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6章 许腾:海外天地,大有作为!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是由一则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出自《列子.天问》。


    这是一篇文言文,初中一年级上册都要学习。


    大致讲的是一个杞国人整天担心天会掉下来的事情。


    杞人忧天,多用于嘲讽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但是2004年,经过考古发现杞人是真的被陨石,也就是天外来石砸过。


    而且不是一次,可能是两次。


    杞国是夏朝后裔,人口不多,周朝给了一个封地,经过不断迁徙,杞人到了现在的山东新泰、宁阳附近,结果遇到了流星雨,被砸的天昏地暗。


    根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杞国的确发生过几次大的天灾,常有陨石坠落。


    如《史记》记载说:“鲁庄公七年,鲁国西北(与杞国接壤)陨星如雨,与雨谐。”


    《左传》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星陨如雨。”


    如今,当地有南落星村、北落星村,有陨石星星山,还存在着许多巨型陨石堆。】


    . . . . . .


    评论区:


    〖这可能就是考古的意义吧,杞人被嘲笑了这么久。〗


    〖即便没考古,史记左传里也写了,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看书了解而已。〗


    〖主要是那时候不知道是陨石,说不定以为天正在裂缝不知道啥时候就全塌了,搁谁谁不怕呀。〗


    〖我说他干嘛要忧天,换我我也忧啊。〗


    〖昆阳城外四十万大军:我懂,我真的懂。〗


    〖所以杞人忧天的真正意思,是看到了其他人未曾见过的苦难,灾祸。也就有了其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担忧。〗


    〖终于有人为他们正名了,教材解析真的标准化了错误答案,都是批判杞人的。〗


    〖因为教材并不需要真相,而且这种事情真相与否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内核。〗


    . . . . . .


    西周初年。


    “王,我们想换个封地。”


    躬身行礼,娄云衢向姬发请求道。


    娄云衢,姒姓,大禹后裔,先祖因避祸改姓为娄,其名云衢,号东楼。


    周朝建立,封为公爵,一般称作杞东楼公或杞东娄公。


    姬发强忍着疼痛,沉吟道:“允。”


    “旦,重新为他们选择封地。”


    . . . . . .


    大明,永乐年间。


    “是啊,教材需要标准化,答案只需要一种。”


    进京赶考的士子聚在一起,无奈的吐槽,顺便怀念宋朝。


    优待士绅、刑不上大夫都是次要的,明朝虽然不比宋朝,但也不差。


    他们怀念的是宋朝的科举答题。


    宋朝也考四书五经,和明朝一样,摘录一句话,问你的看法,再结合时政解析。


    但是宋朝可以引用圣贤的观点,也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可以说服别人。


    所以,宋朝开宗立派的人比较多。


    明朝当然也可以,不过难度比宋朝大多了,所以士子们怀念宋朝。


    但很明显,这群士子没有受过清朝的毒打。


    从不同的两本书中各选一段话,然后截取半段,凑成一句话,再问你的理解。


    你不仅要清晰的记得两个半段话出自何处,用圣贤的观点解释清楚。


    还要理解两句话合在一起有什么含义,再运用圣贤的观点解释。


    当然,你也可以自命不凡,用自己的观点解释,不过得不了高分。


    运气差的时候,遇到文字狱,还要被抓进去。


    比现在的阅读理解难多了,总说现在的阅读理解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


    但你只要记个大概,或者主旨,编出来的回答也和正确答案八九不离十,总能得分。


    换成清朝,许多考题,连孔子复生都写不出正确答案。


    当然了,也没有正确答案,因为出题官也不一定知道。


    清朝许多出题官都是绞尽脑汁出题,标准答案是没有的。


    等所有人把卷子交上来,出题人慢慢找,找到一份最好的,然后说一句:此子所答与我所想相近,给个高分吧。


    “小声些,小心让官差听到,取消你的科举资格。”


    “你们说现在去还能找到陨石吗?”


    “找这玩意儿干嘛?”


    “据说陨铁可以打造的神剑。”


    “呦,腾哥儿还要饮马翰海?”


    士子们怀念宋朝,有时候总喜欢用宋朝的称呼。


    宋朝从天家到民间,总喜欢在男性名字后面加个哥儿来做称呼。


    被称作腾哥儿的男子,姓许,名腾,字云举。


    刚开始在一众士子中几乎没几个朋友。


    因为他长的丑!


    许腾背脊微佝,眉疏目狭,鼻梁虽高却如孤峰突兀,唇厚而色黯。


    左额一道浅疤斜贯入鬓,乃幼时攀树摘柿跌伤所留。


    士子们总是嘲讽他为: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弟子,状貌甚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许腾对众人的嘲讽倒是没有生气,还说:“谢谢诸位兄长鼓励,某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争取开宗立派。”


    澹台灭明乃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这下大家也不好再继续嘲讽许腾,毕竟他只说开宗立派,没说高中状元。


    一般来说,中状元比开宗立派简单。


    但对许腾来说,中状元难如天堑,因为他长得丑,不符合大众审美。


    不止现代人看脸,古代人也是颜狗。


    面由心生,长得丑在第一关就被卡住了,再有才都没用。


    虽然澹台灭明成了七十二贤人之一,但这是极少数。


    许腾可不敢去赌幸存者偏差,说什么高中状元,能榜上有名就不错了。


    建文朝有个叫王艮的,乡试第一,殿试也本该是第一,高中状元。


    但就是因为长得丑,被建文帝取消了状元,改为第二名。


    不过讽刺的是,被建文帝钦点的状元在朱棣进城的时候纳头就拜,而王艮却选择了殉节自杀。


    虽然不知道永乐帝的脾气,但许腾心知自己即便文采再好,状元也是无望。


    长相决定了未来,除非自己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否则朱棣肯定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和群臣闹别扭。


    何况众人还说自己有类澹台灭明。


    这小算盘打的可太精了,听听这名字,灭明……能得状元就有鬼了。


    所以,许腾准备文武兼备。


    自己小时候和武人学武,还被家人责骂,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了。


    永乐帝下西洋,是个开拓之主,如今又知道了海外的富饶,便注定了大明是要向外发展的。


    分封也罢,郡县也好,都需要官员。


    派去的官员还不能是一般的文官,因为征服就注定会有叛乱。


    不要求能够统帅大军作战,起码也要拿的动刀,能够砍人吧?


    这便是自己的优点,文能理政,武能上马厮杀。


    海外的广阔天地,注定了自己大有作为。


    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刷视频:震惊古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