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4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作者:松柏常青888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雅丽气极反笑:“你是否太看低月氏了?”


    “我族与中原贸易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之前,难道像野兽般不知进步?这么多年连些表皮都没有学会吗?”


    点头,“月氏地广物博,水草丰美,又有经商之便,无需如北族朝不保夕,时常面临生死危机。这也是为什么月氏更倾向于文明有序,修建昭武城这一伟大之城。 本王承认,月氏与那些游牧部落截然不同。”


    尽管带着笑意,雅丽依旧不解:“这是夸奖还是贬损?”


    严肃答道:“正因种种原因,我才愿意给你一个机会。”


    “目前月氏占据了有利地理,在大夏国的位置绝佳。”


    “公主不妨重新签署一份协议,根据之前的约定。”


    “如此双方都会满意,这叫做合作双赢。”


    雅丽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默不作声。


    为了摆脱欺压,他们千里迁徙,


    现在他又想签一份不平等条约继续压制月氏?


    逼急了,我们可不顾忌刀兵相见。


    面色平静,“你也清楚当今秦国局势如何。”


    “太子监国,掌控全局。 所以当我和你商讨时,请务必一字一句听入心底。否则后果自负。”


    “否则怎样?”


    “我在威胁你?月氏再三忍让甚至迁出祖居。雷侯当年也是拼死搏杀拿下了现在的领土,不是别人白白奉送!激怒月氏对你亦无益处。”


    无视她的愤慨,“月氏再愤怒也无法动摇秦国根基。”


    他转述咸阳之所见所闻,提醒雅丽,“秦乃霸主。”


    “不管你喜不喜欢,世界终会因为它的意志而转动。”


    笑着问她是否有所感悟,“往昔灾年匈奴南下掠食,而今他们频频遣使乞援求粮。”


    月氏迁至千里外意图脱离,如今还不是来了?


    “你看,即使闭门不理,秦仍存在影响着这一切,只是默默改变世间规则而已。如果你心存抵触,趁养病时仔细思量一下。 本王一直很坚决。”


    雅丽沉默,只听见他低声说,


    “罢了,明日我让你见识一下我对漠北各部的态度。”


    “你还觉得我太仁慈?怎么不想想自己的过错呢?”


    “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天。


    三辆马车首尾相连,缓缓碾过地面的残雪,朝北部行宫前进。萧何显得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巨舰上大型火炮的问题。


    “处在险境之中,火炮本应是最有效的威慑利器。”


    “可是它们太过笨重,装卸十分不便。”


    “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陈平微笑着说:“好吧,张丞相已为你打造了五门轻型火炮。”


    “内务府的技艺提升了很多,它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萧何兴奋地点头:“大哥,如果早有这几门火炮,我们的远征可能会更深入新大陆,并带回更多的珍宝。”


    北部行宫的宏伟大门出现在眼前。陈平收起了笑容,严肃嘱咐道:“阿萧,大哥有件大事要托付给你。”


    萧何恭敬作揖:“大哥,请吩咐。”


    陈平指向那扇门:“漠北各部使节正在里面等你。”


    “待会将仆人清退,把火炮安置在门口。无论是哪位使节出来,直接用火炮示警。”


    萧何短暂犹豫后立刻应诺:“好的,大哥放一百个心吧。”


    此时,咸阳城里的皇帝不在,他们得以大胆行事。陈平拍了拍萧何的肩膀,表示满意。


    马车停下后,众人互道再见,萧何召集几位侍卫帮忙架设火炮。


    “萧公子,这究竟是干什么?”


    “侯爷下令了吗?”


    “这是军中的火炮啊,您真的要把这个装置装上吗?”


    面对众人的疑惑,萧何只能苦笑以对:“是大哥交代的,你们只需听令行事。”


    经过一番调整,萧何确保火炮的弹道不会伤到重要建筑。郦食其默默跟随在左右,不禁暗自赞叹陈平的大胆和决断。


    进入厅堂之前,萧何仔细检查了引火之物。


    陈平轻轻拍落衣袍上的雪粒,面带微笑出现在大厅。


    各部使节焦急等待已久,在看到他到来后,纷纷围拢过来寒暄。


    双方坐定后,无数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这几日突然降下大雪,不知草原的情况如何了?”


    “希望没有受到太多损害。”


    “明公见谅,北部风雪更为凶猛,族人们缺衣少食,牛羊因饥饿寒冷死亡甚多。”


    “恳请秦王开恩,尽早就互通贸易一事协商。”


    一位使节迫不及待地说。


    陈平环顾四周未见到头曼部使者的身影。他知道蒙恬正按始皇帝命令准备攻打匈奴,但此事已在民间传开。看来,头曼部也已有所准备,准备对抗这场战事。


    “秦国有着爱好和平的传统,面对诸部的灾情也不会袖手旁观。”


    “不过我看大家神色,情况似乎非常严峻?”


    一语刚出,使者们的脸色顿时变得怪异。草原上的白灾让部族早已面临绝境,这一切正是因这位雷侯的搅动所致。大量的牲畜被卖给秦国后,部落更加贫困艰难。


    陈平洞悉了众人的心思:“看来确实是苦不堪言啊。”


    “唉,苍天无情,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百姓。”


    陈平接着说:


    “鉴于灾情严重,我会破例放宽今年冬季贸易。”


    “凡是你所需要的物品,秦国都会尽力供应。”


    一席话说出,使节们无不愕然,充满难以置信的眼光注视着他。


    “雷侯,这是真的吗?”


    “是否已经得到秦皇的许可?”


    “我想为部落换取更多粮草和武器,可以做到吗?”


    “需要交换什么?”


    面对七嘴八舌的提问,


    陈平泰然自若地回应道:“我国府库充盈,要什么有何不应?尽管放心。”


    “但是——”


    “既然我们以诚相见,望各位也能放弃小聪明。”


    娄烦部使者尴尬笑言:“大人说得是什么话?我们从未想过算计秦国啊。”


    陈平正色道:“难道不是么?从交易牲口的数量便可见一斑。”


    使节们都感到无话可答。


    最终一名使者开口表态:“牛马我们愿意提供,有多少需多少。三千马匹,二千黄牛都可以拿出手,侯爷你看可行吗?让我们坐下再详谈。”


    看到各路使节都争相表露诚意后,陈平这才松一口气,


    “贺兰部新获得三百多名西域舞姬,各个容貌出众,价格公道。”


    “远方运来的香料如何?我带了一些供阁下查验。”


    “这些羊毛编织的地毯能换多少粮食?”


    “优质的毛皮定价是多少?”


    厅内嘈杂如菜市场,喊叫声络绎不绝。为了争取足够的物资,使者们纷纷不惜一切地展示自家宝物。


    “别急,别急。”


    秦使刘远已经多次和草原人打交道,努力压低双手维持秩序。


    “各位拿出了货物,秦国的东西还没有展示呢。”


    “来人。”


    刘远拍手示意,仆从列队而入,将各种琳琅满目的货品铺展在长桌上。金黄的谷粒像磁铁一样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是今年的新粮,颗粒饱满,看起来秦国今年丰收了。”


    “我们想要购买更多的小麦和豆类,就算是旧粮也可以。”


    “只有秦国的丝绸才如此精美,太可惜……”


    “咦,那是皮革做的袍子吗?”


    秦国内各类货品种类齐全,工艺精致,让众使者感叹其高雅大气。


    嬴楚特地准备的皮革制品特别引起注意。


    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深知这些皮革物品对于他们的价值,因而倍感好奇。


    “请教一下,这皮袍是用什么皮做的?”


    李成随意瞥了一眼,“大概是羊皮吧。”


    匈奴使者惊讶不已:“阁下弄错了吧?鄙人在大草原行走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柔软舒适的羊皮袍。”


    “制作方式很重要吗?我记得这件羊皮袍的价格是一件二百五十钱。”李成答道,“各位若感兴趣,可以穿上感受一下,不妨试试。”


    一个人犹豫片刻后穿上了羊皮袍,并站在门边吹了会儿风。从他的笑脸可以看出他对这皮袍十分满意。


    “这羊皮袍比大羊还贵,但确实是物有所值!”


    “一件袍子不仅仅是单张羊皮,秦国从来不亏待交易伙伴。”


    白龙部落的使者问及本年的生羊皮价钱。


    刘远回答道:“劣质皮几块钱一张,上等货十元一张,更好的还可以议价更多。”


    一瞬间安静下来,众多使者的脸色复杂多变。上等生羊皮仅卖十元,可秦国的成衣却要两百多!


    但他们迅速调整心态,毕竟鞣制、裁剪、缝合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何况成品的确优于粗制滥造的草原产品。


    突然有人注意到边角堆着一小捆皮绳:“那捆皮绳什么价?”


    “十块钱,”刘远毫不思索地回答。


    众人轮流试着拉扯皮绳,确认其质量绝佳,结实又有韧性,心里泛起一种微妙的情绪。


    草原以往向秦国出售的主要是皮革,今日情形反过来了,而且相似的价格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随后的谈判交由刘远继续。尽管他的态度强硬,却也是有道理的。“每次遇到大雪灾损失惨重,牛羊全成废肉,无一值钱。物稀则贵,我出价合理并无压低之说。”匈奴人性格火烈,其中一人忍不住走向 郭忠:


    “请问雷侯是否能找到更好的人商讨贸易之事。”他愤恨不已,“为何匈奴商品被评价不高,但秦国商品却价高无比!简直不讲道理!”郭忠笑着问道:“哪里不合情理呢?”匈奴使节气愤回应:“皮革药材木材都不值钱……”


    “牛马自然值得重视嘛,秦国祖先曾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匈奴擅长饲养牛马,应当发扬这项技能。”


    经过一番思虑,有两名使者作揖告别。


    他们与中原商贸历史久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