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章湖武阴谋败露

作者:川雨穿越历史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运费业瞪大双眼,怒声吼道:“我靠自己的本事辛辛苦苦挣来的三千两白银,凭什么要交给你们?你们到底算哪根葱!”


    此时,站在一众刺客前面的那位女刺客,正是寒氏,她冷笑一声,不屑地回道:“哼,识相点的话就赶紧乖乖交出来,不然的话,可就休怪我们手下无情了!”


    运费业咬着牙,斩钉截铁地回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可是属于我的血汗钱,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送给你们这群强盗?”


    寒氏心中暗自思忖,如果不是遇到了这种特殊状况,她又怎么可能会打这区区三千两白银的主意呢?但如今,形势所迫,不仅这三千两白银得拿到手,就连这个运费业也必须一并带走,这确实是需要好好斟酌一番的事情。若是运费业仍然如此冥顽不灵、坚决不肯交出银子,那么也就只能采取强硬手段直接将他绑走了。


    果不其然,运费业梗着脖子,毫不退缩地喊道:“想要拿走我的东西,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你们这分明就是明火执仗地抢劫,天理何在!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将这些白银拱手相让于你们的!”


    寒氏闻言,不禁冷哼一声,脸色一沉,喝道:“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休怪本姑娘心狠手辣了!来人啊,把运费业给我绑起来!”说完,她猛地转过头去,向身后的众刺客们下达命令。


    公元5年10月5日,年仅五岁的运费业被人带到了一处神秘而未知的所在。他瞪大了的眼睛,试图开口询问自己身处何地,但还未等他发出声音,一只冰冷的手便捂住了他的嘴巴。那只手的主人正是女刺客寒氏。


    运费业奋力挣扎着想挣脱束缚,但无奈力量悬殊太大,他只能有口难言,把想说的话全都憋在了肚子里,急得满脸通红却说不出半个字。


    寒氏看着眼前那运费业,说道:“家伙,你应该不想这么就死掉吧?毕竟我可是抢走了你整整三千两白银啊!想必此刻你对我的恨意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吧。”


    听到这话,运费业不再乱动,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表示默认。然而,寒氏似乎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继续自顾自地说着:“记住,从现在起,不光是你这个人,包括你身上携带的所有东西,都已经归我们这座寨子所有了,再也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当然也包括那三千两银子。”


    运费业紧紧抿着嘴唇,依旧一言不发。此时,站在寒氏身后的众多刺客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其中一个名叫马独的刺客不耐烦地抱怨道:“这女老大到底要和这小鬼啰嗦到什么时候啊?真是无聊透顶!”


    旁边的另一个刺客马杜则无奈地摇摇头回应道:“没办法呀,谁让咱们当初选择加入这刺客行当呢?要不然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一时间,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


    此刻正值公元5年10月6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了赵聪府上。身为九品武官的赵聪,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心里头有一丝异样的感觉。于是,他缓缓地坐起身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后便迅速换好了官服。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不一会儿,只见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定睛一看,竟是宫里的老太监政云。


    “赵大人!”政云满脸堆笑地说道,“恭喜您呐,陛下有旨,从今儿个开始,您得天天上朝议政啦!这会儿时辰可都不早了,已经到了该上朝的时候喽。咱家还得赶紧过去瞧瞧那些大臣们呢,您也快快准备准备吧。”说罢,政云微微躬身施了一礼,转身匆匆离去。


    赵聪望着老太监政云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禁低声咒骂道:“该死的,这皇帝老儿难道就没想着让我歇息片刻?真是一刻也不得闲呐!”然而抱怨归抱怨,君命不可违,他深知其中利害关系。无奈之下,赵聪只得打起精神,着手准备入朝所需之物。


    一番忙碌过后,赵聪总算将一切收拾停当。随后,他迈着大步走出府邸,沿着街道一路疾行。这一路上,他心中暗自思忖着此次上朝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形。不知不觉间,他已走过了长达130米的路程,终于抵达了皇宫大门前。看着那巍峨高耸的宫门,赵聪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冠,迈步踏入其中,朝着朝堂走去


    此刻,皇帝华河苏面色凝重地端坐在那略显破旧的轮椅之上,他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朝堂之下的群臣,缓声问道:“众位爱卿可有本要奏?”然而,朝堂之中却是一片寂静,无人敢轻易出声。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只见户部尚书众安庆深吸一口气,跨步而出,拱手施礼后沉声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要奏。据最新消息,江苏分正区的倾苏城于公元5年10月6日上午遭遇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所知的情况虽然有限,但形势已然万分危急。此次洪涝致使当地粮食损失高达126.2万斤之多,更有多达1.6万名无辜民众不幸丧生,还有969亩的良田被淹没殆尽。整个受灾区域,洪水泛滥成灾,淹没面积竟达1.2万亩之广,饿殍遍地,惨不忍睹。而且,近来暴雨频繁来袭,使得灾情愈发严峻。初步统计,受灾人数总计已达90万人之巨。这些可怜的百姓们为求生存,纷纷选择大规模迁移。怎奈天不遂人愿,通往南京城和苏州城的道路皆因海水倒灌而阻断,通讯亦随之断绝。如此一来,众多百姓被困于倾苏城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滔滔洪水吞噬。如今的倾苏城,到处都是被水淹没过的房屋,一片狼藉,许多建筑已然倒塌,成为了一片荒芜废弃之地。”


    众安庆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之声,众人皆是面露惊色,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感到震惊不已。


    此时的倾苏城已然陷入一片混乱与灾难之中,景象惨不忍睹。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地势低洼的区域更是遭受重创,房屋倒塌,农田被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人群中,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女孩紧紧拉着父亲的衣角,她名叫月氏,小脸因为饥饿而显得苍白无力。“爹爹,俺好饿啊……”月氏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月光义心疼地看着女儿,轻声安慰:“女儿乖,再忍耐一会儿,咱们很快就能找到吃的了。”说完,便拉起月氏的小手继续匆匆赶路。


    然而,他们的前路却充满艰难险阻。倾苏城通往南京城和苏州城的道路早已被滔滔洪水淹没,完全无法通行。就连前往其他城池的路途也同样被洪水阻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片汪洋。


    月光义望着眼前茫茫的水患,心中悲愤交加,忍不住仰头对天长啸:“老天爷!你是真的想要害死我吗?成天就只知道降下这些灾害,从来不曾停歇!难道非要将我们全城人的性命都夺走才甘心吗?今天,我定要让你知道何为‘人怒天怨’!”


    就在这时,旁边一名官兵听到月光义这番话,脸色大变,急忙喝止道:“快闭上你的嘴!你不要命了吗?皇上刚刚下达了旨意要赈灾,若被上头听见你如此不敬之言,定会严惩不贷!”


    公元5年10月7日,阳光洒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微风轻拂着人们的面庞。此时,九品武官赵聪正站在皇宫内的一处庭院之中,与丞相南城羽、关武以及皇帝华河苏一同商议着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


    赵聪神色凝重地先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踱步而去,然后对着皇帝拱手施礼道:“陛下,不知您是否知晓前些日子二皇子华湖和三皇子华武竟然手持刀剑劫持了华东氏一事?”


    华河苏微微点头,语气平静地回答道:“此事朕自然是清楚的。当时皇后刘角也恰好身处现场,她不惜耗费数千两白银,只为保下华东质,并让那背锅认错的侍女瑞令得以活命,这桩事件方才平息下来。”


    赵聪眉头微皱,继续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颇有蹊跷之处。依着以往两位皇子的性情,他们断不可能做出这般行径来抢夺他人。然而,前几日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仿佛是受人操纵的棋子一般,微臣甚至觉得背后定有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所以,当务之急乃是要设法引出幕后黑手,方能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说到此处,赵聪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后,接着分析道:“而在微臣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嫌疑人便是湖武。此人在朝堂之上向来沉默寡言,正所谓‘不叫的狗最咬人’,越是这种平日里闷不作声之人,往往越有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从而成为重大嫌疑对象。”


    此时,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皇帝华河苏眉头微皱,声音低沉地说道:“朕觉得赵聪、南城羽和关武三人,到了明日,务必得上朝!正如你们之前所言,此事背后定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如今咱们已经谈到了深夜时分啊!”说罢,他轻轻叹了口气。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来到了次日——公元5年10月8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皇宫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在太监们小心翼翼的引领下,华河苏身着华丽的龙袍,稳步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并稳稳当当地坐了上去。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众多大臣皆低垂着头颅,不敢轻易出声。片刻之后,只听得一声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紧接着,大臣们开始依次向皇帝禀报各种事务。然而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身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吏部尚书湖武。只见他神色严肃,拱手向着华河苏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微臣要弹劾南城羽与关武二人!前几日,他们竟然指使二皇子华湖和三皇子华武手持刀剑劫持三公主华东氏。微臣严重怀疑此等恶劣行径便是由他们二人所指使的!”说完,湖武毫不犹豫地从袖中掏出一份所谓的罪证证书。


    这份证书乍看起来似乎确凿无疑,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篡改痕迹,原本指使之人竟被直接换成了南城羽和关武。与此同时,户部侍郎刘湖也赶忙站出队列,附和道:“陛下,微臣复议!”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对华河苏究竟会如何处置此事充满了好奇与担忧。


    就在此时,只见那身材魁梧、威风凛凛的九品武官赵聪挺身而出,他面色凝重,双目紧紧盯着吏部尚书湖武,大声说道:“吏部侍郎湖武大人,您一直口口声声咬定此事乃是南城羽和关武所干,但您呈上来的这份所谓的罪证证书,似乎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啊!谁能保证这份罪证证书没有经过篡改或伪造呢?所以,此事必须要严加审查才行!”


    赵聪的话语刚落,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华河苏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随即,他威严地下令道:“传朕旨意,立刻对吏部尚书湖武手中的罪证证书进行严查!务必将其中可能存在的任何漏洞都给朕找出来!”


    接到命令后,一群身强体壮、训练有素的侍卫如同饿狼猛虎一般,迅速冲上前去,从吏部尚书湖武的手中夺过那份至关重要的罪证证书,然后便展开了仔细而严密的检查工作。他们全神贯注,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尽管这些侍卫们不辞辛劳地反复查看了多遍,却始终未能发现任何一处漏洞。最后,他们无奈地摇着头,向皇帝禀报说:“启禀陛下,微臣等实在是无能,根本就找不到任何漏洞啊!”


    听到这话,赵聪却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哼,其实这件事早在我的预料之中。陛下,请赐予我一块坚硬的铁碎块,并给我一些时间,容我好好研究一下这份罪证证书。”说着,他伸出双手,准备接过那块铁碎块。


    只见皇帝华河苏面色阴沉地高喝一声:“来人!速取铁碎块呈予赵聪!”不多时,数名侍从便将一堆铁碎块送到了赵聪面前。


    赵聪接过这些铁碎块之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立刻着手寻找起罪证证书中的漏洞来。他熟练地运用手中的工具,将这些铁碎块慢慢地打磨、加工,逐渐制成一片片细小而又规整的片瓦碎。


    随后,赵聪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片瓦碎放置到罪证证书之上,并轻轻揉搓起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罪证证书那看似严密的掩盖漏洞机制竟然在与片瓦碎接触的瞬间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没过多久,罪证证书上原本隐藏得极好的破绽纷纷显露出来,整个证书变得千疮百孔、漏洞百出。赵聪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他朗声道:“诸位,且再来瞧瞧吧!”


    听到赵聪的呼喊,一旁的侍卫以及南城羽关武、吏部尚书湖武等人急忙凑上前去查看。当他们看清眼前这本曾经号称天衣无缝的罪证证书如今已面目全非之时,都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之色。


    尤其是吏部尚书湖武,更是惊得瞠目结舌,他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道:“这……这怎么可能?这分明之前还是毫无破绽啊!怎会变成这般模样?而且怎么会牵扯到我和刘湖呢?这……这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啊!”


    然而面对湖武的质疑,赵聪却是一脸淡定回应道:“不可能便是不可能。世间本就不存在真正完美无缺之物,只是有些人过于自负罢了。”


    吏部尚书湖武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喊道:“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那刚刚呈上的天衣无缝的罪证证书,怎会突然变得漏洞百出?”他的声音颤抖着,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


    一旁的赵聪则冷冷地看着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嘲讽:“事已至此,你还能如何狡辩?如今证据确凿,他们皆指控你与户部侍郎刘湖暗中勾结。就在前几日,竟指使二皇子和三皇子前去劫持三公主,妄图借此摧毁他们的名声,并将所有祸端巧妙地嫁祸于南城羽和关武二人身上,可有此事?”


    吏部尚书湖武听到这些话,如遭雷击一般,整个人瞬间瘫软在地。他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绝望地喃喃自语道:“这……这不可能啊……”然而,再多的否认此时也显得苍白无力。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皇帝华河苏终于开口了,他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来人啊!吏部尚书与户部侍郎相互勾结,竟敢毁掉朕的二子、三子以及三女的名声,甚至还妄图嫁祸他人,实在是罪大恶极,天理难容!即刻将此二人斩首示众,其全家流放边疆。至于那些参与其中之人,一律罚银一百两,同时罚俸六年!”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曾经权倾朝野的吏部尚书就这样迎来了最终的结局,而朝廷中的这位忠相也就此黯然落幕。众人心中皆是唏嘘不已,但更多的,则是对皇帝严惩不贷之举的敬畏之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