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8章 天地运行 卦序玄机

作者:普广11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普的神识再度沉入《伏羲氏易经》的龟甲纹路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由六十四座青铜鼎组成的圆形祭坛。


    每座鼎上都刻着不同的卦象,鼎身铭文闪烁着日月星辰的光辉。


    伏羲氏站在祭坛中央,手中的蓍草化作一道光桥,连接着乾卦与坤卦的青铜鼎。


    "六十四卦的排列,暗合天地运行的轨迹。"


    伏羲轻点乾鼎,鼎中升起六缕青烟,在空中凝结成乾卦六爻,


    "上篇三十卦始于乾、坤,终于坎、离,象征天地开辟、水火既济。"


    他挥手间,坎鼎与离鼎自动旋转,水火交融的景象在祭坛上空浮现。


    小普注意到鼎身上的卦序与《连山易》中的记载略有不同。


    伏羲解释道:


    "通行本卦序以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为原则。"


    他示意小普观察泰卦与否卦的青铜鼎,


    "泰卦乾下坤上,天地交泰;否卦坤下乾上,天地不交。两者互为覆卦,如一枚铜钱的正反两面。"


    当伏羲提到"覆卦"时,祭坛上的鼎阵突然开始旋转。


    小普发现每对相邻的鼎要么是卦象颠倒(如屯卦与蒙卦),要么是爻象完全相反(如乾卦与坤卦)。


    这种排列方式让他联想到灵山藏经阁的经架——每部典籍都与相邻的典籍形成对照,互为补充。


    "卦序的深层逻辑,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周期律。"


    伏羲指向鼎阵中央的既济鼎与未济鼎,


    "既济卦水火相济,看似圆满,实则蕴含未济的危机;未济卦水火未济,却暗藏既济的转机。"


    鼎中突然涌出活水,在祭坛上形成螺旋状的水系,


    "这就像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圆满与缺憾永远并存。"


    小普尝试用蓍草推演卦序,发现每推进一卦,鼎阵的星象便随之变化。


    当推演到泰卦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祭坛东方;推演到否卦时,斗柄转而指向西方。


    这种变化让他想起《尚书·洪范》中的"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原来卦象与天文星象之间竟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伏羲又演示了"变卦"的奥秘:


    "卦变之法,以乾坤为父母,其余六十二卦皆由乾坤爻变而来。"


    他将乾卦的初爻变为阴爻,乾卦立刻变成天风姤卦;再将姤卦的二爻变为阴爻,又成天山遁卦。


    "这种爻变规律,正如树木生长——从主干生出枝桠,再由枝桠长出新叶。"


    当推演到山地剥卦时,伏羲突然停住:


    "剥卦上九爻硕果不食,象征阳气虽衰却未绝。"


    他轻点鼎身,剥卦的上九爻突然化作一枚金色果实,


    "此时若变爻为阳,则成火地晋卦,象征阳气复苏。"


    果实裂开,从中飞出一只凤凰,盘旋着飞向晋卦的青铜鼎。


    小普发现,每个变卦都对应着不同的时运变化。


    例如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若变爻为阴,则成天火同人卦,象征从潜龙勿用转向广结善缘。


    这种变化让他想起师父常说的"契机"——


    修行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卦辞与爻辞,是易经的灵魂。"


    伏羲翻开《连山易》,鼎阵中浮现出对应的卦辞解析,


    "乾卦元亨利贞,是天的四种德行;坤卦利牝马之贞,强调柔顺守正。"


    他指向屯卦的鼎身,


    "屯卦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警示初创时期需积蓄力量,不可轻举妄动。"


    小普注意到,每个卦辞都包含着辩证的智慧。


    例如讼卦"终凶",却又"利见大人",暗示争讼虽危险,但在贤明之人的裁决下仍可化解。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维方式,与自己所修佛法中的"不二法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此刻他已能纯粹从易经的角度去理解。


    当伏羲讲解到否卦时,鼎阵中突然阴云密布。


    否卦的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在鼎身上闪烁,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则化作一片茅草随风摇曳。


    "否卦象征闭塞不通,但初六爻贞吉提示我们,在困境中保持柔顺反而能化险为夷。"


    伏羲挥手驱散阴云,露出否卦九五爻的"休否,大人吉",


    "当否极泰来之时,更要保持警惕,如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小普尝试用易经的思维分析自身修行。


    他发现,自己在参悟易经时的状态,正对应着渐卦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循序渐进,每一步都扎实稳健。


    而偶尔的困惑,则如蹇卦的"往蹇来誉",虽遇险阻,但坚持下去终有收获。


    随着推演深入,小普对卦序的理解愈发深刻。


    他发现,六十四卦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映射。例如师卦象征军队,强调"丈人吉";比卦象征亲附,主张"建万国,亲诸侯"。这些卦象背后,蕴含着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的智慧。


    当晨曦穿透神识时,小普发现自己已回到藏经阁,手中的《伏羲氏易经》自动翻到"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他意识到,这一晚的推演不仅让他掌握了卦序的规律,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将易经的智慧应用于实际。


    此刻,小普的左眼中隐约浮现出卦序的轨迹,右眼则闪烁着蓍草推演的光影。他知道,易经的学习远未结束。


    接下来,他将深入研究卦变的具体应用,探索如何通过爻变预测未来、指导修行。而伏羲氏留下的鼎阵虚影,将成为他继续前行的指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