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爷子很欣慰,还是他大孙子孝顺啊。本文搜:我的书城 免费阅读
刚想跟赵长生聊两句,展示一下祖孙情,就被赵老太太一屁股撞开了。
赵老太太摸着赵长生白嫩的小脸,“脸上有肉了,看着也有气色了。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啊。”
赵老太太搂着赵长生差点儿哭出来。
赵母扯了扯赵老太太的衣袖,示意赵老太太别太夸张。
这是在别人家呢,行为举止庄重一些,给孩子长点儿面子。
婆媳之间这点儿默契还是有的,赵老太太忙不迭地擦了擦眼泪,“看我,太高兴了。”
然后低声道,“奶奶没给你丢脸吧?”
大儒家的下人看着都比他们气派,从见到赵长生的喜悦中抽离出来后,察觉到被这么多人注视着,赵老太太手都有点儿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赵长生抱着赵老太太的胳膊,轻轻摇了摇头,“奶奶哪会给我丢脸啊?别人都羡慕我有一个这么开明,这么疼我的奶奶呢。”
一句话把赵老太太哄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春杏和孩子们看得那叫一个着急啊,啥时候能轮到他们跟大堂哥说话啊?
大儒怕他在一旁待着,赵家人会不自在,见了面打了招呼就离开了。
他想把空间留给赵长生和他的家人。
没成想白幼宁提着裙子跑来了。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陌生人,白幼宁既兴奋又紧张。
看到白幼宁,赵长生连忙拉着她,向她介绍他的家里人。
白幼宁被大儒教导得很好,即便有些紧张,也尽量大大方方地走到了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面前,乖巧地喊了声,“爷爷、奶奶好。”
看到这么漂亮的小姑娘,两位老人也很高兴,面容慈祥地夸白幼宁是个俊俏的小姑娘。
白幼宁被夸的小脸通红,向赵母问了好之后把视线移向了赵家的孩子们身上。
听到赵长生说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弟弟妹妹,她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哇喔!你有这么多弟弟妹妹!好好啊~”
她家就她一个,赵长生没来之前她很孤单的。
突然想到了什么,白幼宁跑到赵长生身边,搂着他的胳膊,撒娇道,“你有这么多妹妹,送我一个吧!”
啊这……
赵家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赵长生却眼睛一亮,之前想攒钱送赵大丫来县里学刺绣,但他身体成了这样,这件事就被耽搁下来了。
眼下,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岂不是可惜了?
赵长生笑着说好,让白幼宁选一个。
“长生哥,你真好!”白幼宁的眼睛笑成了月牙。
三个妹妹看着都挺顺眼的,她有点儿挑不出来。
下人们见白幼宁和赵长生一个敢要,一个敢给,吓得立马将这件事禀告给了大儒的夫人。
大儒夫人正愁没人陪白幼宁呢,听了之后立马去问了大儒的意见。
跟赵长生朝夕相处的这些日子里,大儒和大儒的夫人以及府上的下人们都对赵长生赞不绝口。
大儒听了之后,觉得留赵长生的妹妹在府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大儒老家的亲戚有些不知分寸,整天想着占便宜,吃绝户。
今儿个这家带娃娃来拜访了,说要给大儒过继一个孩子养老,明儿那个亲戚又来了,说要留个孩子给白幼宁做伴儿。
搞得他们烦不胜烦。
虽然大儒老家在这里,但现在的这些亲戚于大儒而言其实都是出了五服的。
他本家的亲戚其实早就都在京城等地定居了。
本就没几分情分,他们又那么烦人,大儒索性首接闭门谢客了,亲戚上门,一律不见。
他们不想让亲戚的孩子进门,白幼宁却很失望,每次都要问为什么不让这个哥哥/弟弟留下来,为什么不让那个姐姐/妹妹留下来。
白幼宁想要有人陪,但赵长生平时还要读书学习,也不能整天陪着她,做些小姑娘喜欢的事。
亲戚家的孩子不合适,白幼宁又想有人陪,大儒夫妻只能另寻他人。
给白幼宁找玩伴也不是那么好找的,白幼宁脑子不好,心理年龄大概只能定格在七八岁。
这人要是选不好,万一带坏他们的宝贝孙女可咋办?
另一方面,他们与赵家之间还牵扯着一个赵长生呢。
赵长生将来是要跟白幼宁在一起的。
那么赵长生的妹妹就是白幼宁的未来小姑子。
嫂子,小姑子,一起长大,情分自然是有的。
将来肯定不会为难白幼宁。
而且赵长生品行好,他的妹妹也应该不会太差。
想清楚之后,大儒夫妻就去找赵家人了,提出想要留个女孩儿给白幼宁做伴儿。
赵家人的第一想法是太占便宜了。
人家己经养着一个赵长生了,要是再多一个,他们脸皮得有多厚。
因为赵家人第一反应是不想再占便宜了,大儒夫妻对他们的
感观反而更好。
大儒的妻子拉着赵老太太说了又说,姿态放的很低,她的一腔心思只是为了她那可怜的孙女罢了,让同为奶奶的赵老太太格外感同身受。
“行!大妹子,你瞅瞅,看上哪个,我给你留下哪个!”
赵老太太还热心地替大儒妻子选上了,“大丫最稳重,也最懂事了,她是长生的亲妹子,跟他哥一个秉性,温柔好说话,还特别会照顾人。
二丫也是好孩子,眼里有活儿,虽然有些泼辣,但也是会照顾人的。
春杏嘛,爱吃爱笑,嘴很甜,但才三岁,不太合适。”
“要不都留下吧?人多热闹!”大儒妻子兴奋道。
孩子看着都是好孩子,眼睛亮亮的,一看没啥坏心眼儿。
人老了,喜欢热闹。
赵家几个小姑娘虽不如赵长生相貌出众,但也各有各的姿色,温柔的,活泼的,可爱的,看了让人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