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83章你们告诉朕,伪乾就那么好吗?

作者:公子小易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子殿下是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有瑞侯那般成就。


    瑞侯是擅长做人做事,读书少,所以殿下督促瑞侯多读书。


    自己跟瑞侯正好相反。


    自己书读得足够多,做事却不太行,所以太子殿下让自己多学学做事。


    太子殿下...这是想把自己培养成瑞侯啊!


    想通了一切,陆明神情振奋,握拳道:


    “我决定了,去从军!”


    一旁孙山诧异道:


    “从军?


    你不考进士了?”


    “进士要考,也要从军!


    太子殿下说得对,我要历练自己!”


    陆明说罢,大步踏出状元楼,仿佛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方向。


    其实袁耀跟陆明说话,只是随口一提,根本没有孙山和陆明想那么多。


    大乾典试很快结束,不出意外,文状元正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


    曹植本就名扬天下,众学子们心服口服。


    就连骷髅王袁术,都对曹植赞不绝口。


    曹植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华有才华,很得袁术喜爱。


    袁术有很多公主,见到曹植后心中突然有了个想法,想将曹植招为驸马。


    文试之后,便是武举殿试。


    曹彰力压群雄,一举夺魁。


    袁术坐在大殿正中,看着虎背熊腰、须发皆黄的曹彰,感慨道:


    “想不到孟德的儿子能文能武,文有子建,武有子文...


    曹氏一门,还真是人才辈出啊。”


    “唉,孟德早投朕就好了。


    若是孟德投效于朕,他的头风之症,未必不能治好。


    可惜,故人已逝,现在能见到的,也只有故人之子了。”


    袁术对曹操,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


    当年在洛阳城的时候,袁术、袁绍、曹操三人经常在一起玩。


    他们一起饮酒、一起打猎、一起逛青楼,一起在城中惹祸。


    虽然袁绍和曹操经常合起伙来坑袁术的钱,可袁术根本不在乎。


    他袁术乃袁家嫡子,有的是钱,花出去一些又如何?


    当时就算拌嘴,也是无伤大雅的玩笑。


    直到天下群雄逐鹿,皆欲成王霸之业,几人之间的关系才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子文,你武艺不错。


    还有什么本事,说来与朕听听?”


    曹彰对袁术施礼道:


    “启禀陛下,臣天生神力,可力举千斤。


    更熟读兵书,可为陛下统兵破敌!”


    “力举千斤?


    这可是个稀罕事。”


    袁术指着殿中铜鼎,对曹彰道:


    “子文啊,这鼎便有千斤重,你可能举起?”


    “臣愿意一试。”


    曹彰当着诸多武举学子的面,走到铜鼎前。


    “喝啊!”


    曹彰大喝一声,握住铜鼎,猛然将大鼎举起!


    千斤大鼎,就这么被曹彰举过头顶,众人不由发出阵阵惊叹。


    袁术将玉玺放到一旁,抚掌赞叹道:


    “哎呀,了不得啊!


    果然是天生神力!


    这大鼎,岂是人力所能举起?


    子文,真不愧是朕的黄须虎将!”


    “来人呐,赐锦袍!


    把朕的锦袍赐给子文!”


    得到大乾皇帝袁术的重视,曹彰心中很高兴,将大鼎放在地上,对袁术拜道:


    “臣多谢陛下!”


    见曹彰在殿中大出风头,担任殿试考官的童飞也对袁术一抱拳,说道:


    “陛下,举鼎臣也可以!”


    童飞极好武事,见曹彰有如此神力,一时技痒,便可跟曹彰比一比。


    大乾猛将越多,袁术自然是越高兴。


    他笑着对童飞道:


    “朕早闻子啸亦是天生神力,既然子啸也愿举鼎,那便试试吧。


    能举起来,朕一样赐锦袍一件!”


    “多谢陛下!”


    童飞也学曹彰那般,双手握鼎,将大鼎举起。


    童飞举着鼎,在殿中走了一圈,方才将大鼎放下。


    袁术笑道:


    “哈哈哈...好!


    我大乾猛将,皆有举鼎之能,天下何人可敌?


    赏!


    皆赏!


    所有参加殿试的武举学子,朕皆赐战袍一件!”


    袁术赐给其他学子的战袍,自然不似赐给童飞、曹彰锦袍那般精致。


    不过能得天子赐战袍,也算是极大的荣耀了。


    众学子齐声高呼万岁,袁术乐得合不拢嘴。


    最开始,袁术根本没想过大乾会有今日之盛。


    当年他自知争霸天下无望,只想当皇帝过把瘾,急不可耐地要称帝。


    是太子袁耀劝住了他,而后不断率军为袁术开疆拓土。


    从称陈王到立国大乾,如今袁术当真有几分真龙天子的气势了。


    袁术知晓,大乾能有今日,都是太子之功。


    袁术心中暗想道:


    ‘耀儿治国之能远胜于我,若是他想当皇帝,朕让给他也无妨。’


    大乾科举结束,诸侯们的探子立刻将消息传了回去。


    大乾这一届科举,比去年那一届规模更大,招揽到的人才更多。


    袁耀原来曾想过,让每个学子一年只能参加一次科考。


    这样想要通过县试、郡试、省试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这样可以让大乾的官吏形成良性循环。


    可如今天下纷乱,袁耀想要把蜀汉、晋国和燕国的人才都吸引过来,必须得让他们有机会入仕大乾。


    像曹植、曹彰这样的外来人才,恐怕等不了三年。


    于是袁耀就将三年科考的策略暂缓,还是如之前一样,只要通过之前的考试,便可进行下一轮。


    袁耀要用这种方法,把其余三国的人才抽干。


    这样等到大乾对他们用兵的时候,三国就更加无法反抗了。


    袁耀的险恶用心,其余诸国也渐渐知晓了。


    得知袁耀这一次科举又收揽人才无数,还得了曹植、曹彰两位文武大才,大燕皇帝袁绍暴跳如雷。


    袁绍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地对前来禀报的官员说道:


    “你是说,曹植和曹彰二人,全部投效了伪乾。


    这次伪乾科举,有上千名秀才,出身于我大燕?”


    “回...回禀陛下,确实如此...”


    “呯!”


    袁绍一掌砸在龙椅上,怒道:


    “岂有此理!


    我大燕人才,不知报效朝廷,反而不远千里去投伪乾!


    他们就是这样忠君爱国的吗?”


    “还有曹植、曹彰二人,也不来投朕!


    朕与他们的父亲曹孟德,乃是莫逆之交!


    他们二人来朕这里,朕会以子侄相待!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选择了伪乾!


    你们告诉朕,伪乾就那么好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