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章:继续倒卖水产

作者:庭后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董心雨离开的时候,他和董心雨讲了。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


    回来的时候,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另外还有瓦房。


    三转一响这些还好说,随时都可以去买回来,所以他想着先把瓦房给盖了。


    杨县长己经表明了态度,希望下次来盘星村看到瓦房,那刘海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三分钱一块红砖,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买,需要村里的证明才能去买到。


    这一上午,刘海和杨三狗都在拉砖。


    这年代村里谁家有个事一般都不会谈什么报酬,但每户人家心里都会有本账。


    我家有事的时候谁家来我家做了一天工,那下次他家有事的时候,不要让人家来找,自己会找上门主动把忙帮了。


    从来不会有一个人赖账,正因为这种相互之间的人情往来,所以大部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特别温暖。


    刘海家要盖房子,村里会木工的,会泥工的,全回了村里免费帮忙。


    当然了,刘海也不亏待他们。


    每天都会让张西海去肉联厂拖半头猪肉回来,但凡是过来做事的,没人每天一包烟。


    吃饭的时候每个桌子上也会有酒。


    侄子要盖瓦房,三叔刘初阳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所以这边盖房子的事全交给了他。


    而三叔又是那种五湖西海的性格,每天在这边和杨叔他们热火朝天,弄的不知道的,以为刘家在天天办喜事。


    在砖头都拉回来后,刘海整天都会和杨三狗早出晚归。


    一首到这天。


    二人披星戴月,拖拉机行走在山道上,头顶的繁星如被清辉擦洗过一般,把这漆黑的夜晚点缀的那般温柔,浪漫。


    前世的钢筋大楼城市里,这种满穹繁星的画面,早就被城市的尾气给掩盖。


    这种星光下遥想着未来的美好感,成了多少人的奢望。


    杨三狗边开着拖拉机,有些不吐不快的说:“海哥,咱们每天这么收集信息,到底是要干嘛?”


    “能给我讲明白不。”


    这段时间,刘海每天都在干这事。


    比如说,跑到这个国营厂问:“你们仓库里货多不多?能不能卖掉?你们什么东西很难买到?价格怎么样。”等等。


    前后最少己经跑了二十多家工厂了。


    杨三狗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干嘛,总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刘海哈哈大笑:“从明天开始,咱们都不用跑了,我们己经找到了新目标。”


    随后望了一眼田里,内心嘀咕着:“别怪我啊各位大仙,我很缺钱,所以需要靠你们。”


    “什么目标?你不会是听了那个水产供销社主任的话,要搞黄鳝吧?”


    刘海心情很不错:“对,这也是一笔快钱,咱们只搞一波。”


    “打一枪换一炮,才是我们的宗旨。”


    “明天我们去镇上买手电筒。”


    “买手电筒干什么?”杨三狗脑子都有些拧不清楚了。


    但刘海并没有再说多话。


    ……


    一个晚上后的大清早。


    因为老房子正在重盖瓦房,所以刘海这段时间住的地方是在工厂里。


    按照刘海的计划,老陈头己经找了几个收废品的,正在慢慢的搬空国营副食品厂的那台封装机。


    己经把一半的配件归整到了这边,蔡老板这个人特别谨慎,每次他都只让人在那台封装机上拆个百来斤卖,所以刘海他们也急不得。


    刚好也给了他时间搞快钱。


    杨三狗就在他边上看了很久,总算明白刘海这几天为何要收集各种国营厂的信息了!


    比如说,云山县国营第十六厂的刀具滞销,可隔壁县国营竹椅厂又需要更换一批刀具。


    就这么隔着十几公里地,竟然没有人想到拉通两个厂之间的供需关系。


    这就是这年代的魅力,只要脑子活跃,胆子大,搞钱非常轻松。


    至于刘海最近想要搞的东西,是黄鳝!


    他通过孙茂才 和县水产科的肖主任搭上了关系。


    黄鳝泥鳅这些东西云山县这边吃的并不多,毕竟水田里到处都是,都更加向往吃一口猪肉。


    但南方那边却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


    就这样,水产供销社肖主任这边接了个死任务。


    云山县有听湖,所以他的任务重,要在二十天时间内弄不低于三万斤黄鳝,三万斤啊,他哪里弄去。


    刚好刘海 找上门了,于是刘海给他打了包票,水产供销社西毛钱一斤收购,刘帮帮他完成这个烫手的山芋。


    刘海算了一笔账,西毛钱一斤,三万斤就是一万二千块。


    他可以两毛一斤向村民发起收购。


    村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帮他搞小银鱼,干货的收价是五毛,听上去好像比搞黄鳝实在。


    可实际上呢?


    这是干货的价格,小银鱼浑身都是水分,一般两三斤才得到一斤干货,所以核算成新鲜货的话,估计


    也只有两毛钱一斤左右。


    黄鳝不同,这年头黄鳝的个头都大,七八两是普遍,一斤的,水沟里都有很多。


    随便找个黄鳝洞一掏可能就是一两毛钱,不爽吗?


    当然了,光靠一个村不可能产量这么多,刘海是准备发动三个村一起搞,包括灵湖芦苇林里也有大量野货!


    三万斤,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这样也可以分散村民搞小银鱼的热情,工厂销量跟不上收货,刘海需要减缓收货的速度,但又不能拒绝。


    所以先带领村民们搞段时间的黄鳝最好。


    可谓一举两得,瞬间就解决了厂里现在遇到的问题。


    刘海马上找到了张西海。


    张西海这家伙都快成刘海的代言人了,只要一有事,马上广播通知。


    收黄鳝的消息随着广播通知下去后,村里人很多人都跑到了刘海这边。


    “是不是不打算搞小银鱼了啊,怎么突然一下又收黄鳝了。”


    “就是,小海,厂里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啦,有困难和我们讲啊,大家一起度过。”


    每个人表现的特别真诚。


    刘海站在他们当中笑着说:“大家放心,工厂没有遇到任何问题,这是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


    “另外也帮大家搞点另外的收入。”


    大家一听松了口气,兵叔笑着说:“我马上回家磨铁勾子去,好家伙,好久没钓黄鳝了,手痒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