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7章 变堵为疏,暴涨二十倍

作者:东方邵康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眼下重开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事又由刁莽来推进,没有谁敢不给他面子。


    尤其是驻守在河谷走廊的那些边军,打鞑子、赈灾不行,做事也是磨磨唧唧。


    像这种大事,他们能以各种理由搪塞半年以上。


    但在刁莽扛着双戟,带着人马一一“拜会”后,他们都很配合。


    通过河谷走廊西去的商贾肉眼可见增多了。


    没过多久,从西域而来的商贾也变得多了起来。


    赵安、杜苞和封洪联手组建的护商兵马开始运作后,来往商贾的数量直接暴涨了二十倍!


    赵安无疑获利最大。


    葡萄烧酒、玉石、蜂窝煤、药物等可以畅通无阻地售往中原和西域。


    销售额皆是快速翻了数倍。


    其中又以蜂窝煤最为畅销。


    哪怕两处煤矿三班倒,还是供不应求,连带着火炉和钳子的价格都一涨再涨。


    天冷啊!


    蜂窝煤又太好用了!


    烧水、做饭、取暖,可以日夜不熄。


    西戎的人拿战马和粮食换了数万块,刚运回去就被那些达官贵人哄抢一空。


    后来不断追加,而且天天催促。


    幸好翰州卫境内原本就有一处易于开采的煤矿,近来又发现了一处。


    杜苞光明正大押注赵安后,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直接让赵安利用两处煤矿制造蜂窝煤,跟着获利。


    现在产量已经彻底提上来了。


    但还是无法满足从中原到西域的巨大需求缺口……


    站在铁门堡的城墙上,看着进城的商贾排起了长龙,赵大饼也是有了幸福的烦恼。


    他冲着负手而立的赵安道:“大哥,虽说你治下所有百户堡都欢迎这些商贾歇脚,但架不住你现在威望太高,他们都希望来到你所在的地方瞧一瞧。”


    “如果赵家屯也允许他们经过,只怕会人山人海,比这还癫狂!”


    赵家屯肯定不行,会影响制作开元弓、炼制药物、操练兵马的。


    铁门堡终究太小了,现在又不是扩建的时候。


    最好的办法还是分流。


    赵安指了指城内道:“大饼,城里的房舍可以多建,争取容纳更多人。附近各百户堡也要抓住机会,搞些优惠活动把商贾给吸引过去。另外,还要三令五申,不得歧视往来商贾,违令者严惩!”


    大靖和其他朝代一样,重农抑商。


    商贾的地位很低。


    身处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又是边军,赵安采用的是农商并重的策略。


    赵家军离不开粮食。


    他也一直在千方百计地发展农业。


    挖坎儿井、大规模垦荒、改良盐碱地、鼓励种植葡萄、引进玉米和大枣等,这些全都是。


    但如果着眼于西北的长远发展,商业也是必不可少。


    目前他只是让西北边境有了烟火味,并且重开丝绸之路,让商贾流动起来了。


    今后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待会儿就去办。”


    赵大饼挠了挠头道:“大哥,这人多起来后,商贩也开始随地摆摊了,我这要是下重手了,算不算歧视商贾?”


    依大靖的坊市制,商贩必须在规定的地方做买卖,决不允许随意摆摊。


    赵安觉得也该做出改变了。


    他果断道:“传令,放开各城对集市的管控,允许自由买卖,在不影响来往通道和备战的前提下,商贩觉得哪里位置好,便可以出摊。”


    “连接各百户堡的道路两旁,也允许摆摊。不过,需要登记在册,需要缴纳摊租,售卖之物出了问题要能找到人。”


    “摊租?”


    赵大饼眼前一亮道:“这变堵为疏的法子妙啊,我这脑袋还是远不及大哥。这样咱们不又多了一大笔进项了吗?”


    赵安强调道:“摊租要低,咱们走‘量’,不可为他们加重负担,不要干杀鸡取卵的蠢事!”


    “好好好,我这就去告知各百户堡!”


    赵大饼前脚刚离开,马元超后脚便找来了。


    他很是激动道:“侯爷,你还记得我曾经和你提起过的那个富商吗?他带着十个商贾送银子来了,说是要助侯爷招兵买马打鞑子!”


    “自是记得!”


    赵安一边走下城墙,一边道:“若非拓延部来袭,我已经派人登门拜访了。快请他们到百户府一叙,把小玉也喊来。”


    “遵命!”


    马元超离开了一会儿,随后便带着钟玉和众商贾走进了百户府。


    为首的富商长得很富态,而且鼻梁有颗黑痣。


    在相面之人的眼里,鼻子属于“财帛宫”,这种痣乃是巨富之痣啊!


    他率众行礼道:“草民沈卓拜见冠军侯!”


    “快快免礼。”


    赵安连忙道:“你购买马匹,帮助燕赵三十六骑和五百燕赵青壮前来投靠我的义举,赵某未曾忘记。如今又筹措银两,助我招兵买马,如此大义,极为难得!”


    沈卓躬身道:“侯爷为国为民,我等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况且鞑子一旦南下,何人能够幸免?我等还很有可能首当其冲,惨遭洗劫!我一直都觉得生财有道,可财也是身外之物,还是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说得好啊!


    这个商人的心境和觉悟都很不一般!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安走到箱子前,看了看里面装着的银子,估摸着有一万两,笑道:“你们放心,我也会把这些银两花在该花的地方。”


    沈卓看了眼众商贾,轻咳道:“不知在侯爷心中,对我们这些商贾怎么看?”


    赵安已经猜到他们并非只是来送银子的,当即道:“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在我眼里,士农工商皆同气,草木虫鱼是一家。我刚下令允许商贩在各城随意摆摊,今后还会有更多重商举措推出,诸位可以拭目以待。”


    “侯爷!”


    众商贾不约而同地伏拜于地道:“在您重开丝绸之路后,我们便看出您不是一般人。如今您又这么说,我等愿如赵家军一般为您效死!”


    他们也是在押注。


    押注赵安得势后,大靖的商业能够发展起来。


    只是没想到他竟如此重视,直接说出士农工商皆同气这种话。


    这要是搁朝堂上,必会引起轩然大波,遭受弹劾的。


    好在他手握精兵,又是大靖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冠军侯,还身在西北……


    若是这样下去,早晚成为大靖的擎天一柱。


    到那时,他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


    商贾的处境也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这会儿都很佩服沈卓的眼光。


    先帮马元超,再助赵安。


    虽说他本就乐善好施,多行义举,但又何尝不是在广结善缘?


    生意做到他这种境界,难怪他会成为江南首富。


    “诸位快请起。”


    赵安继续加码道:“待时机成熟,我会上奏朝廷,工商之子亦可参加科举,商贾市井屠贩之人,皆可召而登堂议事。不仅大靖,历朝历代对商贾的诸多限制都应取消。若最终朝廷不愿做,那便由我来做!”


    “侯爷!”


    这话听得沈卓老泪纵横道:“就凭您这一番话,我等愿穷尽家财助您打鞑子!”


    赵安微微一笑道:“你们待我以义,我又怎么可能亏待你们?我准备成立一个商会来做这囊括四宇的生意,不知诸位有没有兴趣加入?”


    众人没有迟疑道:“我等愿意加入!”


    “很好!”


    赵安指了指沈卓道:“那咱们便以他为会长,广邀志同道合之人加入。如今丝绸之路重开,西域对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需求极大,咱们可以先从此入手。”


    “你们只管囤货、运送,我来保证畅通和售卖,来多少都可以卖多少。在咱们形成默契后,我这里也有许多好东西交由你们去生产,去售卖。比如由五谷,而不是葡萄酿制的烧酒、比琉璃还通透的玻璃、比澡豆还好用的肥皂等等。”


    十来个商贾都听傻眼了。


    他手里到底藏了多少好东西?


    这随便拿出一样,都堪比摇钱树吧!


    难怪他起势那么快!


    坊间一直有传闻说他是得贵人相助。


    可贵人再有钱,能帮他养那么多骑兵?安置那么多流民?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会做生意会赚钱啊!


    沈卓是靠收集人间遗弃之物(捡垃圾)起家的,这些年经营酒楼、茶肆、布行等,轻松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今日和赵安对比后,他发现若是赵安做生意,很快就会富可敌国!


    他们拿着一万两银子来叩门,还是太少了。


    回去后需要立马再送一万两来……


    “安哥哥,你才是真财神啊!”


    钟玉托着香腮,痴痴地看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赵安,突然很想让他捏腰窝。


    不,也可以是其他地方。


    只要他愿意捏,想捏多久就捏多久……


    喜欢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请大家收藏:()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