535|1720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于国事上本王从未有私心,倒是有些人分明是自己有私心便把所有人想得和他一样,本王倒想问问他,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你!”徐安童很是气愤,果然不是冤家不聚头,他和萧岳绝对是八字不合。


    眼看两人还要继续吵下去,萧悯赶紧出声制止,“好了,你们都别说了,朕再想想。”


    萧悯不是个傻子,虽说平时他是胡闹了些,可在大事上他还是拎得清的,徐安童在给他出主意玩乐的时候脑子很灵活,在寻常小事上也算比较机灵,但在这种征战大事上可就不能听徐安童的了。


    小人有小人的用处,涉及到国家根本大事的时候不能用他。


    所以即使萧岳不出言反对,萧悯也不打算任用徐安童推荐的那两个人,他心里很清楚,那两人绝对不是长沙王萧岱的对手,若真任用那两人出征,对上长沙王无异于用鸡蛋去砸石头。


    到底该派谁去平叛?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有实力的将军大都像陈兴道和钟离璋一样驻守在各地的重镇上,不能轻易离开,朝中现有的可以出征的将领又大多实力一般。


    长沙王萧岱拥兵自重,而且征战多年极有经验,一般的人恐怕不是他的对手。


    萧悯皱起眉头,心内泛起愁绪。


    他父皇若在长沙王绝对不敢造反,即使造反他父皇也一定会御驾亲征很快的平定他。


    可惜,他不能像他父皇那样御驾亲征。


    父皇给他留下了一个安定的国家,父皇已经把能打的仗都打完了,萧悯从没上过战场,也没有机会去像他父皇那样征战沙场。


    商量无果,底下的人还是熙熙攘攘,萧悯更加烦躁了,挥手道:“退朝,都散了吧。”


    朝臣退去,萧悯也从前殿离开。


    长沙王造反一事十万火急,兵贵神速他必须赶紧选出平叛的人选来,再晚几天估计长沙王都打进都城了。


    当下,萧悯便对吉安说道:“召临川王、豫章王进宫。”


    临川王萧览、豫章王萧子正与他年岁相仿,他们自幼亲厚,在宗室之中萧悯最信任他们俩,登基后萧悯不仅封他们俩为王还分别让他们在朝中担任要职。


    萧览任尚书左丞,萧子正任五兵尚书。


    遇事不决的时候,萧悯总喜欢与他俩私下商议。


    吉安得了命令很快出宫去宣旨。


    等待的过程中萧悯越发烦躁了,总觉得还差些什么。


    只有萧览和萧子正似乎不够,萧悯又想起了华容县公萧淮。


    萧淮不如萧览俩人和他关系亲厚,毕竟萧淮今年才二十岁刚及弱冠,年龄差了八岁自小他们玩不到一起去。


    但萧淮这个人很有想法,在萧悯九叔萧岳的几个儿子中,萧悯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萧淮为人低调,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正式发言中却总能一针见血。


    人一多想法也就多了,反正已经叫临川王和豫章王进宫了,也不差他一个,萧悯对身旁另一个内侍道:“宣华容县公进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