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4章知天易,逆天难

作者:公子小易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若先生当真如此选择,便与耀是敌非友。


    先生想扶汉,可选之人也并非天子,而是刚入荆州的刘备吧。


    刘备此人志大不屈,胆识过人,确实是难得的明主。


    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底蕴太差了。


    即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恐怕也难佐玄德再兴炎汉。】


    看到‘卧龙’、‘凤雏’几个字的时候,诸葛亮瞳孔猛然一缩!


    自己才刚刚让庞德公将‘卧龙’、‘凤雏’之名传出去啊!


    袁耀这么快就知道了?


    这大陈世子的消息之灵通,堪称恐怖!


    而且袁耀看问题也十分透彻,刘备最差的就是底蕴。


    以刘备如今区区新野弹丸之地,哪怕再是英雄,想要匡扶大汉也是痴人说梦。


    不过不要紧,袁耀并不知晓光武秘藏之事。


    如果刘备能得到秘藏,就可补全底蕴。


    诸葛亮继续向下看,袁耀写给他的信,只剩下了寥寥几行。


    【孔明,大汉已经中兴一次,绝无可能中兴两次。


    这是天道,也是天意。


    孔明纵然天纵奇才,也不可逆天而为。


    须知‘知天易,逆天难’。


    我在金陵等候孔明佳音,希望孔明先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希望我们见面是在金陵城的接风宴上,而不是在战场上。】


    诸葛亮合上了书信,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知天易,逆天难…


    这六个字,就如同魔咒一般,刻在诸葛亮心头。


    袁耀心中写的话太淡定了。


    好像并不是在劝说诸葛亮,也不是想因此让诸葛亮去辅佐自己。


    而是在跟诸葛亮陈述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


    这种淡定与自信,诸葛亮隔着信纸都能感觉到。


    难道辅佐刘使君成就大事,当真是逆天而为?


    不!


    不对!


    诸葛亮猛然惊醒,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被袁耀所感染了。


    袁耀通过一封信,就让自己的心乱了。


    好可怕的手段!


    若是寻常谋士,被袁耀这么一激,恐怕要彻底崩溃了!


    还好诸葛亮心智坚韧,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同时诸葛亮也在心中,给了袁耀一个极高的评价。


    算无遗策,洞彻人心!


    诸葛亮一向自比管仲、乐毅,表面上谦逊温和,实际上在他内心之中是很高傲的。


    跟水镜先生学习这些年,诸葛亮阅尽天下兵书战策。


    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甚至连恩师水镜先生,在智谋上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了。


    诸葛亮一直以为,天下谋士无人能出自己之算,今日却被袁耀深深震撼到了。


    ‘不能慌…’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稳定了心神。


    他一直以为贾诩、李儒、徐庶等人,是袁耀麾下最为强大的谋士。


    现在诸葛亮觉得自己错了。


    袁耀麾下的最强谋士,从来不是这些人。


    而是袁耀自己!


    借孙策之力,豪取江东之策,是袁耀所出。


    屡败曹操,迎吕布、公孙瓒入大陈,也是袁耀的手笔。


    大陈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今这般强盛,完全是袁耀一手在推动。


    能治民,能打仗,出将入相…


    袁耀,堪称当世奇才!


    虽然袁耀如此强大,可诸葛亮并不认为自己就比袁耀弱了。


    自己有一个优势,是袁耀无法比拟的。


    那就是隐龙。


    隐龙潜藏在暗处,不为世人所知。


    袁耀却在明处,树敌颇多。


    利用好了这个优势,从中谋划,自己未必就会输给袁耀。


    在诸葛亮心中,已经将袁耀列为头号劲敌。


    他甚至觉得袁耀的威胁,还在袁绍、曹操等强大的诸侯之上。


    诸葛亮心中思索道:


    ‘现在应该尽快找到光武秘藏…


    否则秘藏之事若被袁耀知晓,吾等想得秘藏就难了。’


    诸葛亮默默地收起信件,对徐庶道:


    “袁耀公子之意,吾已知晓。”


    徐庶看着诸葛亮的眼睛,问道:


    “那孔明要如何选择呢?


    是同意我主的招揽,还是…


    孔明,你要把握机会啊。


    像我家主公这样的明主,可是不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哈哈哈…


    元直,你就不用为亮的前途如此忧心了。”


    诸葛亮为徐庶斟满茶,笑道:


    “咱们故友重逢,应当只谈友情,不谈其他的事。


    元直,你觉得呢?”


    徐庶是聪明人,听诸葛亮这样说,他就完全懂了。


    诸葛亮这是拒绝了自家主公的招揽,所以才如此婉拒自己。


    这种可能性,徐庶早就知晓。


    在他出发之前,袁耀就跟徐庶说过,诸葛亮有很大的概率拒绝招揽。


    而这种拒绝,袁耀与徐庶都没什么办法。


    诸葛亮是那种不会为道理说动,更不会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收买的人。


    所以徐庶会听从袁耀之言,不强求此事。


    可徐庶还是为诸葛亮的选择感到惋惜。


    将来一统天下之人,必是自家主公。


    自己的好友诸葛亮错过了从龙的机会,将来又何去何从?


    他这一身才华,岂不是要埋没了?


    徐庶心里不是滋味,也就没了跟诸葛亮喝茶聊天的欲望。


    几杯茶下肚,徐庶对诸葛亮一拱手,说道:


    “孔明,吾公事繁忙,来荆州一趟,已经耽搁许多事了。


    既然你无意出仕我主,吾便就此告辞。”


    诸葛亮也没有假装客套,挽留徐庶。


    他站起身来,握着羽扇对徐庶道:


    “亮恭送元直兄。”


    诸葛亮一直将徐庶送到门外。


    在徐庶即将上马离去时,突然回头对诸葛亮道:


    “孔明,若有朝一日你我在战场相见,我不会手下留情。


    希望你也是。”


    诸葛亮微笑道:


    “苍天为盘,众生为子,你我皆在局中。


    既然生为棋子,就没有选择的权力。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亮…自会全力以赴。”


    “好。


    孔明,保重。”


    “保重。”


    “驾!”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看着徐庶离去的背影,心中唏嘘不已。


    也不知下次与徐庶见面的时候,会是何等情况。


    徐庶离开诸葛亮之后,便径直去寻庞统。


    袁耀给了徐庶两封信,一封是给诸葛亮的,另一封就是托徐庶交给庞统的。


    徐庶也不知晓,庞统会不会愿意出仕自家主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