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8章 目标是五

作者:落日满余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成功拿下ntt,竹下雅人立马进行下一步行动。


    说服垂井学长介绍的,三家顶尖大学信息产业部门教授。


    “嗯,先从东工业开始。”


    有了决定,青年也不拖延,当即打电话和东京工业大学的岩井精一教授取得联系。


    几分钟后,竹下雅人有些意外的缓缓放下电话。


    “咦,竟然这么好说话?”


    岩井精一教授十分爽快的答应青年的拜访要求,甚至直说最近几天随时都可以。


    语气中传达着善意。


    青年想了一会,很快想明白了为什么。


    “这就是顶级大佬在学术界的实力吗?”


    如果说垂井康夫教授在企业界和政治届的影响力是2分,那么他在学术界的影响,起码可以达到5分以上。


    他的一言,甚至可以决定信息产业行业教授的资源分配。


    岩井精一就算看不上星海半导体,也必须给垂井学长一个面子。


    “看来,给学长星海集团外部董事位置的事情,要加快速度了。”


    他可不想被外界评价,不懂得知恩图报。


    外部董事岗位,垂井康夫可能不稀罕,但星海集团一定要有所表示。


    来到东京工业大学之后,竹下雅人发现,情报信息学科的教学实验室非常气派。


    “不愧是日本半导体行业鼎盛时期,就连大学相关学科都能获得无数好处。”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半导体行业最辉煌时代。


    芯片领域,cpu才刚刚出现,gpu还没影子。


    闪存芯片,也只是个小卡米拉。


    唯有存储芯片最赚钱,而日本半导体公司,近乎垄断这一市场。


    日本的nec公司,超越美国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公司,登顶半导体行业第一。


    行业前十,也有多达六家日本公司。


    此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光刻机行业,日本尼康也成功超越美国当家光刻机公司gca。


    在尼康等日系光刻机企业的强大压力下,gca甚至陷入到破产边缘。


    当然,gca的落败,也和这个行业玩家太多,市场太小有关。


    当前世界的半导体行业规模还比较小,光刻机的全年销量也只有几十台左右。


    结果这么小的一个行业,挤进了尼康、佳能、东芝、英特尔等一大批公司。


    僧多肉少之下,价格昂贵技术还不那么先进的gca,自然就有点坚持不下去。


    日本半导体公司极速发展,大学作为产学研的一环,自然也跟着沾了许多光。


    实验室豪华一点,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岩井精一还属于教授中的新人。


    所以就算研发能力很强,也没多少重要项目。


    这也是垂井康夫,为竹下雅人介绍他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换成老资格教授,人家已经忙的连轴转,根本就抽不出来时间。


    就在竹下雅人心中感慨不断之时,一位年龄稍大他一点的青年,略显犹豫的叫住他。


    “请问,是竹下会长吗?”


    竹下雅人有点猜到青年身份,十分友善的回答:“没错,我是竹下雅人,请问你是?”


    “竹下社长下午好,我是岩井老师的学生麻生信治。”


    “麻生先生好,你是在岩井教授这里读博吗?”


    “嗯,是的。”


    “厉害,科研领域的明日之星呀。”  “哪里,我在科研领域,并没有多少才华。”


    听到竹下雅人的夸奖后,麻生信治不自觉的露出一丝苦笑,也不知道是受到了怎样的打击,才会有如此表情。


    “抱歉。”青年立马道歉,然后迅速转移话题道:“不知道岩井教授,现在在忙什么?”


    “没忙什么,还是些平日里的实验。”


    “这样啊。”


    前往岩井精一办公室的路上,竹下雅人一边和麻生信治聊天,一边脑海中想着刚才的画面。


    他发现了一个机会,一个挖墙脚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都要在岩井精一的允许下。


    他可不会为了捡芝麻丢西瓜。


    岩井精一非常的年轻,看外貌也就三十六七的样子,多半是作为青年才俊被引入东工业。


    也正是因为年轻,才会给星海集团机会。


    礼貌的进行完自我介绍后,竹下雅人率先开口。


    “想必岩井教授已经通过垂井教授那边,知道了我们准备开发的项目。”


    “是的,垂井先生已经把项目详细介绍给我,是移动电话吧。”


    “嗯,没错。摩托罗拉在这个领域大获成功,而我们日本还没有类似的产品,我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时的竹下雅人意气风发,充满着敢为天下先的气场。


    岩井精一眼中满是欣赏,果断答应道:“我可以加入进项目,但我希望获得一定的主导权。”


    “没问题。如果你能找到足够多的开发人员,甚至主导这个项目都可以。”


    竹下雅人现在求才若渴,愿意花钱招人养项目。


    大不了先成立几家互不所属的移动电话开发项目组,然后将每个项目组研发的手机,都上线ntt。


    进而找出最合适的项目组,再进行最终整合。


    到那个时候,相信大家更能接受彼此的位置。


    反正手机的前期开发费用很少,星海集团愿意多投入一笔。


    “果然和垂井前辈说的一样精明,竟然想用主导项目组的诱惑,让我主动帮忙招揽人才。”


    岩井精一看着竹下雅人,忍不住在内心偷偷感慨。


    不过他也承认,这一招确实厉害。


    他心动了,有了找人合作的冲动。


    离开东工业后,竹下雅人又见了东大的小原泽平教授,以及京大的柴田广盛教授。


    两人的情况和岩井精一教授类似,都是那种较为年轻,在学校实验项目也比较少的类型。


    听完竹下雅人的条件后,同样做出类似的决定。


    能有单独成为一个项目主要负责人的机会,大家都不想放弃。


    除了同学校的合作,星海半导体内部,也有单独的团队。


    一个团队主要由日本本土人才构成,来自星海半导体在电视报纸打广告招募的人才。


    说来有趣,星海半导体最初打广告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报什么希望。


    因为当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尖端人才,都被日立、nec等公司垄断。


    但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日本。


    星海半导体的高薪,最终成功吸引到了一大批海外回国的高端人才。


    他们习惯了美国等地的公司管理制度,有点受不了日本公司的高压。


    当下,星海半导体就有大量来自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知名半导体公司的归国人员。


    这批人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刚刚组建的,星海移动电话项目的第一开发项目组成员。


    说起来,星海半导体能招揽到这么多归国人员。


    得益于日本半导体公司内部的等级森严,也得益于美国社会。


    美国此时反日情绪高涨,甚至比21世纪反中情绪还要严重。  砸日本车、打日本人,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受到这股风气影响,再加上日本半导体的崛起,很多日本人自然选择离开。


    21世纪的中国,也有许多类似场景。


    可以说,美国政府是助力星海半导体快速崛起的关键之一。


    当然,暂时还只有竹下雅人自己,以及少量星海半导体的员工觉得这是崛起。


    没办法,星海半导体眼下亏损严重,别说赚钱,就连盈亏都无法有效平衡。


    再加上这年头,风险投资还不是很流行。


    自然不会有太多的人,认同这是崛起。


    至于海外那一组,主要是郭士纳完成招聘组建。


    未来可能成为不了主流,但一定是星海半导体非常重要的研发中心。


    新成立的星海移动部门蒸蒸日上,竹下雅人逐渐将目光投向专职芯片代工的星海代工。


    “郭士纳桑,你觉得我们星海代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郭士纳快速回复说:“芯片代工吗?”


    “我觉得第一发展方向还是美国。”


    “美国小型半导体公司众多,只有他们才会成为我们的主要客户。”


    大型半导体公司都流行全产业链模式。


    无论是美国的英特尔、amd、德州仪器,还是日本的富士通、东芝、三菱,都有自己的晶圆工厂。


    就算是找代工,也只会将最低端,赚不到什么钱的芯片订单,交给别人去做。


    如果想要赚钱,只能瞄准小企业。


    他们没有能力兴建晶圆厂,并且做的都是最高端项目。所以只要招揽到足够多的小企业用户,就能赚到大量钱财。


    而半导体小企业,日本基本没有多少,美国则层出不穷。


    这主要和市场的大小,以及国家政策有关。


    市场方面,


    美国市场大,在半导体初级阶段可以容许更多竞争。


    日本市场小,小型半导体公司缺少生存环境。


    政策方面,


    日本是大政府主义模式,半导体产业基本是国家推动的成果。


    除了几家大型半导体公司,小体量半导体企业,很难找到足够人手。


    美国虽然也有政府推动,但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自由发展起来的企业。


    可以说在创新氛围方面,美国远远超过日本。


    “是啊,美国才是关键。”


    竹下雅人现在很羡慕台积电,不会受到政策影响。


    星海代工在美国的困难,会非常多。


    当然,星海代工也有杀手锏措施。


    星海代工可以选择,和美国中型半导体公司进行合作投资。


    这样就可以将客户,拴在自己手中。


    不过现在,这一招还不适合出现。


    因为当前晶圆厂的投资,中型半导体公司还能承受。


    “还有呢?”


    “额,我想不出来。”


    竹下雅人没有说什么再想想的屁话,直接讲出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改进生产工艺,也十分重要。”


    “改进生产工艺?”  郭士纳眨了眨眼,希望会长能进一步解惑。


    “你注意到了吗?计算机行业,正在从大型计算机向小型计算机转移。”


    “嗯,确实。”


    郭士纳想了想所查的资料,认可的点点头。


    “这就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啊。”


    竹下雅人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自己观点。


    90年代之前,半导体行业主要以大型计算机为首。


    这些大型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银行、保险等非常重视数据安全的地方。


    所以存储行业的芯片质量要求非常高,使用寿命越长越好。


    日本存储行业为什么能在80年代快速崛起?


    就是因为日本存储芯片的使用年限高达25年以上的同时,价格还不是很高。


    但现在,市场已经开始变化,小型机的销量越来越高。


    小型机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再加上主要以个人用户为主,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好的芯片。


    别说是25年的老古董了,就算是10年以后都非常落后。


    只要芯片能用5年以上,产品都算合格。


    这种质量的芯片,价格一定会更加低廉。


    就算日本人再有工匠精神,也无法让使用年限高达25年以上的芯片,在价格方面追上。


    而只要价格低廉,总会有公司选择在星海代工生产。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


    前世韩国三星打败日本半导体存储行业,这一变革的因素同样很重要。


    “明白,我会尽快让小池桑改正生产模式。”


    郭士纳的头脑一直很灵活,立马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既然很难在质量方面战胜东芝等公司,那么就在价格方面更胜一筹。


    小型机市场在快速发展,时间站在星海代工一边。


    “就是不知道,我们能占据几年先手优势。”


    “放心吧,日本本土公司绝对会很久。”


    日本一直都生产高质量芯片,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根本意识不到小型机风潮下,质量不再是第一要务。


    前世2000年日本半导体存储领域溃败,被韩国打的溃不成军。


    几家巨头无奈,只能选择合并,进而成立了尔必达。


    结果还是死不悔改,依旧更重视质量,而不是速度和价格。


    公司破产后,主要负责人还在那说,


    “我们公司的芯片质量更高,远远超过三星。”


    但质量高在小型机市场根本没有意义,同样数据下,价格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没有人会想着,一台电脑用25年以上。


    别说25年,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都是少数。


    “这样啊,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是三星和台积电?”


    “没错。”


    在竹下雅人的长期影响下,郭士纳也越来越重视这两家公司。


    心中早已将这两家公司,视为最主要对手。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