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技术进步并没有逃过漂亮国情报机构的注意。
他们开始察觉到龙国在量子军事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并紧急启动了应对计划。
“情况非常严峻,先生们。”
国防部量子技术顾问汤普森博士面色凝重地说,“我们有确凿证据表明,龙国已经将量子技术武器化,而且取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成就。”
屏幕上播放着几段模糊的监控录像,显示数据中心的设备突然失灵,尽管画面中没有任何人。
“这是三个月前我们在西太平洋监听站的监控录像。”
汤普森解释道,“我们确信,龙国特种部队使用了某种量子隐形技术,成功渗透了我们的高度机密设施,窃取了大量情报数据。”
国防部长脸色铁青:“你是说,他们现在可以让士兵隐形?这听起来像科幻电影。”
“不幸的是,这是确实存在的技术。”
汤普森解释道,“我们的量子物理学家早就提出了理论模型,但实际应用遇到了巨大挑战,特别是能源需求和系统稳定性。显然,龙国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那我们呢?我们在这一领域进展如何?”
国防部长追问。
汤普森面露难色:“坦率地说,我们至少落后五年,可能更多。龙国在量子物质操控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我们的资源主要投入到了量子计算和通讯领域。”
“该死!”
国防部长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有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先生。”
汤普森犹豫了一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龙国还开发了量子通讯干扰技术。简单来说,他们可以使我们最先进的加密通讯系统瘫痪,包括用于核指挥控制的网络。”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个消息的严重性。
“这意味着……我们的核威慑可能已经被削弱了?”
一位将军小心翼翼地问。
“理论上,是的。”
汤普森沉重地点点头,“如果他们能够干扰我们的指挥系统,那么在危机时刻,核力量的指挥链可能会被切断。”
“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国防部长厉声说道,“立即开始研发量子防御系统,不惜一切代价。同时,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与龙国的军事对抗策略。在新的防御系统就位前,必须避免直接冲突。”
这一战略调整很快体现在漂亮国的军事部署上。
原本在南海和东海频繁的“自由航行”行动明显减少,军舰和侦察机与龙国军事设施保持了更远的距离。
与此同时,东部战区的陈风也在密切关注国际反应。
“漂亮国人变谨慎了。”
情报部门负责人孙卫国报告,“他们已经察觉到我们在量子领域的突破,并且明显感到威胁。”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陈风平静地说,“真正的威慑不是通过公开展示,而是让对方隐约感知你的实力,却不知道其确切边界。这种不确定性会迫使他们采取更保守的策略。”
“但他们肯定会加速相关研究。”
李院士指出,“根据情报,漂亮国已经投入数百亿美元启动了‘量子盾牌’计划,试图开发针对量子武器的防御系统。”
陈风并不担忧:“这正是军备竞赛的本质。我们必须保持领先,不断推进下一代技术的研发。李院士,‘影子-2’的进展如何?”
“非常顺利,首长。”
李院士自信地回答,“同时,能源持续时间将延长到60分钟,足够执行绝大多数特种任务。”
“量子粒子武器呢?”
“已经完成了小型化设计,原型机测试效果良好。”
李院士略带兴奋地说,“第一批便携式量子粒子步枪将于三个月后交付特种部队测试。”
陈风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影子’计划的成功让我更加确信,量子技术是未来军事发展的核心方向。”
就这样,一场看不见的军备竞赛在量子领域悄然展开。
而龙国凭借早期的技术积累,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逐步改变着全球军事力量的平衡。
随着“影子”计划的成功实施,陈风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关键军事领域——水下战场。
长期以来,漂亮国凭借其先进的核潜艇编队在全球海域保持优势,特别是“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一直是威胁龙国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
“海洋控制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陈风在东部战区海军指挥部的战略会议上强调,“特别是在第一岛链内的水域,我们必须建立绝对优势。”
为此,他亲自主持启动了代号为“猛龙”的新型水下作战系统项目。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开发全新一代的智能无人潜艇,彻底改变水下作战的规则。
东海舰队某秘密海底基地,陈风正在视察“猛龙”项目的最新进展。
基地位于海底300米处,是专门为“猛龙”项目建造的研发和测试中心。
通过特制的电梯下降到海底后,陈风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水下干船坞。
在明亮的灯光照射下,一艘造型奇特的潜艇静静地停泊在那里。
“首长,这就是‘猛龙-1’号原型机。”
项目总工程师郑博士自豪地介绍道,“它代表了我们在无人潜艇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陈风绕着潜艇走了一圈,仔细观察它的每一个细节。
这艘潜艇长约20米,外形流线型,表面没有任何明显的凸起或缝隙,看起来就像一条真正的海龙。
“采用了生物仿生设计?”
陈风敏锐地问道。
“是的,首长。”
郑博士点点头,“整个外形基于深海鱼类的流体力学特性,大大减少了水动力阻力,同时降低了水下噪音。表面覆盖的是新型声波吸收材料,能够吸收90%以上的主动声呐信号。”
“最大下潜深度?”
“3000米,远超现役任何载人潜艇。”
郑博士自豪地回答,“深海环境是‘猛龙’的天然屏障,敌方潜艇无法跟踪到如此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