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7章 香港之行

作者:新一思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确定这么搞能沉海底?不用油桶加水泥?”


    “肯定的,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以前哪有油桶加水泥?还不是脚上绑根大麻绳,加个百十来斤的大石头就沉了,说是张保仔那个年代传下来的。”


    海上,黑暗中,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有些紧张。


    他是海陆安中的陆市金镇人。


    身份是一名船老大,手下原本有三条船,二十多个员工。


    主要是跑点近海运输,渔讯来了再打打鱼。


    但金镇码头那么多,搞走私的条件完全不输隔壁的揭镇。


    两边的关系近的很,互相嫁娶的亲戚关系都一大堆。


    揭镇的人海上无税贸易搞的飞起。


    金镇的渔民能老老实实打鱼那才真叫怪了。


    所以中年人船老大郑振海,当然也是“跑海”中的一员。


    此刻郑振海正在和魏英华说话,他们这会儿离最近的大陆架海岸线超过两百公里。


    “那舅公你这么说,我当然是信你的。”


    魏英华笑嘻嘻,随后开口,“毕竟海上还是你们更专业!”


    郑振海只得陪着笑了笑。


    郑振海是魏子俊的母亲郑爱花的远房堂哥。


    郑爱花幼年时父母双亡。


    她又不是男丁,本族叔伯不怎么上心,年纪小小的她就被送走了。


    魏子俊爷爷奶奶收养了她,她成了魏子俊老爹的童养媳。


    和魏子俊父亲结婚生下了魏子俊。


    不过后来金镇这边的亲戚还是认的。


    所以血缘上郑振海是魏子俊的堂舅。


    只是魏子俊母亲死的早,双方走动较少。


    一直到去年,郑振海三艘船中的两艘,路过特区海上“打鱼”时被海警查了。


    船还被拉上了岸,被搞到杨天港那边。


    郑振海托来托去,最后找到了魏子俊身上。


    魏子俊帮他把船弄了出来。


    同时把深大和国家考古局一起合作搞的“南海沉船勘探项目”运送物资的生意。


    也交给了郑振海。


    这种跑腿的运输任务,赚的钱自然是不多的。


    郑振海却喜出望外。


    因为接了这个项目后,他的船在海警那边就有了备案。


    在当前特殊的年代情况下,只要郑振海不要太疯狂。


    那么一般没人查他。


    简直就像海上特殊通行证一样。


    郑振海捞得飞起,真正开始赚到了大钱。


    他和魏子俊的亲戚关系,也走的勤了起来。


    自然了,万事都是有代价的。


    郑振海付出的代价是手底下那些船员,跑海的好手们都被魏子俊那边收了过去。


    同时还必须随叫随到,魏子俊交代他的一些海上任务他必须完成。


    比如现在,郑振海带头。


    几天时间,陆陆续续往南海丢了许多垃圾。


    眼下丢完垃圾,招呼着魏英华,郑振海开始指挥船员往回走。


    魏英华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郑振海再次很肯定的打发票。


    表示绝对不会出问题。


    专业素质,这种垃圾,他们以前就丢过了。


    行话里称之为“落水鬼”,这辽阔大海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落水鬼。


    之所以用大麻绳加水泥块,而不是用油桶填水泥块。


    这里面是有说道的。


    假如用油桶填水泥,确实能沉到海底。


    可是水泥除了加重外也是一种保护。


    就算油桶的铁皮以后被海水腐蚀殆尽,水泥里包裹的骨头却还是能存在很多年。


    主要是骨头里面的dna物质,能保存的比较久。


    大麻绳加水泥块就不一样了。


    一般沉到海底半年后,受海底洋流运动和海水腐蚀影响。


    还有海底生物畅享自助餐。


    大麻绳时间到了是会断掉的。


    到时候海里就只会剩下水泥块。


    肉早就造福海底生物,骨头断裂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毁灭痕迹这块。


    那真是比油桶加水泥沉海底保险多了。


    回到船长室。


    郑振海刚坐下。


    “舅公,有门生意不知道你做不做。”


    “只要和海上有关的生意,我都做。”


    话一出口,郑振海想了想,他又补充,“要是阿俊喊我去做,那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做。”


    郑振海本来一开始真就是纯粹渔民。


    后来才开始“走私”这行当的生涯。


    但他入行晚,好的路线早就都被揭镇那边的船老大们霸占了。


    霓虹、棒国、坡县这些油水足的地方。


    郑振海没敢去跑,因为已经被揭镇帮和其他外地海上巨头垄断。


    江浙闽鲁辽桂……只要是靠海的,这年代就没有人不做这种生意。


    差的也就是规模和来往方向不同而已。


    都是有势力范围的。


    没有拜码头就瞎搞。


    那刚才那种本地专业沉海法,很可能就要被用到郑振海和他的家人身上。


    这年头,路上都还没多少监控摄像头。


    就更不用说海上了。


    郑振海就只能跑跑港岛路线,还有南洋,主要是吉隆坡等路线。


    钱当然是不少赚的。毕竟是走私。


    油水再少,那也比种地和打鱼强一百倍。


    和揭镇那帮人一比,那就真的是挣的没人家多。


    久而久之。


    自然容易心里不平衡。


    因为大家冒着同样的险,凭什么他们挣的多自己挣的少?


    一直到现在,情况终于反转了。


    靠着搭上魏子俊,在身上刷了一层考古船队成员金身。


    在如今的南海线上。


    郑振海可比揭镇帮那些人爽多了。


    他目前主要运的是进口的冻猪脚。


    再搭一些体积小价值高的小货物。


    比如进口手表、黄金首饰之类的。


    单趟价值虽然比不上那些胆子大的揭镇帮。


    可他的船有文件,有金身,不怕海警查。


    揭镇帮跑一趟的时间,郑振海最起码可以跑三四趟。


    算下来赚的比揭镇帮的人还要多。


    郑振海当然知道自己现在这种特权是怎么来的。


    所以虽然按亲戚关系,魏子俊要喊他堂舅。


    但在抱魏子俊的大腿这一块。


    郑振海和潮汕帮的黄初龙那帮人并无两样。


    “阿叔想搞点复古生意。”


    船长室里,听着海浪扑打船声的声音,魏英华向郑振海讲述着。


    “港岛的项家表叔介绍,暹罗、缅国那边的翡翠矿老板缺人手。阿叔想送点人去那边打工。”


    郑振海听得懵懵的。


    “送人去南洋打工?下南洋嘛?”


    “差不多吧。”


    魏英华矜持的笑了笑。


    作为魏子俊身边心腹当中,主要负责黑这一块的魏英华。


    华子知道很多事情。


    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不能说,也不能写的东西。


    这些东西甚至事关魏子俊给自己,给五丰村魏家许多人准备的后路。


    只需要知道,通过“南海沉船勘探科考项目”。


    魏子俊往海上,往南洋送了很多人过去就是了。


    潮汕可是著名侨乡。


    整个潮汕族群人口目前也就三千万左右。


    其中却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万分散在海外。


    真要严格论起来,几乎每个潮汕人在海外都有亲戚。


    所以派点人出去和外面的亲戚联络感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而到了三月十八号,以后被称为“特区315严打”的相关数据,渐渐的也出现在了特区本地媒体和省媒上面。


    甚至过了几天,就连隔壁的港媒,也进行了报道。


    【《明报》报道,深市近日采取了大规模扫荡黄赌毒行动,不少港人在行动中被拘,其中富田区日前清查1325间出租屋,检查214间歌舞娱乐场所、休闲中心发廊等各类场所时,拘捕132名吸毒者、317名卖淫嫖娼人员,986名参赌人员,当中包括多名港人……】


    “这要是放在港岛,差不多就是将全港上下的娱乐行业打扫一遍了。”


    港岛中区。


    寸土寸金的中环CBD里。


    眼看深市这次扫的那么严。


    抓了那么多人。


    这边收到风声的社团都有点戚戚然。


    除了兔死狐悲感外,还因为他们很多人在特区那边的娱乐行业有参股。


    这次也算是损失惨重。


    “不会的。”魏子俊笑着开口,“就算只是为了打造样板间,吸引濠镜和湾湾。祖国对港岛也会给予足够的自由。”


    毕竟是特意留下来的对外金融窗口。


    特别是现在的魔都和特区还没起来的情况下。


    港岛还能再潇洒三十年。


    项胜点点头,望向窗外维多利亚湾的方向。


    根本就看不到海景,因为这会儿外面雨下得很大。


    受今年的二号和三号热带风暴气旋影响。


    整个华南地区和部分闽南地区加上湾湾,断断续续大雨小雨已经下了将近一个星期了。


    “老表,你这个办公室地段不错。但外面也太小了点,有点衬不上你的身份啊。”


    第一次来魏子俊在港岛的办事处,略过报纸上隔壁严打的话题后。


    过来坐坐喝茶的项胜把话题,放到了魏子俊这个办公室里。


    相比魏子俊在国内的公司规模,港岛这边的办事机构,只占据了中环附近一栋办公大厦十二层的一角。


    一处不足两百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办事机构连同财务、法务,都不足二十人,确实有够袖珍的。


    “这间公司这么小,能做什么?”


    “对内转口贸易与股权投资,对外搞金融投资和股票交易。”


    魏子俊简单的介绍着。


    仅从业务结构上,港岛办事处的确够简单。


    不过眼下,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办事机构这也是足够用的了。


    但是从资金周转量上,挂名“大魏集团”的港岛分公司,仅股票交易投资这方面金额就超过了十亿。


    对于内地在港的企业来讲,却也算是大型公司了。


    又聊了一会儿,项胜开始邀请魏子俊今晚去项家做客。


    “听说你要来,连湾湾那边都有几个人想过来见你。”


    项胜笑着说。


    魏子俊惊讶,“恐怕今晚不行。”


    “啊?怎么了。”


    “今晚要去参加个酒会。嗯……头次来着,以前都没参加过这样的机会。”


    其实是有的,不过已经是上辈子。


    上辈子他被潮汕商会的大佬们,带着参加了几次港岛这边举办的商业酒会。


    其中有两次,甚至见到了瓜瓜等潮商大佬。


    不过也仅仅只是见到,因为上辈子那时候的魏子俊,只是潮汕商会内部的一个黑手套性质的小弟弟。


    大佬们需要他办一些见不得光,需要他这个凶狠的海陆安人带头物理冲锋。


    所以对他挺照顾的,但也只不过是像魏子俊现在照顾黄初龙、郑振海他们那样而已。


    项胜惊讶问是谁请魏子俊参加酒会。


    “藿一东藿老先生,他和曾先生一起举办的。”


    听说是藿大佬的酒会,项胜顿时有些悻悻然起来。


    因为老实讲,不管是原来的立场,还是地位等等。


    项胜,应该说是整个向家,都没资格拿到藿一东这个级别的大佬的酒会邀请。


    那家宴这样只能是下次再吃。


    送走项胜,在港岛大魏集团的办公室又待了一会儿。


    算算时间差不多了,魏子俊才下了楼。


    外面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好像再下就能把香江几个小岛淹没似的。


    倒不知道这座城市有没有人有这样无聊的担心。


    从香江岛中区往南区的大道上车很少,寂静的雨幕,安静得能闻见窗外雨的气息。


    中间雨稍稍小了一些,魏子俊将车窗打开一条缝,有些微的雨星迸进来也无所谓,主要是呼吸新鲜空气。


    港岛的交通规则承袭英制,与内地不同。


    自然还是魏英华开车,反正华子已经拿到了这边的驾照。


    三辆车组成的小车队,随后到了浅水湾。


    浅水湾的豪宅大多依山而建,这里环境幽静。


    雨幕下,一些仿欧陆风格的白色小楼与具有华夏特色的大宅散落其间。


    这些豪宅绝大多数能直接眺望浅水湾的海景。


    三月下旬的港岛不到七点钟,夜幕还不会降临。


    南区这边的雨也很大。


    天光幽晦,盘山道两侧造型别致的路灯都早早亮起。


    在郁郁葱葱地棕榈树间,发出相对来说黯淡的光芒。


    到了薄扶林的沙宣道,又开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藿家的宅子。


    藿家大宅位于沙宣道33号,名为“Stone  Manor(石头庄园)”。


    算是亚洲难得一见的古堡式建筑,始建于1930年。


    这座宅邸最早的主人并不是藿一东,而是一名曾得“拿督”称号,叫做陆运涛的星马富商。


    藿家大宅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光是主楼就有483.1平方。


    这座古老大宅拥有无敌大海景,远眺东博寮海峡及大屿山,占据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


    十分符合国人“背山面海、坐北朝南”的风水哲学。


    主楼共有三层,全屋像一座石头砌成的古堡,散发着封建贵族的气派。


    左边有大圆亭,前边有一片草地,雨幕下都能看出布局很精致。


    另有两层高的工人宿舍,而地下是车房。


    大宅四周都以高大的植物包围,恍如堡垒,庄严高贵。


    现在藿佬还活着,藿家还没分家,这边算是他们的第一居所。


    大宅的部分窗户镶嵌了彩色玻璃,效仿欧洲建筑,玻璃窗上刻着和大闸一样的神兽徽章,写着拉丁文“Samper  Fidelis”。


    那是“敬畏的神”的意思,也是藿佬给自己家族创建的族徽。


    类似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样,就这点来说,藿家在港岛这里确实称得上独一无二。


    魏子俊现在就站在豪宅外,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门面”。


    他一直都记得藿一东说过的一句话,他很赞同这句话。


    “一个人有多少财产身家是看他能出拿多少钱花,而不是看他账面上有多少数字。”


    越是经历过后世的各种爆雷,魏子俊就越是觉得老人家很有真知灼见。


    以后那些所谓的互联网大佬,有几个又是真正的很有钱,很多不过是寅吃卯粮庞氏骗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时魏子俊已经坐牢,通过新闻关注的那位下周回国的贾会计。


    这家伙真是把套路玩的出神入化。


    在藿家人殷勤引领下,魏子俊进了屋里。


    时间离晚宴还早,大家都三三两两坐在装饰奢华的客厅里高谈阔论。


    讲的都是粤语,这要是北方人来,没带翻译那真是要两耳空空。


    幸好魏子俊外语虽然一窍不通,只会说几句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之类的。


    但他毕竟是粤省人。


    粤省本地三大语系。


    潮汕话、广府话和客家话他都会。


    港岛话,也只不过是广府语系中的一种。


    要是严格来讲,正宗粤语只有老省城人的才算。


    就像正宗普通话,老地道人那边那说了算。


    所以粤语,魏子俊自然轻松掌握。


    他能听出来,这里面的人谈论的多为经济话题,看模样与经济沙龙无异。


    一眼扫过去,没看到藿一东等人。


    其余人魏子俊又不认识,听着身边几个人用港岛话。


    再时不时冒出几句外语,讨论着亚洲未来几年经济势态地话题。


    魏子俊很认真的欣赏挂在墙壁上装点用的美术作品。


    却很快就皱眉,因为这副貌似是油画的东西,很像是涂鸦之作。


    这TMD是梵高的作品吧,不然不可能这么抽象。


    就这东西,现在能卖几千万,以后甚至能卖几个亿十几亿……


    除了洗钱和炒作,请原谅魏子俊这个身上连一点艺术细菌都没有的人,实在看不出这里面的艺术价值。


    直到——


    “这是佳士得拍卖行,寄存在藿生这边的梵高大作《田野里耕地的农夫》。是梵高生前最后几年的作品之一。”


    “在这幅作品上,梵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


    “农夫的劳作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


    “梵高大师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把我们的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真是绝妙的大作。”


    魏子俊回头,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黑长直气质美女,那些话都是从她口中出来的。


    “你好。”


    她笑着朝魏子俊伸手,“我叫花文静。请问先生是……”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