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第19章

作者:木芊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妾身……妾身遵命。”辛宜向季桓福身行了大礼,这才缓缓转身离去。


    脚下一轻一重,恍如走在云端上,辛宜揉了揉干涩肿胀的眼睛,待彻底出了前院,这才只撑不住地哭出声来。


    “夫人!”素问在后面的垂花门前等着辛宜,见状,旋即冲上前去,扶住辛宜。


    “夫人,莫非郎君他不同意?”


    辛宜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将方才的事说与素问。


    “那……这……大公子和老爷他们不就真的凶多吉少了吗?”素问也急哭了。


    回到疏沉院后,辛宜将自己关进房内,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看着铜镜中自己憔悴苍白的面容发愣。


    父亲义父还有阿兄的事提在心口,她根本无法平静下来。


    可仔细想来,目前的自己却何事也做不了。如今冀州全境都处于危险之中,夫君那般做确实有他的难处。


    想必当初义母也同她一般,关心则乱,匆忙间混淆了太多要事。


    莲花仙鹤铜盏上的烛火随着夜风肆意跳动,辛宜只觉右边眼角突突直跳,头脑昏沉得紧。


    辛宜就这般睡了过去。


    翌日醒来,额头就如同灌了铅般沉重。


    素问唤来大夫,迷茫间,辛宜睁眼的时候竟看见了熟悉的面孔。


    “都如此了,竟还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郗和替她诊脉,感受到她紊乱虚浮的气息,撇了撇嘴,没好气道。


    收到消息,原本他打算前往兖州避一段时日,不想季府的丫头忽然找过来。


    说来也是巧合,竟然是他上次诊过脉的女子,季行初的那个妻子,郗和倒是愈发好奇。


    “此次本是一次普通风寒,但你之前服用过太多寒凉之物。如今体虚气乏,脉象虚浮。”


    “你别不当心,若不好好调理,往后身子虚弱都是轻的,再往重了讲怕是子嗣艰难。”


    郗和说到这,忽地同情起辛宜来,同时在心底怒骂季行初太不是东西。


    真活该他断子绝孙,孤独终老,可偏偏苦了眼前这柔弱的女子。


    也不知季行初究竟有何好的,竟然能让人为他做到这个地步。


    “郗……大夫?”辛宜撑起困乏的眼皮,被素问扶着坐起。


    “郗大夫,我们夫人之前落过水,身子落下了病根,那时大夫说调养一段时间应会恢复的。”


    怕漏了什么要紧事,素问急忙道。


    “还落过水啊?那不要紧,记得以后少喝凉药就是。”郗和写了药方,随口道。


    说起凉药,素问当即白了脸色,鼻尖拧着酸意,心疼地看向辛宜。


    每次郎君和夫人敦伦后,都会送来一碗浓苦的避子羹。那物对女子的身子自是弊大于利。


    “郗大夫……外面……情况如何?”因着之前在清河就见过郗和,辛宜对他多了几分信赖。


    如今她不好出去,郗和是季桓的朋友,应该会知晓些前线的事吧。


    “确实不大安定,不过你跟好你家的别驾大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郗和点到为止,辛宜见问不出什么,索性也不再强求,神色悻悻,喝过药后就睡了。


    往后的几天,辛宜才觉得郗和的话是多么精辟。


    幼时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生病,就算染了风寒,喝过药一两天也就彻底好了。


    而现在,她还是浑身乏力,每日清醒的时间不过三四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榻上躺着养病。


    也正如她当初料想的,此后果然没有再见到季桓。


    一开始辛宜还以为怕过了病气,季桓连那次房事过后的第七日都未来沉疏院。


    终于,在第十四日之后,辛宜的病有了起色,却仍不见季桓的身影,她开始慌了。


    已经半个月未离开疏沉院,素问在前掌灯,辛宜端着做好的云片糕去了前院。


    前院的动静十分嘈杂,仆从婢女来来往往。


    其中一个年迈的嬷嬷跑得快了,老眼昏花,一个趔趄撞上了辛宜。


    呈着云片糕的白瓷盏碎了一地,杜嬷嬷看见辛宜也顾不得道歉,当即拉着辛宜的胳膊从忙道:


    “出大事了,夫人快随老奴离去。”


    “你这老婆子忒没规矩,这般目无尊卑,快放开夫人!”素问急忙上前骂向杜嬷嬷道。


    “来不及了,云霁姑娘吩咐要我们这些下人将府中要紧事物都收拾带上!”


    “老奴还寻思上后院去寻夫人呢,既然碰上了,夫人赶紧随老奴离去吧。”杜嬷嬷说罢,也不理会素问,拉着辛宜的胳膊就往府外跑。


    “嬷嬷,究竟……发生了何事?”听着府外的动静越来越大,辛宜一遍走一边剧烈喘息。


    “哎呀,一时说不清楚,您跟着老奴走就是了,等上了马车再细说。”


    出了季府,一路上看见急匆匆的行人,素问才意识到杜嬷嬷当真不是开玩笑的。


    见人都上来了,车夫迅速驾车启程。


    “嬷嬷,是不是……”辛宜面色苍白,紧紧握着杜嬷嬷的手,不安问道。


    “夫人别怕,郎君现在就在刺史府,等我们赶上郎君的人马,离开邺城就彻底安全了。”


    杜嬷嬷拍了拍辛宜的肩膀,心中暗暗感慨,自己趁着郎君繁忙之际,接回了夫人,往后在郎君面前也算大功一件。


    毕竟郎君今后又不会再娶妻,时日久了待辛氏自然不一样。


    “离开邺城?”辛宜睁大眼眸,忽地抓紧杜嬷嬷的手问道:“那前线?”


    “前线早就破了,胡人如今都杀进邺城来了!”杜嬷嬷恨又无奈道:


    “郎君这些时日也是忙得不停转,可是前线被攻克的消息还是一封封传来。”


    “如今邺城实在守不住了,郎君下令迅速撤退呢。”


    “那我父亲,和义父还有我阿兄他们——”辛宜一时泪流满面,声嘶力竭问道:


    “这……这老奴哪里知道,夫人倒时见了郎君问问兴许就知道了。”


    见辛宜实在悲恸,杜嬷嬷安慰道:“天无绝人之路,宋刺史和季先生他们都是有福之人,定能逢凶化吉……”季嬷嬷的声音越来越小。


    马车行得很快,辛宜倚靠在车壁上,目光凝滞。车内没有点灯,格外昏沉。


    原来她病得那段时日,季桓都在忙着整个冀州的事,为此宵衣旰食,不眠不休。


    父亲和义父引来的祸事,终究还是毁了冀州,重担最后还是落在了夫君身上。


    可父亲、义父还有阿兄是自己的亲人,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唾弃他们,她也不能放弃他们。


    现在胡人攻破冀州,她的夫君冀州别驾季桓却不得不被迫撤离邺城。


    辛宜忽地觉得,她似乎无颜再见季桓了。若非父亲和义父,冀州也不会沦为今日的模样。


    胡人的铁骑遍及之处,燹火漫天,又有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那日她竟然还不顾大局,质问季桓为何不派援兵支援父亲他们。


    想必那日之后,夫君便会更加厌恶她了吧。


    辛宜紧紧抱着双膝,蜷缩在角落里,脸庞贴在膝处,将自己缩成一团。


    “夫人,郎君的人马就在几里外等着,再有一会儿就能赶上他们了。”杜嬷嬷和车夫交谈后,欢喜道。


    辛宜吸了一口气,随着马车的颠簸心下坠坠不安。


    霎时,眼睑猛地抽动,辛宜忽地起身摁住一旁杜嬷嬷的膝盖,焦急道:


    “嬷嬷,我们走的时候,你可有带上了我房中的那把涧素琴?”


    “见……见什么琴?”杜嬷嬷眯起眼睛,仔细思量了一瞬,回神时猛然发现辛宜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旋即被吓了一跳,这才抚着心口道:


    “带……带上了!”


    “琴在哪里?我要看看是否安好?”辛宜急切道。


    “哎呀,夫人,现在城中危急,这种紧要关头,还看什么琴。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看也不迟啊!”杜嬷嬷道。


    “不,嬷嬷,那琴本就是修复好的,质地清脆,这般颠簸的赶车,定然会摔坏的,我须得亲自抱着才周全。”辛宜目露忧虑,执着道。


    见杜嬷嬷一时说不出话来,辛宜顿时有种不好的预感。


    “嬷嬷,琴既然带上了,拿给夫人看看就好了。”素问也忍不住催促道。


    辛宜掀开帘子,见马车前后再无其他车辆,只单单他们一架马车在夜色中急行,顿时明白了过来。


    “停车!嬷嬷,快停车啊!”辛宜当即高声喊道。


    “夫人,不过是一把琴而已,没了就没了,到时候再买一把新的就是了!”杜嬷嬷劝道。


    辛宜见车夫不听自己的,急忙拔了簪子抵向脖颈,睁大眼眸神情紧绷地看着杜嬷嬷。


    “快停车!”


    “夫人!”素问被辛宜的举动吓到。


    “停……停车!”杜嬷嬷见她来真的,转身急忙吩咐车夫停下。


    “我要回去一趟。”辛宜坚持道。


    “夫人,奴婢和您一起去!”素问道。


    辛宜摇了摇头,再次看向神情警惕又恼恨的杜嬷嬷:


    “嬷嬷,你带着素问先走吧,我会骑马,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见状,杜嬷嬷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依旧不解地看向辛宜:


    “夫人,您这是何必呢?”


    辛宜深深吸了一口气,漆黑的眸底闪过泪光:


    “那是母亲留给夫君唯一的东西,我不能这般丢下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