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章: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夏山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嬴政看着书房上挂着的一幅幅字,对自己这位二公子越发的捉摸不透。  就算赵凌多智近妖,可诗词之间的气势,无论如何也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写出来的。  尉缭究竟都教了他什么?  纵横家何时强成这般?  赵凌的每一笔字更是透露着凌厉无双的气息。  嬴政正欣赏着赵凌挂在书房的诗词,一个密探潜了进来。  “陛下,刘季死了!”  “二公子命蒙毅将军杀了刘季。”  嬴政身形一滞,目光落在大风起兮云飞扬几个字上面,淡淡地问道:“何故?”  “二公子断定刘季乃是胡人细作!”  “细作?!”嬴政冷冷一笑。  他都不相信刘季是胡人的细作。  刘季身世清白,明明深得赵凌重用,并无过错……  嬴政眼底神色复杂。  章邯却慌了神,紧张地说道:“陛下,二公子莫不是有所察觉……”  赵凌会杀刘季,有一种可能极大,赵凌已经发现嬴政假死,而且知道刘季已经归顺嬴政。  嬴政却摇了摇头:“他若知朕假死,刘季已经归顺于朕,更不该杀刘季。”  理由很简单,如果赵凌已经知道了这一切,他想对付嬴政,那更不应该打草惊蛇。  如果他不想对付嬴政,那更不该杀刘季。  以杀刘季的方式威胁嬴政吗?  除非赵凌是个傻子,否则他绝不会认为嬴政会害怕威胁。  嬴政在大秦积威已深,他身在何处,何处就是国都。  哪怕赵凌如今已经彻底掌控朝堂,只要嬴政活着的消息传出,那嬴政依旧是皇帝,大秦的军队依旧会效忠于他。  他不死,赵凌就算有不世之才,也只是大秦二公子!  “朕初见刘季之时,心底便莫名对他动过杀意,赵凌杀他,必有其他原因。”  嬴政看着墙上挂着的《大风歌》,甚是满意。  赵凌确有皇者气势!  他又怎能想到,原本该写出这篇《大风歌》的人已经死了。  大汉王朝被赵凌直接扼杀在摇篮当中。  嬴政看了密卫一眼,问道:“还有何事?”“蒙恬、蒙毅已回上郡,近日即将对胡人开战。”  密卫将赵凌在蒙府所说的那些话都告诉了嬴政,这些包括刘季被杀的事情都是蒙武告诉密卫的。  嬴政的目光重新回到那些字画之上,赵凌依旧要征伐胡人,这一点很好!  一万五千骑,横扫草原?  蒙恬他们真的可以吗?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嬴政念叨着诗词,大笑,“善!”  “陛下,还有……”  “二公子亲赴市街处刑刺客,遭遇刺杀!”  嬴政笑容戛然而止,眼中杀意迸发:“二公子可有事?”  密卫激动地说道:“二公子无事!二公子更为陛下正名!为大秦将士正名!”  接着,他将在市街之上,赵凌的一言一行都细细说来。  “彩!”嬴政龙颜大悦。  特别是听到赵凌质问刺客,七国之间长达五百年的战争死了多少人时……  世人皆道暴秦杀戮无数,令六国百姓家破人亡。  嬴政这些年背负暴君之名,却从未反驳过。  在他看来,这一切无需反驳。  世上无人理解他,那又如何?  超越常人的腥味,本来就会被俗人所非议。  独到的简介,也一定会被俗人所诋毁。  可如今,赵凌站了出来。  他当着世人的面,硬要为他的父皇正名,要为大秦的将士正名!  是啊!  七国战乱五百多年,死了多少人?  韩国要复国,赵国要复国,楚国亦要复国,朕的大秦可会给你等这个机会?  嬴政从赵凌的身上看到了大秦的未来。  此时,他亦忍不住再次琢磨赵凌各项看似荒唐的政令。  赵凌何尝不是独特的见解?  与之前嬴政定下的政令不同,便是错的吗?  “大秦有此子,朕心甚喜!”  嬴政只觉得自己之前对赵凌的了解似乎还是太少了一些。  他曾经将大秦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扶苏身上,赵凌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的一些计划,同时也让他看到赵凌的才华气魄。  扶苏已臣服于赵凌,甚至为其效劳。  这不是很好吗?  嬴政今年已经四十七岁,十三岁亲政的他经历了太多,早已是心力交瘁,就算不中丹毒,恐也时日不多。一年时间,这是嬴政与蒙武约定的时间,如今他打算心平气和地看待赵凌所做的一切,而不是一开始就质疑他。  嬴政看到了赵凌的优秀,他心中满是期待,一年的时间,赵凌又能做到哪一步?  “先生,您的菜肴,为您端进来吗?”  房门被敲响,密卫迅速找地方藏了起来。  “进!”嬴政低喊了一声。  姬秋月这才领着人将菜肴端进房间,这些菜还重新加热过。  姬秋月来到书房前,对嬴政施了一礼:“先生可还有其他吩咐?”  嬴政犹豫了片刻,终于忍不住问道:“我问你,以水化电,可是真的?”  姬秋月微微一怔,随后娇声笑道:“赵先生不是已经相信了吗?若是不信,墨家的先生正在怡红院呢,奴家愿请墨家的先生为赵先生解惑。”  “你且将人请来。”嬴政突然觉得,以水化电极有可能是真的。  赵凌做的太多事情匪夷所思了,他为何不亲自验证一番呢?  墨家在战国时期曾一度兴盛,但嬴政兼并六国之后,开始推行法家政策,强调中央集权和严刑峻法。  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与秦朝的军事扩张和严苛统治并不完全契合,墨家便退隐了,以至于朝堂之上并无墨家之人。  嬴政哪里知晓,墨家墨家不仅关注哲学和社会伦理,还在光学、力学、几何学、逻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他们许多的理论都领先西方几百上千年。  赵凌到了三川郡后,立刻就命人寻找墨家门人。  墨家对赵凌而言就是宝藏一样的存在,他想要制作出一些划时代的东西,只需将理论告诉墨家的人,然后画出图纸,让匠人去做,再让墨家完成后续工作,他们的工作效率简直令人咋舌。  资金到位,后世的理论知识到位,墨家的高人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莫说发电了,他们直接来个科技大爆炸,赵凌也不会感到任何的意外。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