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突破在于系统的‘自适应学习’能力。”
黄伟解释,“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往往依赖预训练的数据和模型,一旦面对未知情况就可能失效。‘龙脑—x’则能够在作战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适应新的战场环境和敌方战术变化。”
为了验证系统性能,研发团队组织了一系列高强度对抗测试。
在这些测试中,配备“龙脑—x”系统的红方部队与由精英指挥,
黄伟说,“在50场模拟对抗中,红方取的了42场胜利。特别是在高强度电子战条件下,红方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龙脑—x’能够在通信受限情况下维持有效的分布式决策能力。”
陈风亲自参与了一场对抗测试,担任蓝方总指挥。
“让我们看看这个‘龙脑—x’究竟有多厉害。”
陈风开始部署他精心设计的战术方案。
蓝方采用了非常规的作战模式—主力部队佯装进攻,同时派出小规模特种部队从意想不到的方向渗透。
这种战术在过去屡试不爽,常常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龙脑—x”的反应出人意料。
系统快速分析出蓝方主力部队的行动模式存在异常,推测这可能是一次佯攻。
同时,通过整合多源传感器数据,系统发现了蓝方特种部队的细微行动痕迹。
“红方指挥部,建议立即调整防御部署。”
系统给出建议,“主力部队保持接触但不完全投入,同时派出预备队伍封堵这些可能的渗透路线。”
陈风的突袭计划在刚开始就被识破了。
但他立即调整战术,开始展开大规模电子干扰,试图切断红方的指挥通信网络。
这时“龙脑—x”展现出了它最强大的特性—分布式决策能力。
即使在通信受限的情况下,系统依然能够指导各个作战单元按照预定策略行动,保持整体协同。
“真是个难缠的对手。”
陈风不得不承认,这个系统的表现远超预期。
尽管他运用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非常规战术,最终仍然败给了配备“龙脑—x”系统的红方部队。
“这不仅仅是计算速度的优势。”
陈风评价道,“更重要的是系统展现出的战术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它能够发现和利用我方战术中的微小漏洞,同时快速调整应对我的战术变化。”
这一体验让陈风更加确信人工智能在未来战场的关键作用。
他立即下令加速“龙脑—x”系统的实战化进程,优先装备特种部队和前沿作战单位。
同时,为了防范技术扩散和被敌方窃取的风险,陈风还指示对系统进行特殊安全设计。
“‘龙脑—x’必须具备自毁能力。”
陈风强调,“一旦检测到非授权访问或物理截获,系统必须能够彻底擦除核心算法和训练数据,防止关键技术落入敌手。”
在定向能武器领域,龙国的进展同样令人瞩目。经过数年的技术攻关,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名为“炽天使”的新型激光武器系统。
“这不是实验室原型,而是已经工程化的实战系统。”
项目负责人赵刚向陈风介绍,“它采用了纤维激光合成技术,输出功率达到300千瓦,足以在几秒钟内摧毁各类无人机、巡航导弹,甚至能够对轻型装甲车辆造成致命损伤。”
“炽天使”系统的另一大创新是其紧凑的体积和良好的机动性。
整套系统可以装载在一辆中型卡车上,快速部署到各类作战环境。
系统配备了先进的光束控制技术,能够在复杂大气条件下(如雾、雨、烟雾等)保持较高的打击精度。
“最关键的突破是能源系统。”
赵刚强调,“我们研发的新型超级电容和脉冲整形技术,使系统能够在野战条件下长时间运行,无需复杂的冷却和供能设备。”
为了验证系统性能,研发团队安排了一场实战化测试。
在一片沙漠测试场,“炽天使”系统面对多种空中目标进行了打击测试,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模拟巡航导弹等。
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
“炽天使”系统成功拦截了所有来袭目标,包括那些采用了隐形设计或高速机动的目标。
特别是对于小型无人机群的拦截,传统防空系统往往因为成本效益问题而难以应对,而激光武器几乎不存在“弹药”限制,可以连续拦截大量低成本目标。
“这是未来防空作战的革命性武器。”
陈风评价道,“特别是在对抗无人机群和巡航导弹群方面,它将大大提升我军的防空能力,同时改变攻防双方的成本对比。”
他立即批准了“炽天使”系统的量产计划,优先装备东部和南部战区的关键防御节点。
同时,他还指示研发团队开始下一代系统的预研工作,目标是将功率提升到500千瓦以上,同时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通过这三个关键领域的突破,龙国军事科技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突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龙域”系统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强大的体系作战能力。
例如,“凤凰”高超音速武器可以快速突防,为后续作战创造条件;“龙脑—x”系统负责全局指挥协调;“炽天使”激光武器则提供近程防御保障。
“技术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整合。”
陈风在一次战略评估会上总结道,“单项技术的突破固然重要,但只有将这些技术有机整合,形成协同作战能力,才能产生‘1+1>2’的战略效果。”
龙国在高超音速技术、人工智能和定向能武器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提升了自身军事实力,也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引发了连锁反应。
各大国开始重新评估与龙国的战略关系,一些传统盟友关系出现松动,而新的合作模式正在形成。
东部战区指挥中心,陈风正在与李司令和外交联络官王明讨论最新的国际动态。
“首长,我们收到了北极熊国的正式通知。”
王明汇报,“他们希望大幅提升与我方的军事技术合作层次,特别是在高超音速技术和防空系统领域。”
李司令插话:“北极熊国向来技术自负,现在主动示好,看来是真的着急了。”
陈风若有所思:“北极熊国在某些传统军事技术领域确实有深厚积累,如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过,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核心技术绝不能随意转让。”
经过深入讨论,陈风决定接受北极熊国的合作提议,但设定明确的合作边界。
合作将集中在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装备兼容性等方面,优先推进防空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武器标准化,为可能的联合军事行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