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名垂青史的机会
作者:
夏山河本书字数:
K更新时间:
“儒家愿先行一步,令门生前往各郡县乡里教人识字。” 孔鲋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教人识字,岂有单个教的?要使百姓明其理,潜移默化地就会引经据典,就算不能在当地立下功德碑,亦可在万民之中留下好的印象。 哪怕三年之后,赵凌编策典籍教化百姓,儒家依旧比起其他流派学说,占尽先机。 “孔老先生大德!”赵凌大喜,“新设博士御监,统领宫中博士,封孔鲋为博士御监,封孔鲋为儒家领袖,率领儒家教化百姓。” “赐孔鲋笔墨纸砚一套,另赐宣纸十张,其余常丰府博士,宣纸各一张。” “谢陛下!”孔鲋和一众博士儒生感恩戴德。 孔鲋本就是当今儒家领袖,赵凌新设博士御监,相当于给了孔鲋一个官方的职位,后面封他为儒家领袖,也只是相当于官方的认可,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赏赐。 后面赏赐的东西,在赵凌这里也是极其便宜的东西,但他知道,这东西只现世一套,那就是稀世珍宝,孔鲋必定会感恩戴德。 宣纸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的确有利于传播学说,教化百姓。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百姓大都食不果腹,靠着救济勉强度日,他们又要耕作垦地,这个时间节点,你叫他们去识字? 谁家百姓都快饿死了,还去学识字啊? 赵凌赐得少,便越显得宣纸的珍贵。 咸阳城中的勋贵世家那么多,满朝文武通过赵凌的赏赐得知宣纸的珍贵,今后宣纸还不在咸阳城内大卖? 西文彦正是负责售卖纸张的,这老狐狸此时眼睛里面已经开始放光了。 赵凌继续说道:“百姓耕种开荒依旧不可废,儒家此行,只教六岁至以十岁孩童,百姓若能开荒五亩良田,家中亦可有一人习字,再无年岁限制。” “孩童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五石。” “十岁以上,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十石。” 秦朝得低级官吏年俸也不过50到200石之间。 赵凌这样的奖励绝对算得上丰厚了。 那些家中没有六至十岁孩童的,必定也会加快开荒的步伐,读书就可以得粮食,不至于荒废了耕种。赵凌宣布完这些之后,又问:“常奉西文彦何在?” 西文彦连忙拱手:“西文彦在!” 赵凌笑吟吟地望着他:“孩童习字,需得吃饱,一日两餐,爱卿可愿供应?” 朝堂之上的臣子大都不解地望着赵凌,孩童习字,竟然还供应餐食? 供应餐食,不该是国库出钱吗? 怎就找到西文彦了? 西文彦又不蠢,以一家之财富供应天下孩童一日两餐? “臣……”西文彦也是一愣,脑中快速权衡利弊得失,不过片刻,就应道,“臣西文彦愿为陛下分忧,愿供天下孩童餐食。” 众人纷纷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西文彦。 不少正直之人更是当着赵凌的面,冲西文彦深深行了一礼。 “常奉大人忧国忧民,乃我等楷模!” “常奉大人当真仁义!必当名垂青史!” 一家之财富供天下孩童识字,这是何等的格局,何等的慷慨? 就算是圣人来了,也得朝西文彦拜上一拜。 大臣们先是觉得不可思议,随后都用一种敬仰的眼神望着西文彦。 西文彦也在一声声赞美崇拜中差点迷失自我。 他哪里是心怀天下?他方才权衡了一番,只不过想的是,他全权卖宣纸,那不是赚得钵满盆盈? 天下儒生有多少?有学之士何其多。 赵凌今日赐给博士们宣纸,让满朝勋贵都知道这东西的珍贵,他独家出售,赚来的钱币再去买些粮食便是,那还不简单? 天下六至十岁的孩童又能有多少,每日两餐下来,他怎么都是赚的。 由此还能获得无尽的声望,以及赵凌的肯定,这一波赚麻了。 赵凌龙颜大悦:“史官何在?还不速速记下西文彦常奉的仁德壮举?” “命人在咸阳城内,为西文彦常奉镌刻石像,立碑写传,以供百姓瞻仰。” “微臣惶恐!”西文彦吓得连忙跪了下来。 他这次是真的惶恐了,他以为赵凌是觉得他抢了风头,已经大怒。 在咸阳城内为他一个臣子立石像,还立碑写传?史书留名! 自古以来都无臣子有这等待遇,赵凌这般做,若是假意,他怕离死不远了。“爱卿有何惶恐?”赵凌笑道,“爱卿为天下计,不惜家财,不重己利,朕授你五年出售宣纸之权,天下仅此一家,为天下臣子,天下商人之表率。” 赵凌之前的确是有答应让西文彦独家出售纸张,但并未在朝堂上提及。 他提高商人的地位,却也不曾在这种正式的场合指认西文彦为商人。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让西文彦站出来。 这样德高望重的氏族组长都是商人,以后谁还敢说商人是贱籍,那你就等着跟西文彦干仗吧。 大秦如今人口在2600多万,六至十岁的孩童可有将近200万,儒生们去郡县乡里教人识字,但凡这条政令下去,满足条件的孩童就算不为了习字,为了吃口饱饭,也是要来的啊。 这可是长期的救济,每天都要疯狂撒钱,还有派人去买粮做粮。 其中耗费绝对不是小数目。 赵凌此番作为也是为了让大秦的经济活跃起来。 西文彦只要站出来,那么他的纸卖得再贵,那些权贵也会去买。 就算不用,道德层面上来说,他们算是间接性救济了那些孩童,在西文彦以及赵凌这里刷了存在感。 大秦的财富掌控在上层阶级手上。 只要纸高价卖出,钱通过他们的手落在西文彦手中,赵凌这边还要抽税流入国库,西文彦赚了钱就去买粮食,促进粮食买卖,他买了粮食又去救济百姓,也不存在屯粮。 别的贵族囤了粮,以西文彦今时今日的地位声望,找他们买粮也容易。 多么完美的一个循环啊。 赵凌仅仅是为西文彦雕像刻碑,西文彦名利双收。 想要宣纸的贵族找到了供货商,西文彦赚到了钱。 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国库也充盈了,孩童也能吃上饭,可以安心习字。 西文彦一时间竟没注意,赵凌说的独家售卖权是五年。 五年之后,局势可就又不一样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