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1章 打开新的市场

作者:落日满余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钱伯斯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才接手星海科技,但依旧将公司经营的井井有条。


    竹下雅人很满意,不住的点头称赞道:“公司发展的很棒,不愧是短时间内将简约主义概念推广全球的天才。”


    一种概念的短时间爆火,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环保概念,而简约设计的服装符合这一趋势。


    另一个发达国家日本,正处于经济衰退周期,人们兜里普遍没什么钱。


    简约风的服装,既可以满足大家对时尚前沿的追求,又能节省大量开支,自然更受大家欢迎。


    地利则是,星海集团长期投资各国大型超市集团,可以将自家门店直接开在超市旁。


    此外,星海集团还在世界各地开店直销,进一步提高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此举同样也是为了保持全球市场的价格统一,避免加盟商为了利益私自降价或者加价。


    至于人和,则是简约风的穿搭很符合民众生活需求,是补充大家穿衣需求的一环。


    并且他还可以让人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俯视那些穿着花哨浪费“不环保”之人。


    当然,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只能说明简约风会火,会在世界范围流行。


    但具体需要多少时间,那就不一定了。


    如果没人推广,就算简约风符合人们新的穿衣搭配,符合环保概念,可能也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


    但有人推广就不一样了,可能短时间就在世界范围爆红。


    当然,那是互联网时代才会出现的奇迹。


    比如说关注渐冻症产生的冰桶挑战赛,就在极短时间火遍全世界各地。


    当下想要达成同样目的,就算有公司拼命推广,也需一定时间。


    厉害的需要几年,差的可能超过十年。


    星海集团既然已经抢占了简约风的最高生态位,自然要尽快完成宣传工作,然后将自己包装成简约风的代表。


    这样才能建立简约风第一高端品牌,然后赚取大量利润。


    此外,中间品牌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不过这一阶层注定竞争最为激烈,星海集团就算是推广者,也只能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最低端,则会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什么都可能发生。


    钱伯斯作为星海生活美国分公司社长那几年,可以说是完美完成了星海集团推广简约风的目的。


    不仅让简约风彻底在欧美流行开来,还将简约风和星海生活旗下服装品牌直接绑定在一起。


    现在一提简约风,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星海服装的子公司简约时尚,以及它旗下的几个中高端品牌。


    “哪里,我也只是借助公司发展的东风而已。”


    钱伯斯表现的很谦虚,没有平日里的霸气。


    不过这很正常,霸气也要看面对的是谁。


    两人闲聊了一小会,便坐车前往位于神奈川的星海科技第一实验室。


    星海集团首席科学家舛冈富士雄那边传来好消息,自家第一款适配数码相机的闪存卡,终于可以进入商业化阶段。


    竹下雅人开心的仔细打量眼前长大约5厘米,宽大约有3厘米的黑色闪存卡,然后下意识的问。


    “这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数码相机闪存卡吗?”


    舛冈富士雄骄傲的回应,“没错,这就是我们开发的可商业化数码相机闪存盘。”


    “它可以存储128mB数据,足以满足数码相机的基本要求。”


    “不知竹下会长,想以什么样的形式寻找卖家?”


    “是直接进行大宗交易,还是通过基金的方式缓慢卖出?”


    第二天上午,竹下雅人和四家投行的代表,就松本制造股份售卖问题,正式展开谈判。


    野村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吉野得郎,率先就销售形式展开询问。


    “两种形式都可以,看各家选择。”


    “我的要求是,年前完成全部交易。”


    “为此,我可以多支付1%的佣金。”


    前世日本股市2月崩塌,但谁知道会不会有蝴蝶效应。


    不如付出一定代价早早完成交易。


    吃到嘴里才是真。


    “1%的交易佣金?”


    四家投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那抹兴奋。


    年前完成股票销售任务,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对于四家投行来说,这钱基本等于白赚。


    “没问题,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


    随后,高盛、大摩、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


    “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几方很快敲定合同。


    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5%的佣金肉疼不已,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时间拖到年后,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很容易变26亿,甚至是16亿。


    股市在恐慌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踩踏事件。


    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股市低点的时候,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市值也只有60多亿。


    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


    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开始缓慢买入股票。


    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开始缓慢卖出股票。


    一来一回,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


    当然,日股比港股成熟,公司市值一般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左右水准,还是大概率发生的。


    三井商社、三菱商社都有过类似情况,松本制造也很难例外。


    估计公司市值会从现在的260亿美元,直接缩水到100亿美元水平。


    合同顺利签订后,自然要举行宴会庆祝。


    依旧是老地方,依旧是最奢华的配方。


    “竹下会长,可以单独和您聊聊吗?”


    宴会进行到一半,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保尔森走到竹下雅人身边。


    “保尔森先生是吧。没问题,稍等片刻。”


    青年先是欣然应下来,然后对自家副社长菊野晋次说:“你也去忙吧,可以多陪陪老朋友嘛。”


    “会长,没必要这样。”


    菊野晋次平静看了眼不远处正和吉野得郎聊些什么的山一证券代表,没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


    他在星海投资已经获得想要的一切,干嘛要活在过去。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先失陪了。”


    “嗯,会长您忙。”


    两人来到一处附近没人的地方后,保尔森主动开口说:“麻烦竹下会长了。”


    “小事。”青年爽朗的笑了笑,然后略微有些疑惑的问:“不知保尔森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如果我能办到,一定会帮忙。”


    保尔森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肯定的语气反问:“竹下会长卖出这么多股票,是准备投资美股吧。”


    青年没想过能隐瞒到高盛,很干脆的点头承认。


    “没错,我很看好美股的未来。尤其是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


    美国虽然在drAm领域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但在微处理器、整机等领域,依旧是世界第一。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


    激进的想要额度拉满,保守的则想要看情况增加。


    这可是80年代末的10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


    “就5亿美元吧。”


    首席执行官约翰是支持10亿美元投资的,但考虑到公司平衡,最终选了个稳妥的数字。


    钱确实少一点,关键是安全。


    高盛公司连续一星期高强度开会,竹下雅人这边也没闲着。


    他需要监督公司几位管理,处理掉湾湾股票。


    里边涉及到他自己,以及公司员工血汗钱,必须最为重视。


    “怎么样,好处理吗?”


    嘉本隆正操控着电脑头也不回的应道:“比较简单。那边的每日成交量有数千亿日元,我们的资金很容易隐蔽。”


    “那就好,早点撤出,然后我给大家你们放长假。”


    另一边同样忙忙碌碌的菊野晋次偏过头插话问:“哦,真的吗?”


    “当然,不过你们两位只能轮休。”


    “每个人半个月假期,谁先谁后自己决定。”


    竹下雅人有很多事要忙,不能一直在星海投资监督。


    所以公司必须留一位,负责股票交易的最高管理。


    “我后面吧,这段时间菊野桑比我辛苦。”


    “嗯,谢啦。”


    菊野晋次了解嘉本隆正,知道他在这些事上很坚持,也就没有拒绝。


    湾湾股市的撤离同样顺利。


    5天时间,二十多亿美元的股票就卖的干干净净。


    “会长,我可以先放一周假,然后菊野桑回来再放一周吗?”


    竹下雅人挑眉道:“拆开干嘛,你不想连续放假吗?”


    “没必要,我不喜欢出国玩。”


    嘉本隆正是一位保守之人,接下来只想多陪陪家人。


    至于旅游什么的,还是等暑期再说吧。


    那个时候孩子不上学,可以一家人出去玩。


    “行,没问题。”


    这样反而对星海投资有利。


    因为处理掉湾湾股票之后,公司暂时没事。


    单独留嘉本隆正一个,也就是搞搞报表,不如也跟着休假。


    星海投资这边可以放假,但竹下雅人短时间内还无法休息。


    他需要查询更多资料,为公司接下来的投资找到合适目标。


    “iBm,这个不可以。接下来这家公司会陷入衰败。”


    “Att也不行,被政府盯的太死。”


    如果要在八九十年代找出两家倒霉蛋,那么非Att和iBm莫属。


    这两家公司都被美国反垄断机构盯上。


    Att惨遭拆分,公司实力不足巅峰时期五分之一。


    但就算如此,这家公司依旧有许多限制。


    星海科技:星海电子、星海芯片、星海晶圆、星海制造、星海硬件、星海救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