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9章 黑

作者:树下有只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4月1日,周日,愚人节。


    早晨7点。


    “唰!”


    窗帘拉开,暖阳迎面,让人下意识眯起双眼。


    待适应光线后,陆远望着香江的晨景,双手高举至头顶,缓缓张开,与肩部平齐,抻了个大大的懒腰。


    “呼,不当导演的日子,轻松多了。”


    到达香江当晚,和主创团队吃了顿饭,稍作熟悉,第二天开始剧本围读。


    为期一周,昨天宣布结束,今天上午剧组将正式开机。


    香江早些年可没有剧本围读一说。


    倘若真要有哪个导演头铁,想在开机前拉着剧组全体员工开大会。


    探讨这场戏说什么、结构是什么、人物状态为什么这样,甚至把台词推敲到标点符号。


    投资方(黑涩会)会毫不犹豫的从衣兜里掏出枪,抵着导演的脑门:能不能干,不能干也得干,哪有那么多要求,扑该,剧本刚写出开头,围个鸡毛啊。


    故而,在这种动辄掏枪的背景下,香江导演多是快枪手。


    王京拍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时,只用了7天时间,徐克拍《豪门夜宴》更加离谱,4天搞定。


    当然咯,也有例外,比如墨镜王。


    洗漱一番,离开机仪式的时间尚早。


    拒绝了助理郑芊的陪同,陆远戴着帽子,挂上墨镜,全副武装,溜达着下楼去吃早餐。


    都说香江人不追星,其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在黄金一代港星的当打之年,香江人追星的风气比之内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非是香江新生代断层了。


    现在挑大梁的,依旧是四大天王、双周一成那批人,而追星的多是年轻人,难不成让年轻人都去追大叔。


    再加上整个香江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深圳的一半,香江的明星对本地人来讲没什么新鲜感。


    内地来的人却不一样,至少陆远走在旺角街头,回头率超高。


    为毛,因为大街上有不少他所代言奢侈品的广告,巨型半身照,摆放的位置比天王都亮眼。


    出了电梯,在酒店大厅遇到哈欠连天的文木野。


    “木野,走,吃早餐去。”他招呼一声。


    文木野擦了下眼角的泪水,靠近喊道:“老大。”


    陆远见他一脸困意,问:“怎么,昨晚没睡好?”


    “剧组正式开机,有些紧张,昨晚琢磨今天要拍摄的戏份,睡得晚了点。”


    陆远不由想起拍摄《超时空同居》时的记忆,拍了拍他的肩膀,打气道:“你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充足了,至少比去年的我要好,别有太大压力,慢工出细活。”


    “嗯。”文木野点了点头,心里却没当真。


    当同行得知他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后,羡慕奉承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人说风凉话。


    一上来就执导8000万投资的电影,这种认可与期待,哪怕不为了自己,他也不能辜负陆远的信任。


    说话间,执行导演李亘从电梯里出来:“老大,木野,吃早餐么,等等我。”


    “快点跟上。”


    香江的生活节奏很快,周末街头也能看到不少神色匆匆的上班族,穿着相对正式的西装,手里拿着早餐,边走边吃。


    三人出了酒店,两分钟左右,进入一家港式早茶厅,直上二楼,挑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们仨这些天一起出来吃过多次,李亘清楚各自的喜好,遂熟络的在菜单上勾勾画画。


    “虾饺。”


    “烧卖。”


    “凤爪。”


    “叉烧包。”


    “再来三份嫩肉瘦肠粥。”


    “等一下,今天换个口味。”陆远取下墨镜,打断道:“给我来份鲜虾粥吧。”


    “好的,木野你呢?”


    “嗯。”文木野瞅了眼红彤彤的菜单,道:“我来一份米粉。”


    李亘在菜单上画了个圈圈,交给杵在一旁的服务员。


    服务员是个小姑娘,上初中的年纪,估摸着是店老板的闺女之类,周末在店里帮工,这会儿正盯着陆远发呆。


    “嗨,小妹妹,上班呢。”李亘挥了挥手里的菜单。


    “啊。”小姑娘叫了一声,羞答答的溜了。


    “菜单。”


    “哦。”小姑娘又溜了回来,抢过菜单就走。


    李亘双手一摊,郁闷道:“是我不够帅吗?她看都不看我一眼。”


    “确实不太明显。”文木野插了嘴。


    “你!”李亘想骂人,他在长相上确实没什么亮点。


    陆远看着他俩斗嘴,无声的笑了笑。


    很难想象,有着李雪健儿子这一层身份,还愿意踏踏实实的从剧组基层做起,在娱乐圈一众星二代里,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了。


    “我上次听李雪建老师说,你大学毕业时就进过组?”


    “是的。”李亘表情一收,回忆道:“09年那会儿,北语刚毕业,跟着一个电视剧剧组当了三个月的导演助理。”


    “后来怎么又想着报考北电导演系了?”


    李亘玩着桌上的筷子,道:“小时候跟着我爸进剧组,耳濡目染下,对拍戏产生兴趣,大学期间做为交换生去了日本。


    异国他乡的有了些感触,自己写了个本子,想着以后能不能拍出来,我爸担心我是三分钟热度,回国后就让我先进组试试,待了三个月,发现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就报考了北电。”


    陆远点点头,没听见文木野的声音,余光注意到这货盯着窗外,目不转睛。


    “怎么回事。”


    文木野收回视线,推着鼻梁上的眼镜,道:“老大,我发现今天街上的警察好像多了不少,会不会影响上午的拍摄啊。”


    陆远斜了他一眼,懒得搭理这货。


    剧组已经向相关部门报备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会有专人通知,文木野纯粹是第一次执导,自己吓唬自己。


    见李亘都一脸鄙视地看着自己,文木野拍了拍脑门:“嘿,是我犯傻了。”


    他顿了顿,沉吟数秒,道:“不过街上巡逻的警察确实比昨天多了些。”


    “看错了吧。”李亘不太信,起身,抻着脖子看向窗外。


    “怎么可能看错,你瞧那三个阿sir,昨天是不是只有一个。”


    两人围在窗前嘀嘀咕咕、


    恰好刚才的服务员小姑娘走进来,将手里端着的早点放下,听了片刻,怯生生的说道:“那个,是在反黑。”


    “反黑?”陆远疑惑地看过去。


    那小姑娘抿了抿嘴唇,脑袋biu的一下,躲开他的视线,小脸红扑扑的,道:“前段时间有黑帮举行两年一度的坐馆(头目)选举,选出现任坐馆,只是上任后没几天就被警察抓了。


    帮派高层推荐前任坐馆重新掌舵,谁想第二天现任坐馆就被放了出来,然后两派交火,昨晚荃湾码头有帮派元老被砍成重伤,据说差点没救回来,缝了50针。”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李亘好奇发问。


    小姑娘眨了眨眼,没理他,反而看向陆远,见他认真听着,壮着胆子,问道:“陆远,可以合一张影吗?”


    “你知道我?”


    “嗯呐,我是你偶像,啊不是,我是伱粉丝。”姑娘说错了话,异常羞涩。


    心里却觉得偶像有点呆,为什么会一脸诧异呢,她虽然才读初一,可是也会上网的好不好,她的手机壁纸是陆远,前些天还买了他代言的手机。


    “行啊。”陆远没有拒绝,和小女孩合了张影。


    因为长相原因,即使他出道以来没拍过几部偶像剧,但年轻粉丝依旧不少。


    “咔嚓。”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咔嚓。”


    待要求得到满足,小姑娘看着vivo手机里的照片,才解释:“我听班里男同学说的,他哥哥是帮派的草鞋。”


    “你还知道草鞋。”


    “那当然了!”


    她说的一套一套的,坐馆,元老,草鞋,各种职务。


    等小姑娘出去后,文木野忽然道:“老大,你说那个现任坐馆是不是警方故意掐着点抓,掐着点放的?”


    “谁知道呢。”陆远喝着粥。


    文木野继续说:“如果真是那样,倒是和咱们的戏有点像。”


    “不是,现在香江黑帮还这么猖狂啊。”李亘有些傻眼。


    文木野瞥了他一眼,大傻子。


    陆远没有说什么,拍摄《新世界》前,他对香江黑帮有过了解。


    进组后,还从梁佳辉那里听来不少黑帮内幕。


    黑帮从没消失,不过是洗白上岸了。


    早些年的香江黑帮,就如同旺角的老街道一样,盘根错节。


    仅香江著名的黑帮,就有新义安、14k、和胜和、义群四大帮派,小的不知名的帮派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黑帮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合会。


    三合会最初也叫“天地会”,打着“反清复明”旗号,揭竿而起。


    后来被围剿,残部只好将组织的名称改为三合会。


    近代,三合会搭上国党,充当其在民间暗杀政敌、清剿工会的打手。


    势力愈发壮大,遍布两岸三地,甚至一度与魔都地区的“青帮”齐名。


    后来国党败退,我党崛起,对这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群体施行镇压。


    以三合会为首的黑帮只得龟缩回香江。


    香江地区当时是由英国进行殖民统治,这些三合会成员认为,英国不会把香江当作自家的地盘进行管理。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了印度、马来西亚等远东殖民地的英国,把香江视作自己殖民体系最后的救命稻草。


    三合会等黑帮,很快成为了英国殖民当局眼中的一粒沙,逐渐分化、瓦解成了若干个小的黑帮团体。


    这也是后来的新义安、14k等中小型黑帮派系林立的原因之一。


    不过,虽然英国殖民当局曾一度下令清剿香江黑帮,但他们从始至终都未曾将这股势力连根拔起。


    这是因为,英国从始至终都是香江当地的“外来客”。


    英国从始至终都需要利用三合会等香江黑帮旧成员的人脉,协助其进行情报,统战的工作。


    直到回归谈判接近尾声,时局转变。


    而经过多次修改后,《新世界》的剧本是这样的。


    大背景。


    1946年,英国在香江建立了一个情报组织——香江警察政至部。


    该部名义上隶属警队,但实际上一直由英国军情五处管理,是大英帝国的忠实狗粉。


    政至部的权力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英方执行各种间谍活动。


    1984年,随着回归谈判接近尾声,政至部被解散。


    原部门的成员也分散到各政要机关任职。


    表面上,英国在筹备香江的交接事宜,暗地里却马不停蹄地对香江进行各种渗透部署。


    英国人花重金培养忠犬,让他们在香江的各行各业掌权,以便回归之后可以继续操控香江。


    其中就包括对社团的处理。


    三图会的龙头叫石东出。


    回归谈判期间,此人意识到搞社团没有前途,一个帮派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走向。


    要么一黑到底,继而失控、崩盘,被官方收拾,要么极力转型,横向发展、拓宽赛道。


    石东出是一个颇有远见的龙头,计划对社团完成转型。


    而英国人看准了这个机会,姜警司派卧底李子成打入社团内部,监视社团的一举一动,等公司漂白上岸,再时不时的往对岸煽风点火。


    石东出整合社团的过程比较暴力,涉及多方利益,内部斗争激烈,但尚处于可控阶段。


    社团有几个关键人物。


    石东出、张守基、丁青、李仲久、李子成。


    石东出是龙头,自任董事长,负责全面工作。


    统战需要,所以对能力出众的丁青格外看重,可是为了自己的位置能坐稳,玩平衡,又树立一个竞争者李仲久紧紧跟在丁青身后。


    丁青有个小弟叫李子成。


    至于张守基,名义上的二把手,实则是门面而已,类似于董秘。


    石东出某次赴约,有英国人在场,英国人很直接,想收下他当狗。


    无奈石东出只想金盆洗手,走白道,不想陷入更大的漩涡,结果在回来的途中车祸死亡。


    石东出不愿当狗,便上天。


    而他本来为帮派,或者说公司设计好的超稳定的架构,就此失衡。


    二把手张守基心动了,龙头挂了,那么他有没有可能在丁青、李仲久的混战中渔翁得利呢?


    他找到了警方,他想当狗。


    可警方有卧底李子成,显然这才是更适合的人,却也没拒绝,吊着他。


    李子成不乐意,他想上岸。


    于是一场围绕张守基、丁青、李仲久、李子成,以及香江警方的博弈自此展开。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