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0章 觉得未来很有希望

作者:松柏常青888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好了,我先带着小龙出去玩。”


    说完就带着小龙离开了。


    苏秋萍微微一笑,心道家里有这么个老人还真是福气。


    这个老太爷可是全村的宝贝啊。


    拿上背包,她朝学校走去。


    自从有了小龙,老李先生就把重心放在这小子身上了。


    前不久跟老战友聊过后,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在小龙身上,时不时露出对家族后继有人之类的感叹。


    李小龙知道肯定是因为某项约定,太爷答应了些许事情。


    他心里为小龙感到高兴,同时也觉得未来很有希望!


    因此最近学校管理放松了许多,不过并不意味着无人打理。


    作为老师,尤其是二十二岁的新妈妈,苏秋萍教学生尚可以胜任,但在学校管理层却有些牵强。


    于是,现在管理任务就落到了洪老师头上。


    经过老李先生考察,此人非常擅长组织调度,甚至连老李也自叹不如。


    要是小龙在家肯定要笑,因为这位曾经管过几十万人呢,在一个小学校当然不在话下。


    因此,老李先生乐当甩手掌柜。


    当然洪老师最初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是劳动改造人员。


    可老李先生坚持认为在学校教学也是劳动改造,并承担了培养新人的重任,任何反对意见都可以去找他解决。


    就这样,洪老师不得不成为李家庄小学的负责人之一。


    “苏老师,回来了?”


    在学校门口遇到出门办事的洪老师。


    “是的,洪老师。


    您这是去哪?”


    苏秋萍看到洪老师高大的身影穿着整齐,手上拿着本子急匆匆的样子,不由好奇询问。


    洪老师听说了那天的情况后,笑着说:“今天养殖场卖猪,正好无课,村长让我去帮忙记账。


    而且,今晚大家要一起杀猪庆祝。”


    “真的要杀猪?不是过年才杀嘛!”


    苏秋萍疑惑地问道。


    当时养一头猪很不容易,需要消耗很多饲料资源,还有一套规定标准。


    每个村子的饲养和产量都严格控制,若养猪不理想,还需要村里补差。


    因此能维持猪场正常经营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大规模养猪更是挑战重重。


    洪老师耐心解释:“我们自己的物料养起来不用偿还公款,猪长大后也可以自己处理。


    而农场有自己的体系,只要完成上级任务即可。


    所以这些猪既可以卖掉也可留下自用。”


    洪老师自豪地讲述,想到前两天屠宰场的来访人员被大肥猪震惊的情形。


    那些肥猪一个个都有两百斤重,让他们喜出望外。


    而将这些猪平价卖给屠宰场,既支持了建设,也让全村人感到了成就与荣耀。


    随后一行人走向养殖现场。


    此刻人群熙熙攘攘,李大壮和潘建军等满脸笑容迎接客人——王厂长和吴主任,他们正为即将购买的这批优良种畜激动不已。


    参观结束后,杨辉讲解了用蚯蚓养活猪的方法,这一举措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也展现了新农村创新发展的无限潜力。


    面对如此成效,两位来宾充满好奇与期待,决定深入交流了解具体实施方法及可能性。


    王厂长意识到这种方法的价值所在,提出是否可以推广开来,并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商讨进一步合作方案。


    笑声洋溢,张老师的目光停留在本子上的数字上,随即翻过去浏览关于蚯蚓养殖喂猪的方法,脸上露出赞许之色,“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三个大锅在火苗的映照下不断沸腾,热水中时而浮起骨头和煮至松软的肉,接着又缓缓下沉。


    这里躺着下午刚宰杀的大肥猪。


    除了六头老母猪和一头公猪继续留在饲养区准备繁殖之外,今天特地选择了一头最大的宰杀了犒劳村民们。


    尽管猪肉被精心分配给各家,大家也只能享受骨头和熬汤,日子还得省吃俭用。


    村民的一致决定将分到家的肉按劳力分配;而最为尊重的是刘大爷,特意留下了猪头送到了他家以示敬意。


    一边是妇女们忙碌于守着锅子搅拌着熬骨头汤;另外几位在处理新鲜洗净的土豆。


    这些大块切开的土豆迅速投入锅中,掌勺者不时撒进几撮粗盐调味。


    孩子们在一旁跑闹嬉戏,他们嗅着飘来的香味,偶尔得到好心奶奶递来的小块肉类,塞入嘴中,乐此不疲。


    大人们席地而坐,在篝火照亮下面露微笑,彼此谈天说地。


    “李姐,你家那位什么时候能回来?”


    一人发问,引起一片笑声。


    李大姐笑着回应,旁边她的儿子小明也跟着欢笑,露出一口洁白牙齿十分讨喜。


    “真不错。”


    张老师碗里多了一根带有肉的肋骨。


    村民们知道这是对他教育工作的一种感谢。


    端详着手中的那片肉,他的眼神有些迷离且动容。


    年轻的饲养助手刘辉走过来,掌心捏了些盐巴,递给张老师并说道:“要不要来点盐?”


    张老师点点头,想起这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在整个养殖环节里的辛勤付出:选种、接生、养蚯蚓等。


    此刻看着他敦厚朴实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激。


    两人聊了起来:“希望以后大家每天都能够有这样好的条件吃饭。”


    刘辉充满信心:“我一定会把养猪产业扩大,确保每天都可以吃到猪肉!”


    张老师欣然接受他的雄心壮志:“行啊,需要我帮忙随时告诉我。”


    聚会在欢声笑语中进行到了深夜,之后各自回家休息。


    李大姐抱着睡着的孩子走在回去的路上,邻里间温馨交谈,仿佛回到了最纯粹的人际关系。


    夜深了,张老师仍在灯光昏暗的小屋里记录下今天所有见到的场景,以及详细记录的养猪知识,并装在信封中。


    他在信封外面写了四个字,寄给远方的老友陈哥。


    清晨的城郊医院。


    病床上,李女士享受着简单的医院伙食,心里想着如果朋友们也能来这里一起就好了。


    工伤补偿让这顿饭更加实在些,即使饭菜略显简单。


    她回想起昨天听到的一个消息——同屋工友易师傅虽然腿上的伤不重,但他其他部位的问题令人揪心:易某可能因此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


    联想到自己身体状况及其家庭现状,不由得感到沉重和无助。


    隔壁房间里,另一位工人郭大哥正躺在妻子身边机械性进食。


    内心的焦虑不仅仅因为身体健康问题,还包括未来生活的困扰——工厂事故带来的阴影挥之不去。


    不久,轧钢厂的王同志带来了需要签署调查报告。


    三人依次被叫去办理相关手续,这一刻每个人的心情都不轻松,面对现实与未知,唯有坚强应对接下来的生活。


    林中山立刻察觉到苏梅的异样目光,心头莫名生出一股不满。


    见三人到来,王明拿出事故责任通知单,分别递给三人。


    “这是此次事故的责任判定书,请各位仔细查看,如无异议请签字。”


    王明冷冰冰地说着,语气中毫无感情。


    他早已知晓内容:若不是他们搞砸,工厂不仅不会有人命伤亡,也不会被竞争对手抢走这个重要的项目。


    特别是第二车间的工人们,得知消息后几乎群情激愤,差点集体前往机械维修厂讨个公道。


    最终,还是厂长刘强出手平息了事态,可所有人的愤怒依旧指向这三人。


    王明凝视着三人,表情各异。


    就在话语落地之际,张三早就有所预料。


    接到文件一看,上面主要是对自己的处罚,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


    虽然丢掉了车间主任的位置不意外,其他待遇也没有留下,但他未被开除,能继续留在轧钢厂工作,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没再有额外的想法,拿起旁边的笔,签下自己的名字。


    一切看似顺利,但另外一边却起了波澜。


    “开除?凭什么?我不同意!”


    林中山见到自己的处理结果,面色骤变。


    “为轧钢厂服务多年,从无失误,难道就因为这一件事要开除我?”


    “我是无辜的,我要找领导……”


    突然一声惊呼打破了病房的安静,众人望去,只见秦小茹双眼闭上摔落在地。


    周围陷入寂静。


    病友们见状无人上前安慰。


    王明没有理睬躺在地上的秦小茹,而是转向怒吼不已的林中山。


    一位大妈满脸焦急地注视着他,捡起林中山扔在一旁的文件。


    “轧钢厂工人林中山……”


    王明一字一句地读着,声音清楚而冰冷,让在场每个人都明白为何厂里非得开除这个老技工不可。


    “你以为你所谓的‘功劳’和那些家人的哀痛比得了?”


    王明质问,语气温和下来,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签字吧,你还在厂内的劳教期内。”


    这句话如同雷霆轰鸣,击中了林中山的心灵。


    他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深深的恐惧和无奈,在权衡利弊后终于决定妥协。


    在众目睽睽之下,颤抖着手签名确认。


    轮到秦小茹。


    “秦小茹,请签署你的意见!”


    面对她的抵触,王明加重了自己的语气,“签字,厂里帮你承担医药费。


    不签则自己负责医药费,还将面临法律诉讼。


    三分钟后我们离开,自己选择。”


    沉默了一分钟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她终下定了决心:“我签。”


    咬着牙,艰难写出姓名并按下手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