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0章 聊一聊那些年的知名女姓(五十一)

作者:骗子走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永乐帝虽然不如弘治帝那么一心一意,后宫仅徐氏,毕竟如弘治帝那般的,整个封建王朝,也仅他一人,于封建王朝来说,可以算的上惊世骇俗,但他与徐氏也算得上携手相伴,伉俪情深。】


    【从洪武十三年开始,徐氏便随朱棣就藩北平,做他的贤妻,把整个王府打理的井井有条,朱棣在外打仗,根本就不用担心府内的事。】


    一个贤妻,或许用处确实挺大。


    那些历史上的伉俪帝王夫妻,令嬴政再次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前朝的宣太后,一心为丈夫,一心为儿子,至于私通义渠王,那是事吗?


    嬴政还没有那么迂腐。


    可他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女人,他不怪她养男宠,可她为何要一心想着奸夫私生子,他不也是她的儿子吗?


    嬴政不懂,幼时的母爱有多么强大,当时母子决裂时便有多么的痛彻心扉。


    他心中没有女儿,也曾固执的觉得女人只会影响他拔剑的速度,可看看某些人的皇后,他莫名的有些心酸。


    他也不是不能立后,可是为何他遇不到这样的女人?


    朱棣黯然神伤,往昔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铁血的男儿此刻也忍不住想要落泪。


    朱高炽、朱高煦忙宽慰父亲,逝者已矣!


    可他们又何尝不想母亲,怀念的滋味涌上心头,一时之间,父子三人静默无语,悲伤弥漫了整座大殿。


    康熙也想起了自己的发妻赫舍里,心底一片悲哀,结发夫妻,总是惦念最深的,可是少年夫妻,未能白头偕老。


    【徐氏出身将门,也不是一般深宅夫人,她不仅帮朱棣打理内务,面对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偶尔也会为朱棣出谋划策。】


    【咱们都知道明太祖心中只有朱标一个好大儿兼其他儿子,一心一意想让他的好大儿登基,奈何天不遂人愿,好大儿英年早逝,再次唱起了大明不妙曲。】


    【然朱标去了,他还有儿子,当然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其他儿子,可或许老朱执念太深,他硬是越过了儿子,直接传给了孙子辈,甚至不惜为此大杀功臣,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洪武大逃杀。】


    一想到朱允炆这个小兔崽子,朱元璋就跳脚啊!


    “咱当初怎么就瞎了眼,千挑万选选了个最没用的。”只要提到朱允炆,老朱内心就愤愤不平。


    要不是这个时空的朱允炆还没出生,他都想掐死那小子。


    也好在这个时空的朱允炆没出生,当然也不用出生了。


    而他的好大儿,好大孙都还活着。


    朱元璋这愤怒的心稍微平一点。


    【朱允炆么看似仁孝,可实际……这不一上位就骚操作不断,重点针对北平燕王朱棣。】


    【朱棣一瞧,这侄子都要往死里整叔叔了 ,他可不能坐以待毙,于是立刻清君侧,靖难之役首发。】


    【谋反是好事吗?自古藩王谋反,不说九死一生,就说有成功的吗?朱棣之前,还真没有,朱棣走的就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啊!】


    【然徐皇后,面对朱棣的选择,无条件支持,不仅担任朱棣的女军师,为其出谋划策,更是在朱棣外出时,挑起大梁,与儿子朱高炽一同御敌,保卫北平。】


    普天下的藩王嘴角抽搐,诛心啊!


    天幕之语再次令他们万箭穿心。


    朱棣嘴角一抽,总感觉天幕有点戏谑的意思,可转念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嘛!


    当侄子的想要杀叔叔,他造反乃是自保。


    也是他运气足够好,九死一生,才成了以藩王之位成功上位的第一人。


    当然也忽视不了贤内助的支持,当年,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同舟共济,可惜得了天下,却没能让她享福到底。


    【面对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围城,出身将门的徐氏毫不畏惧,不仅与儿子共同部署御敌之事,更是在城中极度缺乏士兵之时,带领着城中女眷与守城士兵一起守卫城池。】


    【而城中妇女在徐皇后的带领下,披甲上阵,与将士们共进退,成功逼退了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支撑到朱棣回城。可以说靖难之役也是有着徐皇后的一份功劳的。】


    洪武时期,李文忠面露尴尬,想起这个废材儿子的军事能力,他只想遁走。


    可惜在君王与同僚灼灼的目光下,做不到啊!


    朱棣点了点头,很是认同天幕的话,甚至他还觉得天幕说含蓄了,那哪是一份啊,是大大的功劳。


    喜欢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请大家收藏:()历史直播:开局盘点政哥的小八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