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6章 高效的作战网络

作者:取名烦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陈风点点头,对防护性能表示满意:“武器系统呢?”


    “每套‘龙魂’系统都配备了三种武器。”


    赵刚带着陈风走向旁边的展示台,“首先是主武器,Qbz-221量子突击步枪。”


    这把步枪看起来比传统步枪小巧许多,但设计更加未来化。


    枪管短而粗,握把和枪托采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弧形设计。


    “别看它体积小,威力却惊人。”


    赵刚解释道,“它采用了电磁加速原理,可以将特制弹药加速到3倍音速。这种速度下,常规防弹衣形同虚设。”


    “子弹呢?”


    陈风拿起一颗放在展示台上的弹药,仔细观察。


    这颗“子弹”看起来更像一个小型箭头,而非传统的铜壳弹药。


    “我们称之为‘量子穿甲针’。”


    赵刚回答,“它由特殊合金制成,尖端采用了纳米级锐化处理,可以在高速冲击下穿透几乎任何已知材料。每把量子步枪可以装载200发弹药,足够一次长时间作战。”


    陈风将步枪举起,感受它的重量和平衡性:“瞄准系统呢?”


    “采用了全息瞄准镜,直接与头盔显示器连接。”


    赵刚解释,“士兵只需通过头盔内的眼动追踪系统锁定目标,武器就会自动调整,确保最高命中率。系统还会计算风速、距离等因素,进行实时弹道修正。”


    “第二种武器是便携式激光切割器。”


    赵刚指着士兵手臂上的一个装置,“它可以产生高能激光束,有效切割金属、混凝土等障碍物,帮助士兵突破复杂环境。同时,它也是一种强大的近战武器。”


    “第三种是微型无人机系统。”


    赵刚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装置,“每名士兵可以携带三个侦察无人机,用于侦察、标记目标或执行简单的攻击任务。”


    随后,赵刚讲解了“龙魂”系统最重要的部分——集成战场信息系统。


    “每套‘龙魂’装备都与作战网络实时连接。”


    他指着士兵头盔上的传感器阵列,“士兵可以即时获取友军位置、敌情报告、地形数据等关键信息。所有这些都会以增强现实方式显示在头盔面罩上,使士兵在保持对物理环境感知的同时,获得数字化信息增强。”


    陈风对这个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指挥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每个‘龙魂’小队配备一名小队长,他的系统增加了战术协调模块。”


    赵刚解释道,“他可以为队员分配任务,标记目标,调整战术。”


    演示继续进行,士兵们展示了“龙魂”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性能。


    他们轻松翻越3米高墙,在满是障碍物的环境中高速机动,甚至可以短时间内进行15米的跳跃。


    “这种机动性来自外骨骼的辅助和特殊的缓冲系统。”


    赵刚骄傲地介绍,“即使从10米高处跳下,系统也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使士兵安全着陆。”


    观看完整个演示后,陈风对“龙魂”系统表示高度认可。


    “这不仅仅是一套战斗装备,而是战场力量倍增器。”


    他评价道,“一个装备‘龙魂’系统的小队,战斗力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排,甚至更强。”


    “首长,系统还有一个关键特性没有展示。”


    赵刚神秘地说,“整套系统集成了主动迷彩技术。”


    随着他的一个手势,演示场地中的士兵突然“消失”了。


    实际上,他们的装甲表面变成了与背景完全融合的颜色和纹理,从视觉上几乎无法被发现。


    “太棒了!”


    陈风赞叹道,“这套系统量产需要多长时间?”


    “第一批5000套可以在六个月内完成。”


    赵刚回答,“我们已经为此建立了专门的生产线。”


    “优先装备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


    陈风下令,“同时,开始研发‘龙魂-2’。”


    从武器研发中心离开后,陈风前往了另一个秘密设施——无人系统研发中心。


    在未来战场上,陈风深知,谁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首长,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幽灵’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系统研发部主任李强向陈风介绍,指着展厅中央的一组不同形态的无人平台,“它包括空中、地面和水下三种无人装备,可以协同作战,形成完整的战场覆盖。”


    陈风仔细观察着这些无人平台。


    与传统无人机不同,几乎没有明显的外露机械结构。


    “‘幽灵’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陈风问道。


    “自主性和协同性。”


    李强回答,“传统无人装备需要人类操作者持续控制,而‘幽灵’系统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幽灵’装备可以自主协调,形成一个高效的作战网络。”


    为了展示这一点,李强启动了一次模拟任务。


    在大厅中央的沙盘上,一个模拟的城市环境被精确复现。


    “假设任务目标是清除这个区域内的敌方力量,同时最小化附带损害。”


    李强说道,然后下达了简单的命令,“任务开始。”


    “幽灵”系统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几架微型无人机飞入模拟城市,分散开来进行侦察。


    它们飞行路径极其灵活,不断变换高度和方向,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


    “这些是‘幽灵—i’侦察无人机,体积只有传统无人机的十分之一,但搭载了高精度传感器阵列。”


    李强解释道,“它们采用了仿生设计,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加上特殊的隐形涂层,几乎不可能被传统雷达发现。”


    在无人机完成侦察后,地面无人车开始移动。这些形似小型坦克的装置。


    “这些是‘幽灵—ii’地面战斗单元,装备了轻型武器系统和爆破工具。”


    李强继续介绍,“它们可以进入危险区域,执行清除障碍、定点打击等任务。”


    当地面单元遇到无法通过的障碍时,一种特殊的水陆两栖无人器启动了。


    它们从模拟河流中浮出,迅速穿过水域到达目标区域的另一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