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1章 第二批货

作者:玄远一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时间超出了陈松和颜淑玉的预计。


    马文哲已经回国了。


    她的工作早就理顺了,都是轻车熟路的,而且货物品种又单一,每次把粮食运过来之后,把货物卸进仓库,然后让对方清点完数目,再把钱款收上来,就钱货两讫了。


    然后再商谈下一次供货的数量。


    所以她的工作比颜淑玉轻松很多。


    当她准备回国的时候,也打电话问过颜淑玉。


    但由于颜淑玉的工作还没做完,一些事项还没理顺,刚刚打开市场,这一批运过来的货物,也有一些还没全部卖完。


    所以她跟陈松打电话商量了之后,决定这次就先不回国了,而是留在晓滥国继续工作。


    等陈松把下一批货送到岗富省的港口时,她直接在这边接收就行了。


    然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就跟着下一次的货轮回国。


    ……


    国内这边。


    自从颜淑玉押送着货物,去了晓滥国之后,陈松这边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他让那几个翻译人员继续工作,把剩下的那几册书都翻译成晓滥国的语言,这样等到运送下一批货物的时候,就可以让颜淑玉在晓滥国这边出版了。


    另一方面,他还跟那几个枪手在创造新书。


    他雇佣的雕刻师,则是在孜孜不倦的雕刻,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将所有的雕刻都完成了。


    陈松让人用这些木雕制作成了很多模具,又用提前购买的注塑机把塑料颗粒融化成液体,倒入这些模具中,等冷却之后再取出来,就做成了原色的(白色)手办!


    陈松雇佣了很多细心、又有耐心的工人,来给这些手办涂色。


    在后世的时候,给手办涂色的颜料有很多种,比如丙烯颜料、油性漆等。


    甚至有些专业而细心的人,会根据手办的材质不同(塑料、树脂等),而选择不同的颜料。


    在这个年代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能做出手办就算是很不错了。


    说来也巧,以前的时候,新龙国内是生产不了丙烯颜料的,全都得靠进口。


    而就在1982年这一年,盛海市的一家颜料公司终于生产出了国内的第一支丙烯颜料。


    这标志着新龙国正式进入了能自主生产丙烯颜料的时代。


    这也给陈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他立马就从那一家颜料厂采购了很多丙烯颜料,让那家颜料厂大赚了一笔。


    丙烯颜料具有颜色鲜艳、不易脱落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给手办上色。


    当然,它也有缺点,比如晾干需要的时间较长,覆盖性差,一旦涂错颜色,就需要反复的涂抹覆盖,才能够遮住下面的颜色。


    但对陈松来说,能买到丙烯这种颜料就算是很幸运了,这点小缺陷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些手办被涂好颜色,晾干之后,就被各位经销商们运往了全国各地。


    然后就立马受到了欢迎!


    书迷粉丝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竟然变成了实物雕塑,而且还如此精美,立马就心动了!


    但这东西的价格可比海报贵多了,每一个的售价大约在15块钱左右。


    有些人至少要攒半个多月的工资才能买得起一个。


    但依然是有人对这些手办痴迷不已。


    他们没法像买海报那样,把每一个喜欢的角色都买一遍,所以只能慎重挑选,只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陈松让工人们加班加点、快马加鞭地生产手办,等下次往晓滥国运货的时候,就一起运过去!


    但这些手办到了晓滥国的价格可就不是15块钱这么低了,而是直接翻了20倍,也就是要300块钱一个!


    而这东西的成本,按照陈松的估算,大概是1块2毛钱左右……


    这其中还包括了丙烯颜料的钱,以及涂色工人们的工资。


    主要是当初在设计这些手办时,为了能做得精细,涂色方便,所以体积和高度都比较大,因此耗费的塑料颗粒比较多。


    若是体积小的话,就能减少塑料颗粒的用量,就能再次降低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这东西就是……


    特嚒的暴利啊!!


    陈松好不容易打通了晓滥国的渠道和市场,要是不大赚一笔,岂不是太可惜了?


    而且由于新龙国的科技基础太差,工业水平也不行,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像晓滥国这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新龙国往国外出口的货物都是基础产品,比如粮食、矿产等。


    那些稍微复杂一些的工业品,国内都生产不了,还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你拿什么去和晓滥国竞争?你凭什么获得晓滥国的认可和欢迎?


    而陈松出口的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除了电冰箱之外,其他的产品都不需要太高的科技,而是通过其他的优点,比如味道、内容、款式等方面,来获得顾客的喜爱,从而达到大规模出口的目的,获取巨额利润,也算是剑走偏锋了!


    就在这种忙忙碌碌之中,时间很快度过了1982年的年底,迎来了1983年的元旦。


    在这一天,陈松的第二批商品终于运到了津港,准备开始装船了。


    马文哲再次见到陈松,感到非常高兴。


    “姐,颜淑玉在那边就拜托你多照顾了。”陈松笑着说道。


    马文哲点头道:“没问题啊,但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呢?”


    她看了看四周无人,趴在陈松的耳边说道:“肉偿怎么样?哦嚯嚯嚯……”


    陈松老脸一红,说道:“姐你真会开玩笑。”


    马文哲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没有跟你开玩笑啊,我是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跟你说话。”


    “但是你放心吧,颜淑玉那小丫头在晓滥国混得不错,平时基本用不到我照顾她什么。我这次过去,就能把你上一次的收入给你带回来了。真是期待啊!”


    陈松也是点了点头。


    这些利润里面,可是还有马文哲的百分之十呢,她当然很期待啊。


    颜淑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陈松打个电话,汇报一下最近的工作情况。


    所以陈松根据各种商品的销量推断,利润应该少不了,但具体能达到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