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清清也很慷慨,半卖白送地送了一半过去。
剩下的,还要可着整个冬天卖,所以这水果罐头在京城便成了独一份的紧俏。
除了万人之上的那些惹不起的主,其余人都是只能堂吃,还限量。好不容易撑到春天,地里的菜种下来还没长好。
幸好倾全庄之力,精心呵护了一整个冬天的土豆终于可以上桌了。
而玉米此时还比较嫩,苏清清只偷偷煮了几个给大家尝尝鲜,剩下的还是要等到完全成熟。
此乃西海国贡品,又涉及到北秦国全国子民的生计问题,苏清清断然不敢贸然就挖了吃了。
而且万一被有心之人提前知道了,恐怕还会带来麻烦。
所以玉米和土豆一长好,裴云修立马就找了机会在朝堂上主动禀奏。
话锋一转,此事就变成了太子殿下授意,裴将军监管,苏清清试种。
只是成功几率太小,一直没有禀明细节。
如今作物都已成熟,立马就主动请户部前去现场查看。
话音刚落,立马就在朝堂上引来了轩然大波。
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曾经宴请西海国人的现场,当时谁也没把西海国人送来的东西当回事,现在竟然被一个小丫头给种出来了?
就算心存疑虑,也不好意思在这档口提出来。
陛下一听,龙颜大悦,也顾不上管那些细枝末节。
当下便派太子带领户部刘尚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云清山庄。
刘尚书之前也在太子宴请西海国人的现场,当时虽然对土豆印象颇深,但是太子当时并没有把东西交给他,他也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令他没有想到的事,太子竟然会把土豆交给了一个小丫头来种?
就算是这样,当时就那一袋子土豆,还被吃了一些,剩下的即便能种出来,又能有多少存活呢?
但是毕竟是裴将军在朝堂上亲自禀明,太子殿下又亲自带人过来,自己也只好装装样子跟着过来。
虽然他也希望能迫切找到一种缓解百姓饥饿的作物,但是这事哪里有这么简单?
一进庄子,没有看到田里有什么绿油油的菜,反倒是一片一片的白色拱形大棚?
进了白色大棚,这才看到绿油油的一片。
刘尚书的脸色变了变,为官二十余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种植方法,这算是给作物盖了个暖房?
刚才还十分嗤之以鼻,在见识到暖房的奇妙之处后,刘尚书突然心生狂喜,指着这一片绿油油的叶子问道,“苏姑娘,这里全是当初西海国人送的拿袋子土豆?竟然能种出来这么多?”
第292章 挖土豆
“回禀刘大人,这里刚好是一亩,当初西海国送来的一袋子土豆,虽然不足以种那么多,但是好在土豆个头大,芽子多,所以我们都是一个土豆切成好几块来种的。”
“好好好,那咱们赶紧现在就开挖吧。”
苏清清早就吩咐好庄子上的下人,做好准备。
大家没有被吓到,也没有刻意表现邀功,只是按照刘尚书的要求,把成熟的土豆先给挖出来。
大棚内闷热,苏清清先让下人把油布全部掀开,就开始从头挖起来。
本来苏清清想请各位大人移步前院休息,但是看大家的紧张的神情,仿佛都在勾着脖子看挖出来的土豆,便打住了。
一亩地刚被挖了五分之一,就已经有一小堆土豆堆放在一边。
苏清清又命人用篓子往外背。
刘尚书激动地坐不住了,在大棚里走来走去。
等到一亩地挖完,过完秤,竟然整整有五千斤。
人群中像是被炸开了一样,刘尚书的脑袋也汗津津的,一脸不可置信。
颤抖地询问太子殿下,“要不要再重新称一遍?”
一旁的太子殿下稳坐在椅子上,面色如常,其实内心早就翻江倒海了。
本来前两日裴云修和他说土豆成熟之事,他还以为裴云修只是单纯想为自己的未婚妻邀个功名,毕竟土豆能种出来,确实是个本事,而且上次在宴会上他尝过一次土豆,味道很好,又容易饱腹。
但是他从来也没想到,那一袋子土豆,经常能种出来这么多?
“不必了,刘大人,这土豆的产量显而易见,此事还是早点如实禀告上去吧。”
“是,下官这就回去拟好文书。”刘大人擦擦汗,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只是这土豆的种法,不知道苏姑娘可否告知一二?”
苏清清从下人手里接过一本册子递了过去,“这是庄子上记录的土豆生长日记,里面详细地记录了土豆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因为是冬天,我们才用了大棚,如今天天气回暖,已经可以直接露天地栽了。”
刘大人颤抖地接过这本土豆成长日记,内心又一次被震动了。
本来以为是小丫头小打小闹种的玩的,没想到竟然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记录,实在是令人钦
佩。
想起早上裴将军说的玉米,刘尚书又来了兴致,“苏姑娘,听闻这庄子上还种了另外一种作物,叫做玉米,可否带我们一并去看下?”
“好,这边请。”
苏清清又带着众人来到了另外一个明显大一号的大棚。
此时的玉米都已经硕果累累,苏清清随手掰了一个玉米棒子。剥开外面绿色的外衣,露出一颗硕大饱满的苞米,递给刘尚书。
解释道,“这样的玉米已经可以煮熟食用了,但是若再等上一个月,等玉米全部成熟后,到时候可以打碎成玉米面作为主食,亦可作为种子再次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