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越来越觉得易经深不可测,
这不,他又被伏羲氏将神识拉入一片由无数光影构成的象数海洋。
波光中悬浮着八卦符号、河图星点与洛书九宫,每一道光影都在演绎着"观物取象"的古老智慧。
伏羲氏立于象数中央,手中蓍草化作无数细针,在虚空中编织出乾坤二卦的全息投影。
"象数者,易之体也。"
伏羲轻挥蓍草,乾卦的三阳爻瞬间分化为天、君、父、首等十二种象征,
"古者包牺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
他指向乾卦的纯阳之象,"乾为天,其数为一,其德为健,其色为玄,此乃象数合一之始。"
小普凝视着乾卦的光影变幻,发现每个象征都与数字紧密相连:
天有九霄对应乾卦六爻加三才,君有九五之尊对应中爻之位。
当伏羲轻点坤卦时,三阴爻化作地、母、腹、布等象征,
"坤为地,其数为八,其德为顺,其色为黄,与乾卦形成象数之对。"
坤卦的数字八,正合洛书西南方位的"二四为肩"之余数,暗合地承天的数理关系。
(一、八卦取象:万象归一的符号系统)
伏羲展开"说卦传"的光影长卷,八卦取象的脉络在象数海洋中清晰呈现:
-乾卦取象:天、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
三阳爻累积的刚健之象,从自然天象延伸到人间秩序,如"乾为君"对应天道的统御,"乾为金"对应刚硬的物质属性。
-坤卦取象:地、方、臣、母、布、釜、吝啬......
三阴爻叠加的柔顺之象,"坤为臣"体现地承天的从属关系,"坤为布"象征地承载万物的分布特性。
-震卦取象:雷、龙、长子、足、决躁......
一阳动于二阴之下,如"震为雷"象征阳气破土的震动,"震为长子"对应家中长子的刚动属性。
-巽卦取象:风、木、长女、股、进退......
一阴入于二阳之中,"巽为风"象征无形的渗透力,"巽为木"对应树木生长的条顺之象。
小普发现,每个卦象的引申义都遵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逻辑。
例如坎卦"为耳",因耳孔内虚外实,与坎卦"中满"的爻象一致;离卦"为目",因目珠外明内暗,与离卦"中虚"的爻象相合。
这种人体与卦象的对应,让他想起《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原来医易同源的根脉早藏于象数之中。
(二、象数互参:河洛数理的宇宙密码)
伏羲抬手召唤河图洛书,星海中浮现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数字奥秘:
-河图数:一六属水配坎卦,二七属火配离卦,三八属木配震巽,四九属金配乾兑,五十属土配坤艮。数字的奇偶对应阴阳,如天奇为阳卦,地偶为阴卦。
-洛书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九宫方位与后天八卦一一对应,如震卦居东配三数,兑卦居西配七数,形成"八卦布列,洛书为用"的数理体系。
当伏羲将河图数融入卦象,小普看到乾卦六爻对应"天一生水"到"天六生水"的阳气流转;
坤卦六爻对应"地二生火"到"地十成土"的阴气累积。
这种数字与爻位的共振,让卦象的变化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可计量的宇宙能量波动。
(三、爻象解析:六爻位序的时空密码)
伏羲指尖划过乾坤二卦的六爻,每爻的光影都携带独特的象数信息:
-初爻(地爻):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象数为一,对应阳气初萌的地下状态;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数为二,对应阴气初显的地表征兆。
-二爻(人爻):
乾卦九二"见龙在田",象数为三,阳气升至地面,对应"田"的耕作之象;
坤卦六二"直方大",象数为五(二加中爻三),得中得正,象征大地的平直广漠。
-三爻(人爻):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象数为五,阳气过中而需戒惧;
坤卦六三"含章可贞",象数为七,阴气渐进却需藏敛。
-四爻(天爻):
乾卦九四"或跃在渊",象数为六,阳气接近天位而需抉择;
坤卦六四"括囊无咎",象数为八,阴气接近天位而需收敛。
-五爻(天爻):
乾卦九五"飞龙在天",象数为九,阳气鼎盛居尊位;
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象数为十,阴气得中居尊位。
-上爻(极爻):
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象数为九极而变;
坤卦上六"龙战于野",象数为十极而反。
小普注意到,爻位的象数变化暗含"物极必反"的规律:
奇数为阳爻,逢九为极;
偶数为阴爻,逢十为极。
如离卦九四爻"突如其来如",因九四居阴位(四为偶),阳居阴位而失正,故有"焚如"之象;
坎卦六三爻"来之坎坎",因六三居阳位(三为奇),阴居阳位而失正,故有"重险"之象。
(四、象数应用:观象系辞的占筮智慧)
伏羲演示占筮流程,三枚铜钱抛出后形成"山火贲"卦:
-取象:上艮为山,下离为火,象征山下有火,文明止于外饰。
-数算:动爻在六二,以"大衍之数"五十五起算,得"贲卦六二爻辞:贲其须,舍车而徒"。
-断辞:结合象数,六二爻得中得正,离火为明,艮山为止,故需舍弃外在车马(离为车),徒步(艮为径路)坚守内在文明。
小普尝试推演"水雷屯"卦,初爻动变:
-象解:上坎为水,下震为雷,水在雷上,象征初生时的艰难。
-数解:初爻为阳动变阴,成"水山蹇"卦,结合"屯卦初九:
磐桓,利居贞,利建侯",知初创时需如磐石(艮为石)般隐忍,宜建立根基(震为侯)。
这种象数结合的占筮,让小普明白《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真意——卦象是宇宙万象的浓缩,数字是能量变化的轨迹,辞义是象数演绎的结果。
(五、象数之辨:符号背后的认知革命)
伏羲收敛起象数光影,指间流转着"象数义理"的辩证关系:
-象为体:八卦是对自然、社会、人体的符号化抽象,如"乾马坤牛"是取象于动物的刚柔特性。
-数为用:河洛之数、爻位之数是象的量化表达,如"参天两地而倚数",三天(奇)两地(偶)构成象的基本单元。
-义理为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义理,皆从乾坤的象数属性中引申而来,象数是义理的载体,义理是象数的升华。
小普忽然意识到,象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超级模型认知"——
通过构建八卦、六十四卦的象数模型,将复杂的宇宙规律转化为可推演、可验证的符号系统。
这种思维方式,比之灵山佛经的"言语道断",更强调"言有尽而象无穷"的认知路径。
当晨曦穿透神识,小普手中的《伏羲氏易经》自动翻到"系辞传":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他望着经书上闪烁的象数光影,终于明白:
易经的象数,既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密码,也是返璞归真的认知原点。
此刻,小普的识海中,八卦符号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
震雷是龙的嘶吼,
巽风是木的呼吸,
坎水是耳的聆听,
离火是目的观照。
这些象数交织成网,让他眼中的世界不再是混沌的表象,而是充满规律的符号系统。
他知道,接下来的修行,将沿着象数的阶梯,攀登至"穷神知化"的境界——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位上古圣人在黄河之滨的"观物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