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6章 回到地球

作者:鸦的碎碎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格局这玩意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得看对象。


    很多区域强国从来不讲格局,也活的好好的。


    但对旨在问鼎的国家来说,格局那就相当重要了。


    如果不是马歇尔计划和柏林空投,欧洲也不至于对阿美莉卡忠心耿耿这么多年,后人都是在挥霍前人留下的政治遗产。


    但这政治遗产就是如此丰厚。


    如果不是苏俄经互会对中亚、东欧的扶持,俄国压根混不到上三常的名号,一直要到2022年外界才对他们祛魅。


    对于这极少数国家,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华国登月虽然是民间行为,但对于外界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民间行为。


    哪怕对华国民众来说,大家也不认为这是单纯的民间行为。


    最开始要带上去的是b站的小电视、申海交大的校旗和以及国旗。


    后来随着华国航天的深度参与,大家商量之下,把前两者都给换了,最后定下来,我们这次除了是我们在航天史上的一次突破外,我们还得致敬。


    当然,华国航天提出的是,我们得把NASA旗帜带上去,既然都打脸了,那就打的更直接一点。


    你自己上不来,没办法把自己的旗帜插在月球上,我们来帮你。


    作为冷战活化石,全球能比林燃更了解冷战来龙去脉、细枝末节的一个都没有,哪怕是白宫里坐着的那位,60年代的时候也只是不知名的小卡拉米,而林燃已经是横跨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大佬,连总统都没办法动摇他的地位。


    林燃提出要把苏俄航天局的旗帜也给带上去,致敬60年代双方为人类航天做出的贡献。


    林燃内心想的还包括了,60时空的时候是国旗,在这个时空,我帮你们把NASA和苏俄航天局的旗帜给插上去。


    至于b站和交大,能说半个不字吗?


    这一幕随着视频,传到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应。


    历史和现在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效应,让整个登月的意义再上了一个台阶。


    “我没有经历过冷战,更没有观看过阿波罗登月的直播,但我年轻时候对那个黄金时代一直都心生向往,两个不同阵营的超级大国之间比拼的是谁先走出地球,放在今天来看,这是多么的美好。


    长大后,生活的重担让我逐渐忘记了人类还存在过那样美好的黄金时代,让阿美莉卡重新伟大起来的口号,说的是60年代,但没人会提起苏俄,会提起这个我们曾经最大竞争对手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压力。


    这样的巨大压力让政客们不敢在国会预算中肆意妄为,因为他们一旦肆意妄为,比如越战,苏俄的压力就会直接而又迅速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们忘记黄金时代太久太久,忘记人类本来早在52年前就已经踏上过月球的土壤,忘记我们已经被困在地球上,关于月球和火星,只是美好的愿望。


    在看这家名为阿波罗科技的华国公司进行登月的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看到NASA和苏俄航天的旗帜在月球上伫立的时候,我泪流满面,从来没有如此怀念过那个黄金时代。


    非常感谢华国成为我们的对手,阿美莉卡人和阿美莉卡政府都应该觉醒!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去月球的路不能只有华国人的身影。”


    阿美莉卡的推特热搜,排名第三的就是#阿美莉卡应该觉醒。


    第二的是#奥尔德林登月。


    “看到奥尔德林登月,一名已经年过九十的老人,还能有如此雄心壮志,还有完成登月的体魄和精神,真的很难想象,他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成为了登月的象征。”


    第一则是#奥尔德林演讲。


    关于奥尔德林演讲全文和视频在推特上被传播的到处都是,马斯克带头转发。


    马斯克作为南非移民,一直属于打心眼里看不起红脖子,觉得这帮人费拉不堪。


    “good”


    “奥尔德林博士说的太精彩了!”


    “我将以个人名义给奥尔德林博士1000万美元作为奖励!”


    其实到这里,就已经充分表明了马斯克的态度,他的观点和奥尔德林一致。


    他觉得还不够,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之后,马斯克又来了个长篇大论:


    “奥尔德林博士说的非常好,他是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他不但指出了华盛顿政客们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阿美莉卡民众存在的问题,我为阿美莉卡还存在这样的爱国者感到由衷的高兴。


    政客们存在的问题已经有太多人在说,从传统媒体到各类KOL都在讨论,我也没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关于阿美莉卡民众这一点,我有很多想说的。


    同样的岗位,制造业招人远比服务行业招人要更加困难。明明我们的劳动力参与率在高位运行,但所有州的制造业都显示缺人,奥尔德林博士的话揭开了阿美莉卡残酷现状的面纱。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民众们也应该要进入制造业。”


    (进厂打螺丝的阿美莉卡人)


    奥尔德林叠加马斯克的激烈发言,让整个舆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


    “马斯克说得太对了,阿美莉卡需要停止抱怨,重振60年代的奋斗精神!”


    “马斯克靠政府补贴发财,却叫我们懒惰?亿万富翁的虚伪嘴脸。”


    “马斯克赞扬阿美莉卡,却贬低美国,他到底站在哪一边?为了特斯拉的生意吗?”


    “他关于政客腐败的说法有道理,但把所有民众都叫‘废物’太离谱了,制造业回流是个复杂问题,不是简单地让人们去工厂就能解决的。”


    “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正在推进,他这话有点夸张,SpaceX的成功不就是因为NASA的合同吗?他怎么好意思批评?”


    但以反对声为主,没人喜欢被指责,尤其是被亿万富翁指责,你这么富了,指责我们不肯吃苦,我们吃苦为了你的企业和利益?


    双方之间的矛盾天然就不可调和。


    此时反而奥尔德林说了什么变得不重要了,因为马斯克亲自跳进舆论场和民众厮杀起来。


    而在华国,登月只完成了一半。


    还有剩下一半就是回到地球,还没有完成。


    大家仍然在观看直播,哪怕直播画面里只有模拟动画。


    但大家希望能够听到登月舱和指令舱顺利完成对接的消息。


    任务进行到第112小时10分钟,林燃和奥尔德林在“登月舱”内完成EVA后,整理装备,确保20公斤月球样本安全存放在密封容器中。


    另外则需要检查上升引擎、导航计算机和反应控制系统。


    林燃逐项核对:“APS燃料压力正常,推力3300磅,导航系统在线。


    氧气充足,压力5  psi,舱内温度22摄氏度。”


    检查完之后,林燃说道:“巴兹,接下来是关键时刻,我们准备回地球了!”


    “准备起飞。”他通过通讯器报告:“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舱准备上升,请求许可。”


    控制中心回应:“登月舱,同意上升。”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监控轨道:“登月舱,CSM轨道稳定,随时支持交会。”


    林燃回应:“收到。”


    GET  112:32:40,林燃启动分离序列,引爆爆破螺栓,伴随“砰”的一声,上升级与下降级分离。


    下降级留在月球表面,成为这次登月的永久纪念碑。


    林燃说:“分离成功,准备点火。”


    GET  112:33:00,上升引擎点火,推力3300磅,登月舱震动,缓缓升离月球表面。


    舷窗外,静海的灰白色地形迅速远去。


    “高度100米,上升速率10米/秒。”


    “姿态稳定,Roll  0°,Pitch  90°。”


    二人感到轻微推力,身体被压向座椅。


    燃烧持续约7分钟,引擎将登月舱送入约17  x  85公里的椭圆轨道。


    林燃报告:“引擎关闭,轨道参数17.1  x  84.9公里,误差0.1海里。”


    文昌控制中心的指挥官内心松了一口气:“完美燃烧,指令舱,登月舱已进入轨道。”


    直播间里:“登月舱成功起飞!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升空,进入轨道,准备与指令舱交会!”


    GET  112:40:00,登月舱进入轨道后,准备与指令舱进行交会。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操作导航系统,调整轨道,确保与登月舱同步。


    他通过雷达锁定登月舱:“距离5公里,接近速度2米/秒。”


    林燃启动程序P32,也就是同椭圆序列启动,调整“登月舱轨道至与“指令舱接近的同椭圆轨道。他报告:“P32执行,轨道调整中。”


    奥尔德林则在监控雷达:“距离3公里,Delta-V  10  fps。”


    在完成登月后,奥尔德林身体状态很好,压根就不需要死在月球上。


    在痛骂一通之后,心情就更好了。


    韦旭航在指令舱内微调姿态:“教授,我看到你们了,姿态对准。”


    他操作RCS推进器,使指令舱的对接锥形座面向登月舱。


    交会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上升阶段燃料有限,小的速度误差就有可能导致轨道偏差,进而需要宇航员自己做额外机动。


    其实很难想象,阿波罗登月居然每次都能成功,整个技术方案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很复杂的。


    中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同椭圆交会方法需约3.5小时,几乎两个轨道,涉及持续更新和监控,增加了宇航员工作量。


    根据阿波罗飞行日志记录,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上升阶段心率分别达90和120,反映了心理压力,而对接时的紧张操作进一步加剧了压力。


    GET  113:30:00,进入终端阶段,林燃控制登月舱接近指令舱。舷窗外,指令舱外壳在月光下闪耀,逐渐放大。


    奥尔德林报告:“距离200米,接近速度1米/秒。”


    林燃注视对接窗的十字线,微调RCS推进器:“100米,速度稳定。”


    他小心操作控制杆,确保探头对准锥形座。


    韦旭航协助:“指令舱姿态锁定,准备对接。”


    GET  113:33:00,“接触!”林燃喊道。


    对接探头进入锥形座,三个捕获锁扣卡入,发出“咔嗒”声。


    奥尔德林确认:“软对接成功,三锁扣锁定。”


    林燃启动探头收回,12个锁扣逐一咬合,完成硬对接。


    奥尔德林兴奋地说:“对接成功!教授,干得漂亮!”


    林燃回应:“团队的功劳,旭航,你的轨道调整同样关键了。”


    直播间里:“交会对接成功!登月舱与指令舱完美连接,我们的宇航员即将返回指令舱!”


    在看直播的华国民众内心松了一口气。


    GET  113:40:00,林燃加压对接隧道,空气嘶嘶流入,压力平衡至5  psi。他们打开舱门,带着样本箱和装备飘入指令舱。


    韦旭航迎接:“欢迎回来,月球样本看着真棒。”


    林燃递过样本箱:“20公斤月球宝藏,交给地球科学家了。”


    奥尔德林笑着说:“韦,月球风景不错,下次就轮到你了。”


    韦旭航内心激动难以自已,笑容压根就掩饰不住。


    GET  113:50:00,他们密封舱门,抛弃登月舱。


    林燃按下分离按钮,登月舱缓缓漂离,最终将坠回月球表面。


    林燃心想,自己在月球上又多了一个门。


    奥尔德林通过舷窗观察:“登月舱,谢谢你。”


    GET  135:23:42,指令舱在月球轨道上,准备进行跨地球注入(TEI)燃烧。


    也就是从月球轨道进入到回地球的轨道上来。


    文昌控制中心发送数据:“TIG  135:23:42,Delta-V  3281  fps,姿态Roll  0°,Pitch  180°,燃烧时间150秒。”


    林燃输入数据:“数据已录入,SPS引擎就绪。”


    韦旭航检查指令舱主引擎:“燃料压力正常,推力20500磅。”


    随后林燃确认导航:“星象仪校准完成,姿态锁定。”


    控制中心确认:“指令舱,进行跨地球注入。”


    林燃回应:“收到,准备点火。”


    GET  135:23:42,飞船进入月球背面,通信中断。


    SPS引擎点火,持续2分30秒,推力20500磅,加速飞船至约1.1公里/秒,脱离月球引力。


    林燃注视计时器:“Delta-V  2000  fps…3000  fps…”


    “温度正常,推力稳定。”


    “电池支持正常,无异常。”


    GET  135:26:12,引擎关闭,飞船轻轻一震。


    林燃报告:“TEI燃烧完成,速度1.12公里/秒。”


    奥尔德林感叹:“地球,我们回来了!”


    舷窗外,月球迅速缩小,地球开始浮现。


    韦旭航说道:“这地球真美,像回家的灯塔。”


    “TEI成功!指令舱脱离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B站官方直播间。


    GET  136:00:00至188:00:00,三天返程中,宇航员执行两次中途校正。


    GET  150:00:00,第一次MCC使用RCS推进器,燃烧10秒,调整速度0.5米/秒。


    林燃操作星象仪,确认姿态:“校正完成,轨迹误差0.01海里。”


    奥尔德林通过舷窗观察地球:“越来越大了,像在召唤我们。”


    韦旭航则在记录数据:“再入走廊已锁定,预计溅落东海。”


    如果溅落地在太平洋,真不一定能回去。


    林燃生怕被老美全球追捕。


    他们分别通过视频连线与家人通话,除了奥尔德林。


    GET  194:49:12,接近地球,距离约4000公里,速度11公里/秒。


    林燃启动分离序列,抛弃服务舱,露出指令舱热盾。


    林燃报告道:“服务舱分离,热盾暴露。”


    直播间里:“指令舱准备再入!服务舱已分离,宇航员即将面对大气层的考验!”


    GET  195:03:05,指令舱以11公里/秒进入大气层,热盾承受约2800摄氏度高温,舱外被炽热等离子体包围。


    宇航员经历6.5G加速度,被压在座椅上。


    奥尔德林咬牙:“这G力比发射还猛!”


    林燃笑着:“巴兹,坚持住,马上到家了!”


    GET  195:07:00,等离子体消散,舷窗外出现蓝天。


    GET  195:12:00,主降落伞展开,速度减至10米/秒。


    指令舱在东海溅落,距离华国的回收船仅2公里。


    GET  195:18:00,直升机抵达,宇航员被吊至回收船甲板。


    华国这边迎接并颁发荣誉勋章。


    林燃咧嘴笑道:“看,我就说小意思,顺利完成任务!”然后敬礼。


    对方回敬之后:“欢迎回来,你小子还是太冒险了,虽说我还是觉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哪怕你成功了,我们都不希望你再去月球。”


    林燃了然:“放心,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任务,我肯定不去好吧。”


    奥尔德林从对方手里接过勋章,想起当年他是从尼克松总统手里接过勋章。


    一晃已经半个世纪过去,此刻他内心真的感慨万千,潸然泪下,他很清楚,在月球上是无尽的开心,而回到地球之后,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回到阿美莉卡了。


    或者说,阿美莉卡让他回去,他都不敢回去。


    心在卡纳拉维尔角,身在文昌。


    在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奥尔德林分外感伤。


    韦旭航接过勋章后敬礼,寒暄两句之后向甲板上的亲人们挥手:“我们回来了!”


    央视里,新闻主播激动道::“华国宇航员成功溅落太平洋!他们完成了历史性登月任务,为华国赢得荣誉,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开辟新篇章!”


    (这里的时间戳都是根据NASA官网阿波罗11号登月日志进行的微调。)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