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4章 音乐手机

作者:落日满余晖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人聊着聊着,竹下雅人突然意识到星海生活还有家公司可以安排建筑工人。


    “小林桑,集团即将组建的物流公司需要不少人,貌似也能解决一部分就职问题。”


    物流公司是用人大户,开始阶段估计就要几千人。


    除去一部分专业人士,剩下的都可以用来安排建筑工人。


    “会长说的对,确实,物流公司估计需要很多人。”


    小林博明同样恍然大悟,决定能安排物流就安排物流,欠人情的滋味很不好受。


    哪怕是为自家公司办事,结果依旧。


    “嗯,那正好,你可以找个机会先让部分稳重踏实的员工学习开卡车。”


    “免得物流公司发展起来,却没有充足的人手开车。”


    开车需要培训学习,大卡车更是如此。


    前期星海生活其余子公司可以借调卡车司机,但早晚星海物流要独立发展。


    借这个机会多安排些员工学习开卡车,就可以在兄弟公司员工离开后依然正常发展。


    “没问题,我会安排员工做好这些。”


    “嗯,记住就好。”


    青年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又给小林博明找了个好地方。


    “还有,公司新成立的4家电商公司很快也会缺人,同样可以安排一部分人过去。”


    “是,我会找机会问问的。”


    说是这样说,小林博明心里其实是不准备去的。欠一两家公司的人情就够了,没必要找太多。


    “那行,今天就先到这里。你制作好PPT后,到时候一起放在会上讨论。”


    “是,明白!”


    安排好星海生活的工作后,竹下雅人一时之间没有太过紧迫的事情。


    他想了想,干脆前往申城。


    半个月没见母子俩,有些说不上来的思念。


    “嘿嘿,真可爱。”


    迫不及待来到申城家中的竹下雅人,傻笑着仔细打量着大眼睛滴溜溜转的林行载。


    就算偶尔想要亲近,也只敢轻轻摸摸他的脸颊。


    竹下雅人担心因为两人间的陌生,太过亲近会惹哭孩子。


    “没想到不睡觉的时候,竟然也不哭不闹。”


    “哪有,这种时候很少见的。”


    林清浅很庆幸,庆幸自己顾得起高级保姆。如果真让他一个人照顾,估计要被逼疯。


    小婴儿实在是难缠,个把小时就要哭闹一次,让人无法休息。


    来都来了,自然也要看看星海集团在申城的各项投资。


    “速度真快啊,竟然马上就要正式开工了。”


    竹下雅人看着已经开始装填各式新机器的厂房充满感慨。


    他上次来地面还四处堆放着沙子混凝土,砖头瓦块更是杂乱的到处都是。


    结果这次来,地面已经没有了建筑材料残余,铺上了耐用的水泥路。


    建筑同样修好,室内的大白都刷完了。


    可以说,机器安装好之后立马就可以开工。


    此外,速度这么快也和厂房配置有关。


    中国现在不缺工业土地,缺的是有人建工厂。因此政府给星海集团批的土地面积特别大,厂房盖的都是一层建筑。


    如果是港岛模式,制造业都在楼里,速度再快也要一两年。


    当然,星海集团在华投资的新工厂也有政务中心、宿舍楼等高层建筑。


    但那些高楼的建设,并不会影响到工厂开工。


    因为星海集团也不会傻到一口气将所有土地全部开发,然后工人找不到地方住。


    公司目前只开发五分之一,然后剩下的一部分建设宿舍楼等小高层,另一部分直接盖简易平房给工人居住。


    至于少数科研人才和制造公司中高层领导,则直接给充足的住房补贴,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需求租房子。


    除了上述理由,星海集团不一口气开发完全部土地,还有培养工人的考虑。


    工厂建设的太大,根本找不到那么多合格的工人。尤其是那些能做管理的工人,更是需要星海集团一点点进行培训。


    不过星海集团已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了。


    集团进来的比较早,民间口碑也非常好。


    无论是集团早先培训出来的熟练工和管理者,还是从政府部门和国企辞职的经验者,都愿意进入星海集团工作。


    如此一来,新工厂也就没有那么的缺人。


    “是的,不过和特区想比,申城这边还是不够快。”


    林清浅去过几次特区,每次都为特区的建设速度感到惊讶。


    如果申城的项目放在特区,随随便便就能提高三分之一的建设速度。


    “那边确实更快,但我们没必要攀比,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合格的完工,就是好的工程队。”


    “嗯,我知道。”


    简单视察一圈后,两个人习惯性的来到员工食堂。


    “菜不错。”


    竹下雅人很满意食堂菜的各种油腻,重体力工作者需要的就是这些。


    当然,也有不那么油腻的菜。


    这些主要是给脑力工作者,以及体力活不重的工人准备的。


    竹下雅人和林清浅,吃的就是后者。


    味道嘛,只能说凑合,就是普通的大锅饭和快餐味道。


    除了员工大食堂,另一边还有个小食堂。那边是小店模式,和外面一样需要花钱买。


    两人是来考察的,自然不会去那边吃饭。


    “你这么重视食堂,谁敢在这方面打马虎眼呀。”


    竹下雅人每一次去下面公司视察都会下食堂,集团的管理层自然要对食堂严加管控。


    他们可不想因食堂问题,失去现在的岗位或者丧失升值的机会。


    如此一来,星海集团旗下各公司的食堂建设水平,自然远超同类公司。


    当然,这也是他的目的。


    让员工能吃饱吃好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嘿嘿。”


    青年得意的笑了笑,然后抬起头随口问。


    “有点渴了,你喝什么?”


    “来瓶矿泉水吧。”


    “行,稍等一会。”


    星海集团每个食堂都有自动贩卖机,里边卖的都是公司自家生产的饮料和水。


    销量很不错,适合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员工。


    “给。”


    “谢谢!”


    重新坐会自己位置的青年,一口气干掉三分之一的可乐。


    “爽!”


    “少喝点碳酸饮料,年纪都这么大了。”


    “好,听你的。”


    不知不觉,竹下雅人的年龄已经来到30往右,刻板印象中属于成熟可靠的中年人。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前世发达互联网的冲击,他的心态远没有当代同龄人那么稳重。


    明明和蜡笔小新父亲野原广志差不多年龄段,平日里却表现的像初出茅庐不久的大学生。


    竹下雅人放下饮料重新拿起筷子,简单的吃了几口后语气随意的问。


    “对了,目前公司一共在申城投资多少了钱?”


    “接近35亿美元。”


    “这么多,整个中国差不多投资了50多亿吧?”


    “是的,一共是57亿。”


    申城是星海集团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地方,全国其余地方都没有申城一家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申城在星海集团的对华投资占比也会逐渐缩减。


    依旧会超出其余城市,但比例不会如此夸张。


    “不知不觉间都有这么多了。估计再过个几年,就能突破百亿美元规模吧。”


    “差不多,中国已经成为公司对外投资第二多的国家。”


    虽然竹下雅人更重视在中国的发展,但这里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那么行。因此星海集团在白头鹰的投资规模,远超过中国。


    并且这种超越,还是全方面的超越。就连中国吸引对外投资的根本制造业,星海集团在美国的投资规模也更大。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扭转,星海集团在美国的制造类投资正逐渐减少。


    当然,总投资上就算后世美国也会压日本一头。


    别的不说,单单是星海资本在美国股市的投资,中国这边就完全比不了。


    简单视察完申城,竹下雅人又坐飞机来到京城。


    这边的进度和申城差不多,预计可以在明年开工。


    不过京城的气温要低一些,所以宿舍楼之类的建设已经停工。


    这也是北方不太好的一面,大的项目需要更长的建设周期。


    京城视察完,他又快速飞到特区和羊城。


    相对于申城和京城的繁杂,星海集团在这边的投资较为单一,都是电子类公司。


    这里将是星海集团和富士康等湾湾电子厂,以及三洋等日本电子厂直接竞争的地方。


    如此一来,有羊城和特区这边经过激烈竞争上位的管理,就可以避免申城和京城那边因生于安乐被逐渐击垮。


    是的,星海集团之所以要在特区和羊城投资,主要就是看重这边激烈的竞争环境。


    只有经过充足竞争考验的管理者,才是星海集团制造类公司需要的管理者。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行伍。


    星海集团的制造类部门和公司管理岗,尤其是电子制造类部门和公司管理岗,必须要经过在特区和羊城那边的历练才能上位。


    只有这样,星海集团才能应对好富士康等湾湾企业,以及大陆本土制造类公司的冲击。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竹下雅人在特区这边同样没有过多停留,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就重新飞回申城。


    “你还回来干嘛呀,不是有事要回日本吗?”


    “没事,时间还来得及。”


    明天才是星期三,他还能陪恋人一天。


    “没必要这样来回奔波,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见面。下次不要这样了,记住没。”


    林清浅温柔的帮恋人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水,内心感动之余又满是心疼。


    这样坐飞机来回奔波,铁打的身子骨都不好受。


    “嗯嗯,听你的。”


    竹下雅人很干脆的答应,至于下次,下次再说。


    主打一个嘴上认真诚恳,内心塞满反骨。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两人就算再不舍也只能分开。


    “年前我会再来一趟。”


    “嗯,好。”


    回到东京后,竹下雅人很干脆的直接来到星海集团总部。


    他准备在公司休息一会,然后直接开会。


    “说说吧,大家都有什么好的想法,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有些没睡好的青年懒得来回客套,直接让大家发表意见。


    “会长,我有一位叫德川太郎的下属提了个思路,就是将欧洲那边最新推出的MP3音频压缩技术加入其中。”


    MP3音频压缩技术,最早起源于德国太空项目一个成员组,后来在飞利浦等大公司的支持下,制定成好用的音频标准。


    不过该项目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进行配套实验。


    “添加MP3功能的音乐手机,非常不错的思路,实验室可以成立相关项目组。”


    目前音乐手机的相关开发工作还不成熟,但没关系。


    星海实验室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为公司增添相关专利。


    “还有吗?”


    “我觉得……”


    有了第一个,星海电子手机研发部门相关人员,开始更积极的进行发言。


    虽然提出了许多奇葩设计,比如将手机横放,或者是推出以玩游戏为主的手机,但里边也有部分比较实用的想法。


    比如说在手机内部设置闹钟和铃声,或者是调整手机大小和屏幕大小。


    只能说人多虽然嘴杂,但确实可以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真不错,看来手机这边可以暂时放下一段时间。”


    今天的脑洞,足够让星海手机研发部门研究许久。他再去,也没多少发挥余地。


    毕竟功能机时代就那么几个有重要意义的设计思路——拍照、音乐、彩屏……都被星海电子手机部门的研发者找了出来。


    剩下的滑盖、双屏等手机设计思路,技术还不成熟,过几年再研发也不迟。


    不过说起来,当下手机行业最重要的研究工作还是电池。


    电池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手机发展的最重要问题。


    这方面,青年能做的不多,只有给钱这一条路。


    索尼、松下等大公司也差不多如此,都在等着锂电池技术突破。


    至于另一个重要配件屏幕,星海集团在这方面的进步非常快。


    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实现手机屏幕技术的再次突破。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