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6章 前倨后恭

作者:任猪飞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春节过后,陈光良便前往英国。


    事实上,此次他去伦敦的主要原因,是参与授勋活动,其次是考察英国造船业。


    已经是香港最大的财阀,且是‘华人船王’的陈光良,更重要是‘华人领袖’的陈光良,已经让英庭不得不好好拉拢的地步。


    同时,陈光良组建的‘乐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救济灾民、建立荃湾医院、捐赠学校等活动,也是贡献非常的大。


    而最让人‘敬佩’和‘担忧’的是,香港有240多万的人口,大概已经有1万多人直接受雇于陈氏家族,而间接受雇的更是庞大,背后的家庭也是很多。


    总之,此次陈光良去参与授勋,是‘爵士’爵位,不然他都不高兴去伦敦一趟。


    1951年的伦敦,已经从‘世界上在二战被轰炸最严重的首都’逐渐恢复过来。


    但实际上据陈光聪讲,二战后,伦敦的恢复,甚至还没有被美国占领的德国区恢复的快。


    乘坐几天的飞机航班,终于在伦敦的机场下落。


    英国人自然不会派出人来迎接陈光良,不过陈光良家族在英国并不是没有底蕴,只见陈光聪已经带着人在等候他。


    “哥,一路辛苦了!”


    “臭小子,你以为我是老人,这点路程难得到我。”


    “哥自然不是老人,我看起来都比你老!”


    兄弟俩在伦敦见面,调侃了一番,随后一辆劳斯莱斯,还有一辆英国罗浮汽车,载着两人及随从,朝着伦敦的一所庄园赶去。


    一路上,陈光良的目光透过车窗,朝着外面望去,明显能感受到,伦敦已经逐渐走出战争的阴影,各方面都已经恢复正常。


    陈光聪说道:“伦敦逐渐辉煌过来,不过市民的战争阴影依旧笼罩着,为了使英国从战乱后振奋起来,今年英国在准备伦敦举办了‘不列颠节’.就是这边冬天的天气,整日雾霾,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散”


    他为大哥介绍着伦敦的情况,最近几年,他倒是全球的跑,去过很多地方,待的最多的地方便是伦敦。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雾霾要是再严重,怕是要死人,看来冬日来伦敦,不是个好选择。这边的重工业污染太严重了!”


    “嗯,英国地盘小,不像美国那么大,污染确实严重。”


    两人聊着聊着,汽车便驶入伦敦边缘的一座庄园,这里看起来很大,而且修整的很好。


    这座庄园买下来后,一直在陈光聪夫妇名下,算是陈光良送给两人的礼物之一,关键也不算值钱,对于他来说。


    庄园一共四名女佣,都是清一色的白人大妈,但质素确实不错,显然是经过培训好的女佣。


    陈光良好好洗浴一番,然后和弟弟一起进餐。


    “哥,英国的三家造船厂都已经安排好考察行程,大概为期一周时间.考察结束后,你需要回伦敦,参加王室给你举办的授‘爵士’衔仪式,我估计乔治六世不会亲自参加,应该是王储或者公主为你授衔.在你结束伦敦的考察后,再前往联邦德国考察”


    联邦德国是备选的方案,此次陈光良来英国,主要是希望提升一下自己的‘亚洲船王’知名度,毕竟这航运业,没有一点影响力,似乎业务不方便展开。


    如今陈光良的子女已经长大,他也不介意高调一点。


    “行,你若是有事,自行去忙也行,安排这边的人陪同我便是。”


    “陪同你最重要”


    陈光良没有再说什么,此次兄弟俩来欧洲,但香港也有严人美、蒋梅英坐镇,所以兄弟通行没问题。


    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


    这是一家老牌造船厂,成立已经90年时间,在一战、二战建造了大量的军舰等,还建造了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巨型游轮;而且,当年泰坦尼克号只是同时建造三艘同类型油轮的2号游轮,也就是说有三艘和泰坦尼克号一样的游轮。


    但在二战后,这家造船厂不得不低下头颅,开始建造货轮和油轮。


    “威尔总裁,来自香港的华人船王陈光良,明日就要来我们船厂考察,你要不要抽出时间接待一下?”


    “香港的华人船王,哈哈,我似乎听说过,就是那个拥有一批破铜烂铁的船队的华人。”


    总裁助理乔治无奈的说道:“或许吧,但他此次来英国考察造船业,或许准备购买新的货轮!”


    威尔总裁少做沉思,便说道:“我很忙,招待他的事情,便由你来迎接。好好展示一下我们英国人造船的技术,让他看看眼界,等他赚够了钱,就能购买我们的新船了!”


    他不认为,一个华人船东,有条件购买新船,又不是华夏和台岛的政府代表。


    另外一方面,陈光良和环球航运在远东虽然名气大,但也是在欧美被穿成‘专门捡破铜烂铁’的二手船东,压根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陈光良、陈光聪千里迢迢来到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没有什么隆重的欢迎仪式,只有一个总裁助理带着他们考察了造船厂。


    此举,自然让兄弟俩不是很满意,但想到正事,两人倒也没有表露出来。


    总裁助理滔滔不绝的为两人介绍起来,骨子里也有着高昂,言语之间都有自吹自擂的话语。


    看着并不是很繁忙的船坞,陈光良一针见血的说道:“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以前造军舰,造游轮,似乎缺少造货轮的经验和历史,对于油轮似乎更是没有太大的经验。”


    乔治一噎,马上说道:“陈先生,看来你不是一个专业的船东,我们能造军舰和巨型游轮,所以造货轮是易如反掌,就是油轮,我们也能造出来。”


    陈光良不置与否,而是说道:“那不妨展示一下真正的技术给我,我会在英国造新船的!”


    乔治马上变色,说道:“好,请”


    接下来,双方少了高昂,多了一份技术上的介绍和讨论。


    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人也马上发现,陈光良对船舶的专业,绝对是船东当中非常利害的,很多技术都懂一些。


    这些人根本不懂,陈光良从三十年代就开始接触船舶,技术是积累相当丰富的。


    一周时间,陈光良、陈光聪考察了英国最著名的三家造船厂,但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方都没有派出总裁级别的人为他们介绍,显然不认为环球航运可以订购得起新船。


    这下陈光良愤怒了,真是骨子里的成见啊!


    他干脆一艘船的订单,都不急着下,回到伦敦参加了授衔仪式。


    白金汉宫里,乔治六世并没有出现,其身体不好。


    所以给陈光良授衔的是王储伊丽莎白,及其丈夫。


    伊丽莎白倒是落落大方,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负责任的英国君主’。


    “陈爵士,今晚我们为你准备了一场晚会,希望你能参加!”


    “多谢伊丽莎白王储,我一定准时参加。”


    虽然这几天憋了一肚子火,但毕竟面对的是政治人物,表面上的工作要做到位。


    结果到了晚上的晚会,前来参加的人更是没有什么分量,只是玛格丽特公主前来,代表王室,其他人基本没有太大的分量,官不够大,爵位不够高、生意做的不够大。


    而且这些人,对于陈光良兄弟并无太大的兴趣,各自三三两两的聚着,偶尔有人前来聊几句,但随后无事的离开。


    陈光良看了一眼陈光聪,心说这就是你在伦敦交的关系,今天怎么不怎么像回事!


    陈光聪尴尬了一下,他交往的关系,比今天前来参加的人,还远远不如。


    “陈爵士,希望我们今天没有招待不周!”玛格丽特的到来,让陈光良眼前一亮,总算是个有分量,而且待人礼貌,又养眼的人。


    “没有,非常的周到,大家都很热情。”陈光良绅士的回答道。


    玛格丽特今年21岁,正式花一般的年龄,她待人很礼貌,比起她姐姐,她更多了几分平民的心。


    难怪,后世的《罗马假日》原型,应该就是这位,当然也不可能全部相似。


    玛格丽特随后和陈光良聊起来,她好奇的问道:“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陈光良说道:“是远东的一颗明珠,或许有一天,它会成为纽约、伦敦一样的明珠。”


    前世,香港巅峰时,又‘纽伦港’的美誉。


    这一世,有陈光良家族的村长,香港必然更加的‘纽伦港’,至少能辉煌一时!


    玛格丽特惊讶的说道:“你骗我!据我所知,香港现在很穷,且别贸易封锁着”


    有一些了解,看来功课还是做了的。


    陈光良说道:“玛格丽特公主问的是一位香港人,所以我不会说它的坏话。另外,香港的困难只是一时的,它具备将来经济腾飞的很多因素。”


    “比如呢?我诚心向你请教!”


    陈光良随即说道:“我用我们华夏的一句古话——天时地利与人和,来与你介绍。首先是天时,因为战争的原因,我们华人最有智慧的商人或一些技术人员,纷纷来到香港其次是地利,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又是远东的桥头堡最后是人和,香港政府实行比较宽松的制度,香港人拥有最勤奋最能吃苦的精神所以,香港必然崛起!”


    玛格丽特笑着点点头,说道:“你应该能作为一个政治家,让我一个没有去过香港的人,也感受到哪里会有远大的前景。”


    “我只是一个商人”


    当晚的宴会,除了玛格丽特很特别外,其余人都没有特别。


    “去德国”


    在英国的遭遇,让陈光良觉得,他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让这些英国佬好好的看看——他们的海上霸主时代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他的船队,要‘称霸’海上。


    几天后,陈光良、陈光聪兄弟出现在德国汉堡的造船厂。


    这一次,德国汉堡造船厂的赫登家族非常重视,派出掌门人威利·赫登,也就是造船厂的老板,亲自迎接。


    “赫登先生,不知道你们造船厂目前的实力如何,特别建造油轮方面!”


    赫登,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一望便知是位勇敢且性格豪迈的商界领袖。


    “陈先生,我们造船厂建造油轮的历史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记录23000吨,我们已经保持20年时间.战后,我们积极恢复造船业务,技术团队更加的成熟,所以现在别说23000吨,我们在建的有一艘32000吨的,甚至我们技术上已经突破40000吨.”


    陈光良听闻后,很感兴趣!


    他知道两件事,50年代石油对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要,故油轮在商船领域占比开始增加;其次,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导致世界船队需要绕路好望角,而好望角风高浪大,大吨位的船只更适合,所以油轮、货轮也越来越大。


    随即,陈光良兄弟在德国认真的考察起来,他们对技术上要求很认真。


    赫登越看越觉得陈光良要真心订船,直接寸步不离的陪同,安排最好的借贷。


    三天后。


    “赫登先生,一艘32000吨的油轮价格是多少?”


    “根据我们的预算,打造这样一艘船需要耗资700万美元。”


    “那一艘23000吨的油船呢?”


    “嗯,可以给你550万美金!”


    陈光良听后松了一口气,随即起身,向赫登伸出了手:“非常感谢您,赫登先生。明天我会再次拜访,届时我们将就所有细节进行深入讨论。”


    这个价格他出得起!


    回到酒店后,陈光良和陈光聪进行了闭门会议。


    “大哥,你真要造32000吨的,这可是目前世界能造的最大油船,虽然不是第一艘(有在建的,明年下水),但目前世界最大的油船也才23000吨。另外,我们对于经营油船尚且没有多大的经验,要不要先从二手船着手?”


    陈光良此时也陷入思考,他在酝酿一个‘滔天的计划’,但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不过一旦成功,他将真正跻身‘世界船王’的行列,大大提高知名度。


    事实上,他的财富来说,区区700万美金不算什么。


    “我准备打造一艘23000吨,一艘32000吨的新油船,二手油船如果有机会买下,当然也是可以。陈氏,要大举进入航运业,从香港跳出来,跻身世界级的商人!”


    几日后,全欧洲的媒体都报道了——亚洲船王陈光良,在德国打造两艘大型油轮,总吨位高达5.5万吨。


    消息传出,在德国和英国掀起一股舆论狂潮,特别是在英国,媒体们纷纷开始酸了。


    毕竟陈光良作为香港的商人,打造油轮没有选择在英国,而是在联邦德国,这无疑是在打英国造船业的脸。


    “什么?一艘32000吨,一艘23000吨油轮,他一个华夏船东?”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威尔总裁,不可置信的说道。


    乔治点点头,说道:“已经签署了合同!威尔总裁,这个陈光良可不仅仅只是一位远东的船队,他更是华夏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巨富,财富已经积累二十多年。”


    威尔后悔的说道:“你怎么不早说”


    我早说了,只是你不相信而已,乔治心里腹谤道。


    事已至此,威尔后悔也是无用。


    乔治突然想起什么,说道:“我想起来了,陈光良他还考察了货轮,但此次并没有在德国订购!”


    威尔马上说道:“赶紧,邀请他来我们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再次考察,我亲自接待!”


    陈光良在德国订购两艘大油轮(这个时代属于最大油轮),在英国引起巨大的反响。


    结果等他回到英国,便被记者们要求采访,他倒是没有拒绝。


    有记者询问道:“陈先生,听说你在英国考察一周,是不是觉得英国造船业很厉害?”


    陈光良直接说道:“眼下还算厉害,但联邦德国走在更前面,而我觉得五年后,造船业还得看亚洲的日本。”


    轰,现场被点爆。


    有记者不爽的说道:“日本,他们能造出先进的船只,陈先生一定是在说笑话吧?”


    陈光良耸耸肩,没有争论。


    点爆舆论后,英国人纷纷指责陈光良大言不惭,且没有眼光。


    “这个华人实在太讨厌,他居然说英国现在的造船业不如联邦德国,还是英国将来的造船业不如亚洲的日本。我的天,我真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眼光,钱是怎么赚到的!”


    “就是,这个香港人的眼光实在太粗浅,不愧是小地方的人!”(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