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7章何为科举?

作者:公子小易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袁耀对杨弘笑道:


    “司徒大人所说之言,也不无道理。


    如果官吏大批量辞职,对我大乾来说还真有些麻烦。”


    杨弘闻言一喜,袁耀这是被自己说服,所以对自己妥协了?


    自己当真是辩才无双啊!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让太子殿下改变了主意。


    杨弘大喜道:


    “既然殿下知晓其中厉害,便知改制之策不可行。


    我大乾还是应当遵循旧制,以稳为主。


    什么新法,都比不上大乾江山社稷安稳重要啊!”


    “不不不,司徒大人,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袁耀摆了摆手,对杨弘道:


    “我的意思是,既然官吏流失是件麻烦事,那我就要解决这个麻烦。


    所以除了改官制之外,我大乾的选官制度也要改。”


    杨弘闻言一愣,不明白袁耀想要做什么。


    选官制度怎么改?


    选拔官吏,不就是用察举之法吗?


    朝廷考核选拔之人的才干与德行,德才兼备者录用。


    这东西,袁耀还能玩出花来吗?


    听了袁耀之言,袁术也来了兴趣,坐在龙椅上对袁耀问道:


    “耀儿,我大乾选官之法也能改吗?


    你想怎么改,说与朕听听。”


    袁耀朗声对袁术道:


    “启禀父皇,我大乾选官,要的是真正有才华之人的。


    儿臣以为察举之法,存在漏洞颇多,并不能保证所选出的官员都有才能。


    倘若选官之人徇私舞弊,选些庸才为官…


    父皇身为天子,也不能一个一个对他们进行考核。


    那岂不是会让很多庸碌之辈,混入我大乾朝堂?”


    袁术点头道:


    “我儿言之有理。


    可大汉历来都用此法,难道耀儿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袁耀笑道:


    “好办法原本是没有的,可现在却有了。


    而且这办法,乃是我大乾独有。


    这正是儿想跟父皇禀报的选官新法,名为科举制。”


    袁术疑惑道:


    “何为科举?”


    袁耀站在大殿正中,侃侃而谈道:


    “儿所说的科举,就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出人才。


    选拔出对于我大乾,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考试的形式,儿也想好了。


    可在我大乾县中设县试,通过县试者,由朝廷给予‘秀才’身份。


    秀才可为县吏,亦可继续往上考,参加‘郡试’。”


    “这‘郡试’顾名思义,乃是在各郡举行。


    首先得拥有我大乾‘秀才’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郡试。


    通过郡试者,朝廷给予‘举人’身份。


    举人可选拔为郡吏,也可继续参加我大乾的‘省试’。”


    “省试由我大乾尚书省主办,故得此名。


    拥有‘举人’身份者,可来我大乾国都参加省试。


    通过‘省试’考核之人,无一不是人中翘楚。


    这些大才,当可为父皇所用,由我大乾赐予‘进士’身份。


    有‘进士’身份之人,便可参加殿试,由父皇亲自考核,赐予官职。”


    “其中‘进士’的前三甲,儿将其命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我大乾的状元郎,必然是天下难得的人才。


    天下人才都入父皇麾下,我大乾安能不兴盛?”


    袁耀一方,说得袁术心花怒放。


    这样层层选拔之下,自然能选出很多有用之人。


    自家儿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聪明?


    这些好办法,袁术身为大乾天子都没想到!


    “好!


    好哇!”


    袁术抚掌大笑道:


    “我儿的选官之法,当真精彩!


    此法,必能选出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


    “耀儿,速行此策!


    朕已经等不及要看到我大乾的人才了!


    这科举之策,朕也交给你去办了!”


    听了袁术的决定,杨弘等旧臣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三省六部制他们还没弄明白,袁耀又提出一个科举制!


    太子殿下是要干什么?


    这是一点都不想给他们这些世家豪门活路啊!


    大乾立国,杨弘等人本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到了,没想到袁耀挖了这么一个大坑等着他们。


    杨弘有些急了,脱口而出道:


    “太子殿下,此法万万不可啊!”


    袁耀笑问道:


    “为何不可?”


    “这…”


    杨弘大脑飞速运转,急中生智道:


    “太子殿下的选官之法虽好,可我大乾,没有那么多人才可供殿下选择啊…


    百姓蒙昧,识字之人都不多。


    真正的人才,都是大族出身。”


    “大族子弟皆有才学,所以考察他们的人品就变得很有必要。


    察举之法,依旧是最适合我大乾的选官之法。


    太子殿下所说的科举若想施行,至少得经过数十年的积累…”


    现在杨弘总算是想到对付袁耀的办法了。


    那就是一个字,拖。


    只要太子殿下想要施行什么不利于自己的国策,杨弘就想办法拖住,最后不了了之。


    当然了,这么拖也不是长久之计。


    将来有朝一日袁耀当了皇帝,还是会行新法。


    可即便能拖得一日,家族就能多享一日富贵。


    手中的权力,对于杨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实在不行,也可偷偷将家族的财产与子弟转移到别国。


    袁绍现在不也称帝了吗?


    还有西蜀刘备、中原曹操…


    可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可不仅仅局限于大乾一国。


    杨弘甚至在思考,要不要把正妻、子嗣和财产都送到大燕或者大魏。


    这样即便袁耀掌权,杨弘也可从容撤离,到他国当一个富家翁。


    杨弘本以为自己说出大乾人才不足的实情之后,袁耀会哑口无言。


    哪知袁耀却摇头道:


    “司徒大人啊,你太令我失望了。


    你这司徒究竟是怎么当的…


    身为大乾三公,竟然连我大乾的国情都不了解!


    我大乾人才鼎盛,学子众多!”


    “各郡各县的书院,都已兴办了数年之久,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怎么到了司徒大人口中,他们连字都不识了?


    我大乾培养他们,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学有所成,为国效力吗?”


    “再者说来…


    谁说我大乾要招揽的人才,仅仅局限于我大乾治下?”


    袁耀对袁术再施一礼,笑道:


    “我大乾既已立国,那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是我大乾子民!


    凡有志于为我大乾效力者,皆可参加科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