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6章 各大王朝的兴衰10

作者:金小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从这便可以看出统治阶层,在对军事上的无知、无能和不作为。明明自己手里的的将领不输任何人,却偏偏忌惮自己人,反倒是觉得外人会帮自己……”罗玉华批评道。


    “后期皇帝昏庸,朝政腐败,政治内斗严重,以及军费开支较大,百姓负担过重。内忧外患,都是造成宋王朝完结的根源……”


    “好家伙,你这孩子,一针见血啊……”刘邦皱眉道,“这大宋皇帝怎么这么糊涂呢?”


    “自己人不信,却信任外人,这不妥妥引狼入室吗?”


    “所以,又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来了。”罗玉华没有多说什么,继续介绍道。“而元朝,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到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再到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华夏。”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八嘎海,西藏和蛙岛第一次被纳入华夏版图。”


    她继续道:“而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造成了宰相专权和内乱频发。”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华夏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华夏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


    “公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而元朝的灭亡原因,问题更大……”她皱眉道,“贵族生活糜烂,吏治腐败,政府信用破产,土地兼并严重……”


    “不平等的民族等级制度,以及对人民压迫欺凌严重。财政赤字高居不下,赋税过重,外加自然灾害严重……”


    “而最关键的,便是管理者并不注重学习,只会用武力打江山,而不会治理江山……”


    “其实现在的西方大村也是这样……”徐爱也插嘴道,“一个大村,有钱人说了算,所谓的精英化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却伤害了自己的根本……”


    “什么是根本呢……”她反问道 ,“人民才是根本……”


    “当一个政权开始不在意自己百姓的死活了,那它离灭亡,自然也就不远了……”


    “不错,元朝就是这样……”罗玉华点头道,“所以到了明朝,政府便吸取了前面王朝的经验,开始重视百姓了……”


    “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最终引爆了元末农民起义。”罗玉华叹道,“明太祖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到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公元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


    “明前期,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国力发展迅速,到明成祖时期,国力强盛,万邦来朝,史称永乐盛世。”


    “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国力达到全盛。”


    “但中后期由于与政治腐败导致国力下降。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


    “随后,满清入主中原,公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公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


    她叹道:“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明朝也是华夏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而大明也很有骨气,既无汉唐之和亲,又无两宋之岁币。明成祖天子守国门,崇祯帝君主死社稷的风骨,也是很多人喜欢明朝的原因……”


    “但这么强大的一个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她继续道,“和宋朝一样,后期的大明文官集团膨胀,权力过大,导致皇权压制不住文官集团,只能依靠阉党来压制文官,导致阉党专政的问题出现……”


    “外部敌人袭扰不断,政府添兵设饷,军费较大,造成财政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政府不注重工商业发展,大大限制商品货币的流通。再加上天灾人祸相继发生,造成流民数量大增,农民起义不断影响稳定。”


    “最后,吴三桂叛变,引清兵入关,自毁长城,帮助满清捡现成江山。”


    “当然,这个时候,崇祯帝自觉愧对祖宗江山,愧对百姓,已经制裁了,被满清赶出北京城的,是李自成……”


    “而这些,却远不及明末党政的问题来的大……”她叹道。


    “明末党争?”始皇帝再次皱眉,忍不住问道,“这个能讲一讲吗?”


    “当然可以……”即便始皇帝不问,罗玉华也打算聊一聊这个问题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汉,唐,明……”她继续道,“这三大王朝的灭亡,都是内部出现了问题……”


    “汉朝是外戚专政,宦官当道……”


    “唐朝是藩镇割据,宦官当道……”


    “明朝是党争激烈,宦官当道……”


    “说起来,其实都算是党争。”她叹道,“而明末的党争,在华夏历史上最为激烈、惊心的。”


    “明代宫廷【三案】,经过本甚简单,被党派利用,作为争斗的题目,竟变得十分难解。”


    “周嘉谟是东林党人和楚党的要角,他无疑是其中扮演戏份最多、份量最重的一个角色。”


    “其实明代党争起源甚早,但党派的形成却始于神宗万历中,究其原因,与明代大变宰相制度,以及广辟言路,更重【台谏】颇有关系。”


    “明代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之务归于六部,六部尚书并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当时,殿阁大学士只有五品,作为君主的秘书,手里并无太大权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