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关总兵府中,陈玄在主位之上端坐。听着韩荣和张桂芳,汇报这次的伤亡情况。
那尸兽饕餮,仅仅只出来一会儿,就让商军出现了数千的伤亡。
这等同于在向所有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接下来的封神大劫,伤亡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存在。
相比于以往的王朝,更替诸侯叛乱,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杀戮。才是人族用性命,换取太平的一战。
所以众人脸上的表情,多多少少都有了几分凝重。甚至就连陈玄,都不免在心中暗说。
“看来这次的封神大劫,已经不仅仅只是教门弟子的争斗了。恐怕连妖族和修罗族,甚至上古凶兽一族,都有可能会参与其中。”
“不过这倒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洪荒六道同时出现的机会。若是能够抓住,唤醒洪荒六道,也未必是不可能的。”
心中打定这样的主意,陈玄便不会让封神大劫,再像原本那般。虽然会让人族出现更大的伤亡,但也绝对堪称是一劳永逸。
只要人族能够取得,这次封神大劫的最终胜利。从今以后,这三界将以人族为尊。
所以陈玄便直接开口说道:“盘古大哥开天到如今,洪荒世界共经历了数次量劫。”
“其中龙汉初劫和巫妖大劫最为惨烈。让上古五族,直接退出了洪荒舞台。”
“在龙汉初劫之前,还有一次凶兽量劫。虽然参与到量劫之中的人数,远不及龙汉初劫和巫妖量劫。”
“但是有一点,却是其他量劫无法相比的。那就是参与量劫中修士的修为,最低也都达到了大罗金仙境界。”
“像饕餮这样的上古凶兽,参与大劫之时的修为,早就已经达到了准圣。”
“而我可以隐约地感觉到,这次的封神量劫,不仅上古五族有可能会参与其中,就连凶兽一族,也有可能重现。”
“今日饕餮的出现,便是这一切的开始。接下来人族要面对的,绝对要比面对着饕餮更加凶险。”
“杨戬,你即刻赶回朝歌城,将此事告知帝辛。让帝辛将闻仲,尽快派往西岐。”
“同时要联络人教,让人教派出大罗金仙入驻朝歌。以免玄门三教狗急跳墙,不惜沾染因果,强行攻打朝歌城。”
“关键时刻,可以让女娲和伏羲前往朝歌城坐镇。总之,朝歌城绝对不容有失。”
杨戬喏了一声,身形一晃便化成了一只大鹏。双翅一展,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陈玄再次开口说道:“韩荣,这汜水关是西岐与朝歌城之间的,第一道险关。我会让无支祁,袁洪和袁福通帮你镇守。”
韩荣听后不由得心中感激,毕竟有这三位帮自己坐镇汜水关。再加上有九天息壤修建的城墙,韩荣绝对有信心,守住汜水关。
这边韩荣刚刚向陈玄道谢,陈玄便再次开口对张桂芳说道:“张桂芳,明日一早你便统领大军前往西岐。并且在西岐城外十里处安营下寨。”
“玉鼎,太乙,你二人随行前往军中坐镇。如果玄门三教弟子出手,无需顾忌,只需将其斩杀。”
“若是西岐将领出战,你们无需插手,张桂芳自然可以处理。”
说话的同时,陈玄还不忘对着张桂芳的头顶一点。当下便在张桂芳的眉心之处,开出了一只天眼。
张桂芳只觉得,自己的眉心传来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却强忍着痛苦,没有发出一丝的声音。
看着被汗水打透的张桂芳,陈玄不免点了点头,心说这张桂芳,不愧是一位硬汉。
在原本的洪荒轨迹,帝辛派出征讨西岐的将领,大多最终都选择了向西岐投降。
比如说晁田晁雷,冀州侯苏护,邓九公等等的。而坚决不投降的除了闻仲,整个大商倒是没有几个。
而这张桂芳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拒绝了姜子牙的劝降。最终更是直接选择在兵败之时自我了断,以全自己忠义之名。
所以陈玄才准备给张桂芳一个机缘。以此来弥补,张桂芳那呼名落马之术的不足。
随着疼痛感消退,张桂芳也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眉心之中多出了一只眼睛。
只不过一时之间,张桂芳还弄不明白,自己眉心之中的这只眼睛,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当下便向陈玄行礼说道:“青莲圣人,我张桂芳早就羡慕,杨戬将军眉心有一只天眼了。”
“如今张桂芳也拥有了天眼,知不知这只天眼,和杨戬将军的有何区别。是否也能放出金光,在战场之上杀敌。”
陈玄笑着开口说道:“你的这只竖眼,并不能放出金光,也不能助你在战场之上杀敌。”
“因为你的这只竖眼,并非是天眼,而是一只阴眼。是我动用九幽冥界生死簿上的力量,为你开启的一支阴眼。”
“任何人,只要他的修为没有突破到大罗金仙境界。生死还标注在生死簿上,你便可以一眼看出他的过往,包括他姓氏名谁。”
听到陈玄如此一说,张桂芳瞬间便明白了,自己这只阴眼,到底有多么强大。
如果别人得了这阴眼,最多也就是当个算命瞎子。帮别人断,前世今生,并不能有其他的作用。
但是张桂芳却不一样,因为他有一项神通,名为呼名落马之术。
只要让张桂芳知道对方的名姓,并且在战场之上喊出,对方便会出现神魂不稳的情况。
两军交战打生打死,关键时刻神魂不稳。结果是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原本这项神通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不知道对方的名姓,便无法施展。
如今有了陈玄给他的这只阴眼,他便不用在战场之上,询问对方叫什么了。
所以那时当时便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向陈玄磕头行礼。感谢陈玄赐给自己一只阴眼。
陈玄一挥手,一股清风便将张桂芳搀扶而起。并且开口对张桂芳问道:“你身怀神通道术,不知师承于何人?”
张桂芳叹息了一声说道:“老祖宗,张桂芳我天生便异于旁人,后来有幸遇一散修,名为摄魂道人。”
“张桂芳有幸,被摄魂道人收入门下。与师弟风林一起,跟随师尊修道十五载,方才下山投效朝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